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很多高科技教学手段引入了教学领域,走进课堂,微课顺势而生,并开始受到广泛应用,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了其强大作用。微课顾名思义,是关于教学的短视频,短小精悍,精简的同时又不失内容的丰富充实,其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但现今微课流程并不完善,存在一定的弊病,本文将对微课的特点、现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作出具体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教育;应用路径
引 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其独特的学情,受其身心发展的程度限制,既有好奇心旺盛、想象力丰富等特点,又有认知水平较低、逻辑性不强等局限,因此,数学作为一门有着极强逻辑性与思维能力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各方面的培养都有着重要意义。鉴于在教育改革中对小学数学有了更高的标准,教师也在课堂上开展多样的教学模式,微课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教师对其的使用水平却参差不齐,影响上课质量,因此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1微课的具体内涵及其应用价值
微课是技术与教育结合的产物,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之外的大胆尝试,它以短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概括来说就是教师利用科技将进行授课的过程制作成视频,以供学生学习理解,其内容不仅包括知识点重难点的讲解,还包含课后的习题练习、归纳总结以及对作业的布置等,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流程,微课主要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时间短,基本在十分钟以内。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受其生理条件限制注意力难达到长时间的集中,所以过长时间的教学可能不会取得预想中的效果,微课短小精悍,在有限的时间内,结合音乐、动画、短片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不仅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习热情,还能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例如课本上关于形状定义、平移旋转原理等知识点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习过程不再枯燥乏味。
二是微课的针对性较强。一节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会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融入多个知识点,内容繁杂,每个的讲解也不能深入,对于尚且稚嫩的小学生来说,极易消化不良,而微课则是将一个大的知识点分成几小节,具有针对性与深入性,学生也可反复观看不断消化。
三是微课的便捷性。微课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地铁公交上,随时可拿出观看,视频占据的内存容量也较小,且多种媒体都可兼容,方便分享与观看,在这一方面,微课具有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优势。
2小学微课现存问题
首先,微课作为一个新兴的产物,教师对其的掌握水平不同,制作出来的微课视频质量良莠不齐,有时存在剪辑不顺、画面不清晰、声音有杂质等技术问题。一大原因是学校培训没有跟上,教师缺少实际的教学经验,对应用到的各种技术与软件不甚熟悉。其次存在的问题是在制作过程中对课程的顾此失彼,太过重视于视频形式上的精致,而忽视了内容的充实。有的教师不论知识点的适合与否,一味套用微课形式,运用多种手段讲解,因其形式过于眼花缭乱,学生反而找不到课程的重点。微课是大势所趋,但教师也应分清主次,手段只是辅助,只有内容过硬,才是一节成功的课。最后是微课与学情相分离。现今互联网信息浩如烟海,微课视频层出不穷,部分教师直接上网上下载现有的视频,但由于每个老师的教学风格不同,面对学生的学情不同,对知识讲授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并不具有普遍性。因此有些微课课堂实际上脱离了学生的需要,对教学质量反而大打折扣,对待学生于课堂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使其具有针对性。
3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微课的方法策略
首先针对教师微课制作质量良莠不齐的现状,应加强对老师的学习培训。俗话说“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制作微课的第一步是对科技的掌握,一个简约而不失重点的微课形式设计也有着不小的增益效果。而为了加强在这一方面的能力,学校应加强培训,讲解微课的制作流程与一些必备软件操作技术,不能对新科技有抵触心理,年轻教师带动年老教师,优秀者带动后来者,将优秀的微课设计作品进行分享借鉴,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其次就是针对教师形式大于内涵的现状,应找对微课的重点,即课程的内容。针对小学各年级学生情况不同,甚至班与班之间进度情况也不尽相同的情况下,教师要因材施教,课程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改变,部分教师大量运用一些华丽的特效,多样教学手段如音乐、动画的频繁插入,反而喧宾夺主,使学生不能投入到内容的学习中,一堂好的微课不是看运用的手段有多少,采用的特效有多华丽,而是看内容的精度与深度,讲解是否深入浅出易于理解,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不是被外在因素影响,
再次就是针对微课脱离实际的现状,做到微課与实际教学的融合,使二者相辅相成,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对于一节四十分钟的实际课堂教学来说,进行过多知识点的讲解,做不到广度与深度的结合,容易贪多嚼不烂,减少知识的输出量,又达不到真正思维与逻辑能力的培养,微课具有的针对性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微课可以将课堂上的语言展示具体化图像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也对课堂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提高了教师教学质量。尤其是针对数学这一具有立体、平面等各种需要想象与逻辑的学科,微课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如何使用技术手段,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清晰明了地进行讲解已经成为教师的一个探究关键点。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求面积公式”的知识点讲解中,可借助技术手段,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切割分解,再组合成一个长方形,顺势引导学生回忆之前所学内容,分析组合过程,自己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求面积公式。这样的教学过程,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也会对这个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记忆,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有了真正的学习方法,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结果,另一方面对于教师而言,不仅完成了知识的讲授,也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形成了自身的思维方式,逻辑能力得到提高。
最后是要充分利用微课便于观看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特点,挖掘微课的补充拓展功能。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下,单纯书本上的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素质与能力的双重需要,但受限于固定的课堂教学时间,一些拓展内容无法展开。因此在微课中,应进行一些有关于知识点课外内容的补充,拓宽学生视野。
结 语
基于以上观点,微课由于其自身时间短、有针对性并且便于观看的特点,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较强的辅助作用,能够有效弥补传统课堂的缺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者相加结合,能够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能力与素质的双重培养。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也要用新的眼光看待教育,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龙.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 2020(01)
[2] 陶建梅.探究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02)
[3] 焦鹏.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24)
[4] 于剑文.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52)
作者简介:宋文霞(1973年6月),女,汉族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人,宁阳县华丰镇中心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