朱冬平 陈士贵 郭军
听觉系统的损伤可造成患儿听觉通路上神经结构在形态学和生理学上发生变化,导致运动、认知、行为的异常[1]。儿童发育早期听觉信息的正常输入是其行为能力发展所必须,听力障碍会对儿童的运动通道产生不良影响[2]。听障儿童常表现为多动不安、胆小、害羞、缺乏自信、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及运动协调障碍等行为,已成为学校与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3]。听觉统合治疗作为一种整体的听力治疗程序,可改善个体对声音信息相关的认知障碍,帮助增强个体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性,让患儿在治疗中感到轻松、快乐,增强患儿自信心和适应能力[4]。已有研究显示,听觉统合治疗可以增强孤独症患儿对声音的敏感性,加强听觉刺激注意,达到改善注意力的目的[5,6]。本文探讨了听觉统合治疗对听障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6年8月~2018年7月在本院诊治的听障患儿83例。将被试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1例,两组患儿的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符合听力障碍的诊断标准[7],确诊为双耳感音神经性聋。纳入标准:年龄2~8岁;无视力缺陷、重大精神神经性疾病史或躯体残疾;无明显先天性疾病、精神发育迟滞、心理行为异常等疾病;患儿均配戴助听器,配戴时间<3个月。排除标准:智力发育障碍患儿;父母离异患儿;癫痫及精神病患儿。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此次研究;家长知情同意本研究。
表1 两组患儿基础资料对比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治疗,包括手势语、认知能力、注意力、图片交流及记忆力、表达能力、语音、构音训练等,对于适应性较差的患儿,运用游戏教学结合语言训练。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听觉统合治疗,具体措施如下:①治疗设备:使用美国PPG公司生产的数码听觉统合训练仪(digital auditory aerobics,DAA),该仪器包括美国先锋CD机、20张音乐光盘、滤波器及专业耳麦。CD机的衰减档为数字化控制,衰减1表示输出的音量左右耳各衰减50%;衰减2表示输出的音量左右耳各衰减30%;衰减3表示输出的音量左右耳各衰减0%;衰减4表示左耳输出的音量衰减30%,右耳衰减0%。②治疗步骤:儿童先配戴耳机(区分左、右耳机);打开电源,按下2000 Hz;碟面朝上,将碟盘放入碟机里;第1碟衰减1;第2碟前15 min用衰减1,后15 min用衰减2;第3~10碟用衰减3;第11~20碟用衰减4,声平均调为4;训练结束时,将声平拨回“0”的位置,衰减拨回“1”的位置,关闭放碟机电源键。③疗程:患儿每天听训2次,间隔3 h以上,每次30 min,2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6个月。④治疗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患儿需要安静,不能说话、不能随意摘下耳机;对于不配合的患儿,由家长陪同,放患儿喜欢的歌曲或故事,让其戴耳机听,或康复训练师给予诱导进行静坐训练;训练期间患儿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为了维护治疗疗效,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半年内不能使用耳机听音乐。
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以下量表测量两组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情况、动作协调、视觉运动整合等能力。①《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8]结果以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表示。发育商=发育年龄/实际年龄×100。发育商分级标准:≥130为优秀,115~129为良好,85~114为中等,≤84为差。(优秀+良好)/组内例数×100.0%=优良率。②视觉运动整合发育测验(the development test of visual—motor integration,VMI)[9],包括24个几何图形,正确完成1图得1分,分值范围0~24分,分数越高,运动功能越好。③麦卡锡幼儿智能量表(mecarthy scale of children abilities,MSCA)[10],该量表包括18项分检测,本研究只对言语、知觉操作,数量3个分量表进行评价,分值范围0~126分,分数越高,智能越好。④修订版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ocial adaptability testing form),包含41个项目,6个领域,分别赋予1或0分,分值范围0~41分,得分越高社会适应性越强[11]。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均以频数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两对比为卡方分析与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发育优良率为9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P<0.05),见表2。
表2 两组儿童发育优良率对比(n,%)
治疗后观察组的动作协调能力、视觉运动整合能力评分都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治疗后两组的智能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治疗后两组的社会适应性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听障儿童不仅有言语发育缺陷,在非言语认知能力方面也落后于健听儿童[12]。儿童期是大脑可塑性最强的阶段,早期改善患儿的听力障碍,将促进其听语反馈的建立,有助于听觉中枢神经和言语中枢神经的发育,提高患儿言语识别能力[13]。发育期内的听觉剥夺可导致神经髓鞘化进程的延迟,而运动协调性发育与髓鞘形成有显著相关性,会影响听障患儿的精细运动能力[14]。听觉统合训练是与环境的信息连接互动的过程,是指人从环境中接收信息,向环境反馈信息,从而改善大脑功能障碍[15]。本文所采用的听觉统合训练仪,可以模拟电感电路,具有红外无线输出平台,实现无线发射与输出信号。同时晶体管构成的模拟电感电路有理想的“V”型音频曲线,能达到有效衰减中心频率,符合患儿的听力习惯。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发育优良率为97.6%,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的智能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听觉统合治疗能改善听障患儿的精神心理与智能发育水平。从机制上分析,听觉统合治疗可以开发患儿的右脑功能,促进患儿语言功能的改善[16]。
表3 两组儿童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分,±s)
表3 两组儿童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分,±s)
组别 例数(n)动作协调能力 t P 视觉运动整合能力 t 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2 5.44±0.22 10.66±0.44 17.822 0.000 6.09±0.14 10.33±0.15 10.758 0.000对照组 41 5.39±0.18 8.77±1.03 12.842 0.000 6.10±0.11 8.79±0.22 5.864 0.000 t 0.183 5.633 0.014 5.674 P 0.834 0.021 0.988 0.020
表4 两组儿童治疗前后智能评分对比(分,±s)
表4 两组儿童治疗前后智能评分对比(分,±s)
组别 例数(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42 45.32±7.46 89.24±3.19 43.991 0.000对照组 41 45.50±5.11 76.88±2.55 31.773 0.000 χ2 0.211 13.031 P 0.892 0.000
表5 两组儿童治疗前后社会适应性评分对比(分,±s)
表5 两组儿童治疗前后社会适应性评分对比(分,±s)
组别 例数(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42 19.87±1.32 31.66±1.13 22.748 0.000对照组 41 19.34±1.22 25.33±2.09 14.872 0.000 χ2 0.334 8.981 P 0.763 0.001
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的认知能力有一定差异,且精细运动能力较健听儿童落后。精细运动能力与听觉能力是相互依赖的过程,左脑半球区参与了前期言语与节律性运动的获得[17]。而语言只是多元认知的一个方面,由于听觉缺乏,听障儿童复杂运动能力的发展较健听儿童需要更长的时间,导致患儿出现身体平衡功能障碍、本体感运动障碍。听觉经验在视注意、视觉-动作协调、记忆、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听觉有助于运动控制和注意的发展[18]。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动作协调能力、视觉运动整合能力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从机制上分析,听觉统合治疗能提高患儿语言理解能力,增加他们主动交流与合作的意识,改善患儿语言表达,社会交往,促进个体大脑功能的完善,从而获得正常的神经运动发育[19]。
在儿童神经发育模式上,语言、认知等有赖于对多种感觉输入加工能力的发展,低级皮质中枢负责感觉的输入、联系、整合,皮质中枢负责概括、推理、知觉、语言和学习等[20]。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人对其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的社会适应性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从机制上分析,听觉统合治疗可增加患儿感觉的输入,刺激前庭系统、本体感和触觉,使机体产生适应性应答,从而提高患儿的社会适应性[21]。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如样本数量较少,且没有进行随访分析,将在后续研究中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