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维辉
摘要:科学活动的本质是探索,这不仅是学习科学的目标,而且还是学习科学的方式和方法。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与学生一起从各个方面精心计划和执行研究活动,例如提出问题、假设问题、进行实验和研究策略等,需要学生体验研究的乐趣,并能够培养学生的优秀科学精神和研究习惯。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6-0211-01
Abstract:Thenatureofscientificactivitiesisexploration,whichisnotonlythegoaloflearningscience,butalsothewayandmethodoflearningscience.Inordertochangethetraditionalteachingmethodsandworkwithstudentstocarefullyplanandcarryoutresearchactivitiesfromallaspects,suchasaskingquestions,assumingquestions,conductingexperimentsandresearchstrategies,teachersneedstudentstoexperiencethefunofresearchandcultivatestudents'excellentscientificspiritandresearchhabits.
Keywords:Primaryschoolscience;Inquiryactivities;Implementationstrategy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已深入到了每位教师的内心,并贯穿到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改变着教师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应该按照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开展多种多样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学习和进步。那怎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更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呢?
1實施探究活动的条件
1.1要能引导学生提出有效的科学问题。是否能提出有效的科学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提出一个问题或一系列值得研究的问题,而学生能够这样做,那么这样的科学探究将是有效的。怎样才能提出有效的科学问题,需要师生共同思考。有效的科学问题可以来自课堂教学中,也可以来自日常生活中,甚至可以来自学生们的自由猜想。无论哪种方式,教师都要做好引导,让学生从探究活动中提出问题。探究活动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1.2要能引导学生提出科学有效的假设。很多科技发明和科技进步都来自科学家大胆的猜测和假设,在不清楚探究结果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假设,只有大胆做出假设,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将探究活动进行得更加有效科学。科学有效的假设是对实验结果的一种猜想,从这种猜想可以知道科学变化的过程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能明确科学探究的方向。
1.3要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实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以学生的观察和实际动手操作为基础,按照教材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这两种实验要让学生亲自参加,以便使其获得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何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
2.1探究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有效的探究活动,要能使学生充满好奇心。儿童对学习的兴趣主要来自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望。细心呵护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促使他们不断深入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发现并提出科学问题,从而为开展探究活动奠定基础。如果学生对他们自己即将开展的探究活动有了强烈的好奇心,教师的教学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结果。作为农村的学校,校园内外的环境就是很好的素材,教师要带领学生主动到大自然中去,去亲近大自然,大自然就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乐园。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就是很好的活动主题,而且也很适合小学生的思维。
2.2探究活动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地进行。教师对教学材料的充分准备,为学生提供了客观的探索机会。然而,如果学生不能掌握有效的探索方法,探索的动机就无法持续。小学科学教学不是以知识学习和方法训练为主,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使学生能用科学的视角观察世界。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要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首先要传授给学生科学观察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观察具有科学性、目的性。小学科学中常用的观察方法有:全面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归纳观察法。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注意努力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第二,在观察前,教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使学生带着目的去观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盲目观察,提高观察能力,不断积累观察经验。第三,不同的年龄应该设计不同的观察内容,做到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从而逐渐培养起学生的观察能力。第四,通过不断地观察探究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科学观察探究的习惯。
2.3探究的过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在分组实验中,通常要将全班所有学生分成几个组进行实验,而如何有效科学的分组是摆在师生面前的首要问题。小组的组建应由师生共同参与进行,如果只有学生参与,会出现男女搭配不均和力量强弱不一致的情况。不过在分组时,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并让学生明白好的分组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在探究之前要明确分工,哪些学生寻找材料,哪些学生设计操作流程,哪些学生负责记录数据,哪些学生负责数据整理,哪些学生负责过程监督等。小组合作活动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且还要做到相互协作、互相帮助。小组合作成员还要积极相互沟通,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多交流,在探究过程中要懂得交流,每个成员都要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积极与同伴分享,同时还将同伴的合理建议、推测付诸实践。通过小组内的交流使实验过程更加完善,探究结果会更加科学有效,通过交流可以及时了解同伴彼此的性格特点,从而使探究活动更加顺畅,使合作效果发挥到最大。最后,在探究过程中,根据同伴的合理建议改变原来的实验计划,从而让探究过程更加深入。
2.4探究的活动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的许多科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学生又喜欢生活中比较新奇的事物,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当作探究活动的内容,生活中的现象是他们最熟悉的,会极大地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会使他们更容易获得探究的成就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探究活动的真正内涵,也才能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例如,在教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一内容时,学生们可以收集生活中出现的所有变化,并将这些变化进行分类,找出他们有哪些特点,变化与变化之间有什么区别,同学们进一步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些问题的答案,然后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学生探究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个概念,并知道了有些变化是有益的,有些变化是有害的。同时,学生们还学到了一些防止物质变化的方法。再例如铁生锈这一课,也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只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寻找主体和问题,开展探究活动,才能激发出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动力。
3结语
简而言之,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各种方式积极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只能是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必须设计与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每个环节,利用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素养和能力。只有这样,科学探究活动才能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高乃定.提高科学探究效率的基本策略[J].探秘(科学课),2012(11).
[2]郑立东.让科学探究“实至名归”[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3(9).
[3]胡美珍.设计生活实验促进科学探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