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戈
摘 要:在党章规定中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属于一项重要制度内容,其延续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以教育、监督、管理党员为主要工作,是引导党员发挥自身先进模范带头作用的有效措施,也是以新时代为背景展现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手段。而基层组织生活的内容形式随着时代的跨越式发展对现有基层组织生活内容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关键词:新时代;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创新研究
前 言
全面从严治党中将党建工作作为基础工程,党的建设离不开基层党组织,其是中国共产党展现精神力量的基层堡垒。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对于基层党组织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而这也使整个基层党组织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越发严峻,分析现阶段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有效途径加强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
一、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的重要意义
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是党员参加党工作的基本条件,而组织生活能够教育管理与监督基层党员,并以此为重要途径,采取有效方式为党员搭建沟通交流、学习进步的平台。在活动中进一步展现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基层党组织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优化内部结构,布置任务、完成任务、分析任务作为各支部组织生活的主要内容,其在一定程度及时传达党的基本决议。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主要是引导党员参与党的事务,在其日常工作中全面贯彻党的路线,依据党的发展方针展现政策功用,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基层党支部组织以新形势为背景领取新任务、遵循新要求、创造新生活。如何创新组织生活、开展组织生活、对现阶段基层党组织所需进行思考与分析的重要问题。在生活活动中树立党员思想,增强政治觉悟,以提高整体水平与创造力,使基层党组织能够在活动中以极强的战斗力形成良好的凝聚力,进一步推动基层党组织的有序发展,充分发挥党的内涵,只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务才能凝聚人心,取得信任,是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的基石。
二、新时代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现状
(1)缺乏高质量党支部组织生活。单一的内容形式、模糊的活动主题,使得整体组织活动安排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与有效性,而这作为基层党支部组织开展生活活动现状,仅以走过场的方式实现,而难以保证预期效果。流于形式的组织生活、过于肤浅的简单交流。缺乏思想沟通,则难以产生情感共鸣,现阶段以组织生活会多由行政会议替代,这是基层党支部组织现阶段的主要方式,其在实际工作中因缺乏思想性与政治性内容无法有序组织生活,而过于庸俗的组织生活缺乏严肃性,仅以敷衍应对完成组织活动任务,使得支部组织生活质量难以提升。(2)缺乏理想的党支部组织生活氛围。现阶段,党员参与组织生活效果并不理想,因缺乏自觉性、自主性、民主性与互动性等多项条件,造成基层党员在活动中过于被动,多以消极态度敷衍了事,而未能实现组织生活的实质性目的,过于淡薄的党员意识,无法在党的有序组织下起到引导带头作用,难以保证党组织生活的长期性与有效性。(3)缺乏针对性支部组织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党员的思想意识与知识结构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高基层党组织这与组织生活的期待,而时事政治热点、重点及重大历史史实的的应用融合与开展能够积极调动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但在实践中仍以学习党章党规、党的理论为主,未能与确切实际提高整体工作效果,脱离实践难以吸引党员,降低积极性,无法展现组织生活的教育功能。
三、新时代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创新措施
(一)以新时代为背景创新形式
创新形式作为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工作的重要方式,首先即是对于网络与有效利用,在开展党组织活动时增强全体党员的时代感,使其能够在无形中感受互联网优势,迎合时代发展要求,完成组织生活内容,利用互联网积极参与组织生活会议。与此同时,有效对接党的组织生活目标,充分展现网络技术优势,搭建畅通的沟通平台,营造轻松的组织生活氛围,以为实现组织学习、全方位、多层次的全面探索。对建议想法进行相互交流与学习,只有贴近党员日常生活才能展现实践活动的意义,提升整体内容的实效性,发挥网络技术的及时性、准确性与广泛性,拓展组织生活方向,便捷、有效的党建工作需要把握基层党员的思想,脉搏。其次,丰富组织生活形式,选择恰当合理的地点,以先进性教育完善整体内容,明确红色重点,结合内外发展形势,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议,使得全员能够参观考察革命圣地,参与社会实践,以多元化活动丰富党员体验。最后,联系学习内容,统筹结合各项工作,对现有党的内容形式予以全面掌握,结合课题性研究,深入教育学科展开教育教学对接党建工作,以解决生活问题为实际目标。
(二)以现有基础创新生活内容
创新内容作为党支部打破原有组织生活内容桎梏的首要方式,优化常规做法、改变定性、定向的组织生活,以全员参与、共同协作为基础,对现有组织生活内容予以优化。首先,为提高党组织生活质量,应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重视创新、创造,打破思想桎梏,挣脱束缚,而党支部应当以大胆创新为工作思路,改变原有形式主,以挣脱过于拘泥的内容,以深层次领域为依托,拓宽创新思路,融合自然科学、传承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内容能够打破形式的局限,增设社会实践活动,展现基层党支部组织活动作用。有机结合组织生活与社会实践,积极推动基层党员的长远发展。制定鲜明主题,以多元化途径,提高活动的新颖性与灵活性,使得党员能够在丰富多彩的形式中充分调动自身热情,以积极自主的心态参与组织生活。其次,对现有组织生活制度予以健全,只有明确认知组织生活的长期性与广泛性,才能确切落实各项工作,进而发挥其实质性作用。常抓不懈作为开展组织生活的金规玉律,合理安排组织生活时间、强化组织生活形式,创造更多机会与条件。与此同时,重视党小组作用的发挥,以指导、督查为主强化党组织生活效率,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组织生活中,改变原有过于被动的定位。互动式组织生活能够打破传统组织生活制约,转换思想,使参与者能够以平等机会思考与发言,实现多团队合作,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激活思想,以灵活思维碰撞花火,融合观点,达成共识,增强基层党员的主体意识。
(三)以灵活方式创新理论学习
灵活多样的方式仍需要坚持理论武装,而制度化、常态化工作的开展,应当坚持“两学一做”,在统筹安排基层党组织时应保证计划教育及学习的实用性与适用性,将党小组作为开展组织活动的基础单位与基本形式,加强支部活动开展有序性,其目的在于提高党员思想政治觉悟,使其能够在学习最新文献与经典党政理论中进一步升华自身思想。集中学习党的重要精神理解政策性文件,重点学习党章党规,完成指示性目标,为提高工作实效,应当以问题为导向,抓住组织生活所提供的机会,对党员自身问题予以深度剖析,依据实际问题解决思想与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实现高效服务,针对提出意见进行整改,完成工作目标。良好政治作风的创建与创新党建工作息息相关,而在此活动中应当打破传统思维方式桎梏,对现有党课形式予以优化,保证学习平台的多样化,精心设计展现党员思想多种形式,理论宣讲、课堂情境创设能够提高党课的丰富性,展现自有内涵,传递党内精神[1]。
(四)以健全制度强化教育效力
基层党支部建设中将制度建设作为其中的核心内容,组织生活制度作为支部建设中的主要条件,其对于各项制度予以细化,而基层党支部建设与其相关制度建设作為重要基石,将其贯穿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建设中的方方面面,因此,牢固制度建设是实现基层党组织有力前行的重要方式。首先,健全党组织机构,选择极具创新力的带头人,能否发展基层党组织与是否具有创新能力的带头人息息相关,其能够直接组织建设相关工作。而在基层党组织中党支部作为基本单位,在整体建设布局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及时增补内部人员,保证支部书记能够确切落实各项工作,重视团队业务能力以促团结。其次,党组织应当严格依照规章办事、遵守制度,坚守根本。不仅要认识制度,还要了解制度,更要掌握制度,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培训制度内容,加强认知,使基层党支部能够正确理解制度建设对于党支部组织生活的重要意义,解决现阶段弱化与虚化基层党支部的问题。对现有基层党支部与制度予以认真践行,进一步强化整体建设效率,党的学习小组应当全面贯彻“两学一做”,定期进行学习考核,为组织生活有序开展提供有利条件。而目标考核标准的设定目的即是对现有执行情况予以检验,确立考核目标,查验制度效果,强化教育效力,在建设基层党组织制度、执行制度时,即是查验考核目标确立是否合理的关键所在。
(五)以丰富内容提高工作效率
了解与理解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得党支部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应当严格遵循党的要求,进一步调动基层党组织工作人员的热情与积极性。定期组织组织会议,以先进党员带动后进党员,使其能够在党支部工作中改变原有消极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只有提高自身政治素养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依据自身实际对现有制度予以完善作为基层党支部考核标准制定时所遵循的严格需求,其目的在于保证组织生活质量,而为推动党员自身发展应当深入分析组织生活效率,为后续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条件。以科学的奖惩措施引导党员学习、规范党员行为,使其能够以新高度提升建设效果,进而积极参与到日常工作中实现预期目标[2]。以优秀党员模范所发挥的引领性作用展现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先进性,提高组织活动质量,以正能量代表迎合新时代发展需求,重视政治与思想,基层党员能够跟随时代的发展脚步凝心聚力,进而实现工作目标,以创新性、创造性内容获取新的高度,提高工作效率。
总 结
响应党的号召、完善党员思想政治工作、加大基层党支部建设力度,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在吸纳党员的同时关注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分析现阶段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以丰富活动形式,加强思想教育效率,使其能够以正确的政治意识,提高组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群芳.新时代独立学院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5):121-122.
[2] 孙晓峰.如何提高新时代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