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法治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2020-10-13 12:36蔡西玲
西部论丛 2020年1期
关键词:渗透路径法治教育小学语文

蔡西玲

摘 要:小学生身心处于正在发育的阶段,他们的可塑性比较强。互联网的普及,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有利影响,但是也给小学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互联网上存在各种不良信息,这些不良信息会严重影响到小学生的成长和发育。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将法治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育和成长。对此,文章首先说明渗透法治教学的重要性,然后概述渗透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详细阐述渗透法治教学的路径。

关键词:法治教育;小学语文;渗透路径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两面性,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暴露出很多问题,一些学生心理素质较低,没有建立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懂得尊重他人和关爱小动物等,这些问题导致出现很多青少年犯罪事件。如果想减少青少年犯罪事件的发生,就要从小抓起,老师担负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责任,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的内容,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而为社会培养一个个优秀的人才。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治教学的重要性

(一)渗透法治教育有效途径。对于人们来说,汉语是母语,在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几乎每个人都会使用汉语。所以,不管在哪个学习阶段,语文都是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如果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就离不开语文老师的努力,老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语文教学成为传授学生法律知识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使法律知识和概念不再抽象,让学生更加喜欢学习法律知识,进而更好的培养学生法律意识。

(二)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小学时期学生还没有完全养成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果在这个阶段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辨别是非只依靠自己的喜好,这种辨别结果过于片面,所以,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辨别是非。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不仅能约束学生行为,还能完善小学生的人格[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老师没有认识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我国是法治国家,人人都要掌握法律知识,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逐渐培养小学生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接触法律,当自己合法权益被他人侵害后,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避免青少年在被人侵害合法权益后,出现犯罪的问题。可是,大部分老师没有意识到对小学生开展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故此也无法将法治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进而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大部分小学老师法律素养较低。如果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的内容,就需要老师具备相应的法律意识,掌握大量的法律知识。但是,在很多语文老师都没有达到法律教育水平。老师缺乏法律意识,没有掌握法律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有一些老师知道开展法律教学十分重要,但是却因为自身法律素养的问题,无法很好的开展法治教育。另外,还有一些老师没有准确把握法律知识,在开展法治教育的时候,經常出现张冠李戴的问题,导致学生无法接受正确的法律教育,从而也无法培养学生法律意识。

三、法治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渗透法治教育,培养学生法制观念。课堂是开展法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学校教育不能只传授学生文化知识以及培养计算能力等,还要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语文教学就是十分有效的一种培养途径。所以,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程的特点,深入探索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法治观念,让他们明白当自己的权益被他人侵害时,要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不仅要懂法,更要守法。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时,要将课本内容和法律知识充分结合到一起,不能让语文课变成法治教学课,也不能忽视语文教材中的法治知识[2]。

举个例子,在学习《景阳冈》这篇文章时,老师就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渗透法治教育,文章中说明武松着急赶路回清河县找自己的兄长武大郎,但是却在景阳冈遇到了老虎,他执意上冈,在遇到猛虎时,武松赤手空拳和它搏斗,最终打死了老虎。根据这个文章,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在动物园或者电视上见过老虎,它算不算国家保护动物?”待到学生回答后,老师可以继续深入教学,我们大家都知道老虎十分凶猛,并且国家也明令禁止搏杀老虎,但是现在却有一些不法分子在金钱的诱惑下,去搏杀老虎等各种野生保护动物,你们认为他们这样行为有没有触犯法律,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让学生懂得保护野生动物,明白国家已经出台了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如果搏杀野生动物就是在犯罪,从而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二)在开展口语交际活动中,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环节,其中口语交际就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培养他们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思考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进而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口语交际活动可以让学生知道不管什么事都是有规则的,所以,在做事的时候要按照它的规则[3]。

举个例子,老师可以围绕是否需要遵守交通规则组织一场辩论赛,一方围绕遵守交通规则可以保障人们生命安全,另一方围绕不需要遵守交通规则,遵守交通规则需要浪费大量时间,双方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第一方可以列举出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的危害。最后,由老师进行归纳和总结:每个人的生命都十分脆弱,在日常生活中要珍爱生命,虽然遵守交通规则,需要花费一点时间,但是和生命相比,这点时间不算什么。并且告知学生,在马路上不要嬉戏打闹,不能横穿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听从交警的指挥。通过口语交际活动,可以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法律法规,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

(三)在开展语文写作训练时,渗透法治教育。写作练习是语文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出自己对生活现象和事件的感受,还会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写作教学中融入法治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4]。举个例子,中央电视台有几个法制栏目十分受大家的喜爱,像是《今日说法》等,这些法制栏目的内容很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节日中播放各种与法律常识有关的故事,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就能强化人们的法律意识。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家观看这些节目,在节目中找到有关法治的内容进行写作,在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所以,老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传授学生法律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进而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法制意识,让学生明白懂法守法的重要性。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有关法治的内容,组织口语交际活动和写作训练活动,在活动中渗透法律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培养他们的法律观念,规范他们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王玉凤.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J]. 读与写(上,下旬), 2019, 16(3):76-76.

[2] 吴丽梅.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选择路径探究[J]. 考试周刊, 2019, (13):64-64.

[3] 冯俐华.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方法与路径探析[J]. 读与写(教师), 2019(6):149-149.

[4] 夏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12):35-35.

猜你喜欢
渗透路径法治教育小学语文
中职学校德育课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渗透路径分析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