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的有效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2020-10-13 09:32邹景荣
西部论丛 2020年1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美术高职

邹景荣

摘 要:美术是一门能够陶冶情操,提升学生对“美”的体会的一门学科。在高职学校中,对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笔者就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从以下三点,对高职院校的有效美术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职;美术;有效教学

美术是一门和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很多生活画面、生活场景都是美术直接研究的对象。同时,美术教学能引导学生有效的将课堂的学习和日常的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借鉴美、创造美,不断的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有效的提升高职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鉴于此,本文将就在高职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教学形式,希望可以为美术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思路。

一、故事讲授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这句话为高职美术教师的教学方式指明了创新的方向。教师要想帮助学生画好画,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拥有了兴趣,就拥有了学习的无限动力。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进行教学,故事讲授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完美地融合了学生好奇心强的性格特征,将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绘画知识的学习中。

例如,笔者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工笔花鸟画”写实的传统,就为他们讲述了五代时蜀国大画家黄荃与别人比赛的故事。在别人拿出《花开富贵》的作品,一众评委对着几只蝴蝶停在花瓣上采蜜的画面连连惊叹的时候,黄荃不慌不忙地拿出一幅《雏鸡图》,当评委还没有什么表示的时候,黄荃指着天空,他们这才看到有几只老鹰在天空中盘旋。因此评委们一致认为黄荃获胜。当故事讲完后,笔者也就引出了工笔花鸟画的写实性,学生也因此有了学习的兴趣。

二、美术作品精读,培养图像识读素养

图像识读是美术核心素养中最浅层的部分,在高职美术教学中应该最先对学生进行图像识读的培养。我们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带领学生从色彩、材质、构图、意境等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分析与解读。使学生获得相应的视觉信息,从而优化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学生形成和具备基本的图像识读素养。

例如,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笔者就让学生欣赏了两幅作品《月华图》和《星空》,在材质上来说,一幅是水墨,一幅是油画;在构图上,《月画图》显得空虚,《星空》显得饱满;在笔触上,前者较为轻松,而后者则流露出一种急促和运动感;在色彩上前者单纯,后者丰富;在意境上,《月华图》孤寂、清冷,《星空》躁动不安。通过有方式的引导,让学生对画作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精读,从而获得对画作的全方面的感知。这样一来,在高职美术教学中,笔者通过美术作品精读,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图像识读素养。

三、美术作品分析,明确美术艺术语言

在对中国美术作品中的分析中,也可从中寻找一定的规律,在中国绘画上,可以从笔墨、章法、皴法上进行详细的分析,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中艺术语言的分析,可从其独特的符号体系、含蓄的表达手法及多元的造型特色上进行详细的分析。

例如,在教学中国古代绘画内容时,笔者向学生讲授马远的《踏歌图轴》中的艺术语言时,就从图轴的笔墨着手,先向学生进行分析。在这幅画面中,马远采用细劲的线条刻画图中山石景色,所用笔墨浓淡相宜,在石、树的顶部用浓重的墨色渲染,其余位置用淡墨塑造,突出山间景色的优美。从章法上看,这幅作品中采用近景、中景、远景相结合的方式,描绘出田间的不同风光。从皴法上看,《踏歌图轴》中主要采用斧劈皴、长披麻皴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运用不同的皴法表现不同类型的山石状态。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美术作品中也可找到相应的艺术语言表现方式,美术教师向学生讲述分析作品中的艺术语言的方式,就能让学生从中体会领悟相应的表述方式。

四、利用视觉感知,提升美术作品欣赏

视觉感知是进行美术欣赏的第一阶段,也是第一印象产生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若想有效开展美术欣赏课,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通过视觉感知进行教学是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的。现在高职阶段的学生,视野已经变得非常开阔,有着十分犀利而敏锐的视觉感知和洞察能力,因此,我们在开展美术欣赏教学时,应当积极利用实物展示的形式对学生实施教学。从而帮助学生通过视觉感知的方式,提高自己的美术欣赏能力。

例如,在进行民间美术作品欣赏时,笔者便借助这一形式,在教学之余开展了一次美术作品的实物欣赏活动课。如:在讲到平面造型类型的知识时,笔者便在课堂中向学生出示了我国民间著名的剪纸、年画、蜀绣、木刻版画等的实物作品,从而让学生能够在直观的视觉冲击之下,去仔细的观察这些民间艺术作品的精髓所在。通过实物的观察,不仅大大的活跃了美术课堂的学习氛围,而且,学生也借此对以往“想象中”的各种民间艺术有了真实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在获得视觉审美享受的同时,让整体的美术欣赏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五、进行主题学习,加强艺术文化体现

当我们看到一幅精美的美术作品或工艺品时,我们除了欣赏它外表的形式美之外,还会想要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体现。向学生解读艺术中的文化体现,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艺术知识,还能够使学生在认识艺术中文化体现的同时,也了解如何运用艺术中的文化知识进行美术欣赏。

例如,在教学中国民间美术内容时,笔者就将不同的民间美术中蕴含的文化知识向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美术作品中重要的文化价值。如,年画中的“六子争头”,一共画了三个头、三个腚,六个身子,所以每个小孩就需要与另一个小孩共用一个头和同一个腚,而“腚”的谐音是锭,就像是元宝一般,所以“六子争头”蕴含的传统文化寓意就是争头名状元,争夺元宝。可见民间艺术中蕴含的吉祥文化信息。又如,小孩玩的布老虎玩具,这是由虎图腾发展而来的,寓示着虎的形象可以保护幼儿的平安,所以民间也有很多人将小孩的枕头做成双头虎的造型,保佑孩子的平安健康。当学生听到笔者讲授的民间美术中的文化体现之后,学生对于民间美术作品的兴趣也更加浓厚,并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多了解艺术中的文化。这样一来,当学生对某些艺术品进行欣赏时,学生也能够将艺术品中的文化体现表述出来。

六、运用中国美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立德树人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千百年来,正是靠着爱国主义这一份共同的情感和精神力量,中华民族才得以从一次次困难中的突围,自信地屹立于世界。因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是在每一时期都必须要做的。

中华民族有着绵长的历史,而且不曾断绝,也因此创造了蔚为大观的文明。美术史即是其中的一部分。从旧石器时代的粗石器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从魏晋时期的石窟壁画到宋代的文人画……中国美术史有着悠久的历程。历史永远是值回味的,尤其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美术课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美术成就,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带学生领略中华文明的灿烂,从而激发被沉重的学业负担埋藏起来的爱国之情,进而增强学生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

总之,在高职美术教学中,通过创新的教学形式运用,就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艺术语言形式,能够将其中的艺术语言进行表述,从而对美术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同时,通过对这一内容的认识,还可将其运用到学生自己的美术创作之中,使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与认识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 梅爱乡.高职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方法探讨[J].才智,2015(28):182.

[2] 徐丽静.高职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23):140.

[3] 何祥鹏.促进高职美术欣赏教学  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J].艺术评鉴,2018(13):140-142.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美术高职
美术篇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