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急救患者护理的效果分析

2020-10-13 09:41舒慧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5期
关键词:急救护理急诊科心理状态

舒慧敏

【摘要】 目的 观察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对急診科急救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急诊科急救患者, 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 各35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干预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疾病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 干预组患者心理健康评分(77.3±5.2)分高于参照组的(66.7±5.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情感健康评分(81.5±5.7)分高于参照组的(68.4±6.3)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躯体健康评分(80.5±4.3)分高于参照组的(67.5±5.8)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社会健康评分(71.9±4.1)分高于参照组的(59.2±2.7)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认知评分(72.9±4.9)分高于参照组的(60.1±7.1)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疾病总抢救成功率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科急救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效果显著, 可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其满意度, 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急诊科;急救护理;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5.085

目前, 急诊科在各级医院临床中属于重要科室之一, 急诊科所接待的患者多为急、危、重症患者, 是医院抢救和进行突发事件的主要场所, 是体现医院医护质量综合水平的主要窗口, 是医护人员展现本院护理服务质量的主要阵地。急诊护理工作在临床中也倍受重视, 医护人员为患者实施各种护理技术操作时需要以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为基准, 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在常规护理模式内引入人性化护理已逐渐成为急诊护理工作的主流[1-3]。基于此, 本文对急诊科急救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进行详细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本院70例急诊科急救患者, 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 各35例。参照组男18例, 女17例;年龄29~63岁, 平均年龄(47.58±12.43)岁。干预组男20例, 女15例。年龄28~63岁, 平均年龄(47.21±12.1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属已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且本次实验已经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认可。

1. 2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包括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以及专科护理和急诊护理等。干预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 具体如下。①建立绿色通道:由首诊医护人员根据病情决定启动急救绿色通道。开通绿色通道的目的是及时有效抢救患者, 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的生命。另外, 急诊科预诊护士还需为危重症患者做好各项检查和处置, 为急救治疗提供准确的生命体征数据基础, 做好各项记录, 使急救护理工作系统化、程序化, 从而提高急救护理质量。②强化沟通:急诊科患者病情主要以“急、危、重”为主, 病情变化快, 多数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分诊护士准确快速地分诊、分流, 避免患者与家属出现不良情绪和心理反应;热情真诚对待患者, 处理问题沉着果断, 技术操作准确熟练, 随时将健康教育渗入救护过程中, 取得患者合作, 提高救护效果;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况, 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安抚患者家属及时解释或通告病情、治疗方案和预后变化, 耐心解答患者家属的疑惑从而减轻其焦虑、紧张、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 使患者及家属更好的积极配合治疗, 促进康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充分体现人性化护理的观念, 提高救护质量。③分层护理:针对留观监护区和抢救区患者, 护理人员对其实行分层护理, 同时护士长落实每一位护理人员的职责, 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提升护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为患者提供专业化、人性化、立体化的全方位护理服务, 提高患者满意度。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生活质量主要从患者心理健康、情感健康、躯体健康、社会健康及认知方面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疾病抢救成功率, 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创伤以及心血管疾病。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后, 干预组患者心理健康评分(77.3±5.2)分高于参照组的(66.7±5.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851, P=0.0000<0.05);干预组患者情感健康评分(81.5±5.7)高于参照组的(68.4±6.3)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21, P=0.0000<0.05);干预组患者躯体健康评分(80.5±4.3)分高于参照组的(67.5±5.8)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520, P=0.0000<0.05);干预组患者社会健康评分(71.9±4.1)分高于参照组的(59.2±2.7)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048, P=0.0000<0.05);干预组患者认知评分(72.9±4.9)分高于参照组的(60.1±7.1)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780, P=0.0000<0.05)。

2. 2 两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度对比 干预组患者护理后非常满意20例、满意14例, 不满意1例, 护理满意度为97.14%(34/35);参照组患者护理后非常满意13例、满意12例, 不满意10例, 护理满意度为71.43%(25/35);干预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65, P=0.0031<0.05)。

2. 3 两组患者疾病抢救成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抢救成功率为51.43%(18/35), 心血管疾病抢救成功率为22.86%(8/35), 创伤抢救成功率为22.86%(8/35), 总抢救成功率为97.14%(34/35);参照组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抢救成功率为28.57%(10/35), 心血管疾病抢救成功率为22.86%(8/35), 创伤抢救成功率为17.14%(6/35), 总抢救成功率为68.57%(24/35);研究组患者疾病总抢救成功率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575, P=0.0015<0.05)。

3 讨论

急诊科因特定的工作环境是当今医院众多科室中医疗風险最高的科室之一。因此加强急诊科护理人员对急诊患者的科学护理尤为重要。由于急诊科患者病情非常复杂, 并且大部分患者均属于危重症患者, 患者自身和家属均会存在较大压力。同时, 由于急诊科患者基数较大, 医护人员在进行疾病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也会面临诸多问题。在紧急状态下大部分患者均会出现焦虑和恐慌的情绪, 同时患者家属也会在此期间出现混乱而影响现场秩序。在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急诊护理的干预措施十分重要, 科学合理的急诊护理能够促进医生疾病治疗质量提升, 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有力的科学保障。目前, 临床中常规的急诊护理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由于急诊科患者病情复杂多样, 使用常规护理无法满足临床要求。对急诊患者实施优质、综合性护理不但能够提升患者救治成功率, 对于已抢救成功的患者还具有促进病情康复的作用, 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医疗风险。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中主要的工作原则是以患者为核心, 更需要重视患者的实际需求[4-8]。

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自身实际特点进行综合性评估, 在详细掌握患者基本情况的同时稳定好患者家属情绪的基础上灵活应用。但是, 在对急诊科患者行人性化护理模式过程中对于医护人员自身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尤其在进行实际护理过程中面对突发或紧急的问题时, 需要医护人员以最快速度进行准确判断, 从而避免由于延误治疗而造成患者出现事故引发医患纠纷。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 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是重要的方面, 及时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 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有助于急诊抢救。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急诊科急救患者中, 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充分以患者为中心, 从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的角度出发制定人文化的护理方案, 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能够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病情变化。不仅如此, 将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中能够确保护理人员全面掌握患者实际病情, 且能够根据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 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情绪, 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 继而提升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促进护理质量得以提升[9-13]。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 干预组患者心理健康、情感健康、躯体健康、社会健康及认知评分均高于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后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疾病总抢救成功率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急诊科急救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效果显著, 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虢英荣. 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在急诊科急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9, 26(10):132-133.

[2] 司化荣.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15):83.

[3] 方丽娜. 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国伤残医学, 2017, 25(23):86-88.

[4] 康月花, 周银梅.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急诊科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母婴世界, 2017(15):156.

[5] 丛美艳, 王迎莉, 纪春阳. 急诊ICU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人性化护理干预.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15):17.

[6] 任禹潼. 人性化护理模式对产科急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 1(5):187-188.

[7] 丛美艳, 王迎莉, 纪春阳. 急诊ICU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人性化护理干预.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15):17.

[8] 蔡迎鸽, 克比努尔·阿布力孜. 观察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养生保健指南, 2018(3):147.

[9] 汤宇才.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健康必读, 2019(29):152.

[10] 邓烈.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养生保健指南, 2019(39):139.

[11] 周丽丽. 急诊科护理的人性化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养生保健指南, 2019(31):145.

[12] 王琴. 急诊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实施. 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9(11):231-232.

[13] 李美容, 张培珠, 聂丽铭. 预见性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抢救患者中的应用分析.健康之路, 2018(4):195-196.

[收稿日期:2020-04-23]

猜你喜欢
急救护理急诊科心理状态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分析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研究四肢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
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院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效果
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