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廷
摘要:建国70年来,各项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现阶段水利水电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改善能源结构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能满足人民对水电的需求,起到防洪的作用,对居民生活影响很大。但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因为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匮乏、相关保护措施实施不到位等问题,给河流生态环境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这样一来,导致了社会各界的诸多争议,加强水利水电事业发展,落实好河流生态系统保护工作、协同促进整体的水电行业科学、稳定、有序发展,该工作意义深远,基于此,本文将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因素;保护措施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一)影响生态环境系统
水利水电工程需要为附近的居民提供电力,而因为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在河流上修建水库、大坝等挡水建筑物已经成为一个常态,这样的问题并不少见,而也令河流的自然水文节律发生了改变。一般认为,水库大坝的修建,会造成脉冲式水循环的年变化程度的影响,如:黄河龙羊峡水库建成运行后,黄河中游减少,高流量的频率使黄河径流更加均匀。水电站对河流水文状况最重要的影响体现在调峰运行上。运行过程中,天然径流的分配方式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下游河道流量和水位出现波动;采用引水式和混合式电厂发电时,由于水温的滞后效应,库区下游水温季节性波动减小[3]。
(二)影响水库水质
根据数据研究,水利工程会影响水库的水质,以三峡水库为例,水库建成之后,可以固定浮游生物中2% - 7%的溶解无机氮,固定的溶解无机磷含量在13% - 42%左右,这样一来可以让长江下游和入海口的富营养化趋势减缓,但是除了这一点影响之外,因为巨大的水流落差,水与气的强烈交换将增加下游水体中溶解气体含量。库区泥沙淤积和下游河道侵蚀改变了下游河床的基底,改变了河道、河床、河口和三角洲的地貌。其影响水质的负面案例是,洞庭湖泥沙淤积比例增多,从而加剧了湿地正向演变的最终萎缩程度。
(三)影响水库生物习性
水电开发导致河流原有的水文特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影响最大的是鱼类,这种问题的出现改变了鱼类在河流中的生活环境。比如,水电开发对河流最直接的影响是破坏河流的垂直连通性。在葛洲坝工程关闭后,中华鲟只能被迫在葛洲坝工程以下的河段形成新的产卵场,而不能到上游产卵,因为产卵环境变化,其产卵规模只有原来的1/60左右,这样也导致了中华鲟种群数量缩减,由于水库的形成,河水生态系统演变成了“湖沼型”。一些喜欢生活在急流和浅滩的鱼失去了它们原来的栖息地,而一些喜欢生活在慢流和静水中的鱼成为优势种群[2]。
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现实意义分析
水电已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清洁能源,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压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不仅有利于生态保护工程,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效果,不仅减少了能源过度排放的危害,而且降低了项目的经济成本。在新时期,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需要坚定信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实现水利水电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此外,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行,国家制定了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防止建设和运行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强调效益,避免因为生态环境破坏产生的生态问题,充分发挥其最高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因此,建设水利水电工程,重视起生态效益,是一种长远的打算,具有现实意义[1]。
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水文适应性管理计划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需要确保健全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建立环境与经济、社会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分析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提高整体管理的有效性,(1)进行环境流量适应性管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确定环境流量的目的。(2)建立概念模型,识别能够影响河流环境因素和生态因素的环境流量。(3)假设不同环境流量调控措施可能产生的影响。(4)制定监测计划。(5)实施环境水流调节方案。(6)实施监测计划。(7)根据恢复的目标和假设进行影响评价。(8)成立适应性管理小组,重新调整实施的措施和监测计划。在协同有效的管理规范下,可以提高整体管理效果。
(二)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及时反馈和监督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融入生态和谐发展的理念,在工程的初期规划设计过程中,为动植物的变化创造条件,为人类地质环境的变化提供条件。重点将放在河中鱼类的产卵期和水禽栖息地的安排,以及水禽的栖息地安排上,切实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产发展结合在一起。在施工阶段,应考虑环保技术指标。一方面要使用环保材料,减少区域污染。同时,应建立完善的监督和反馈机制,不断跟踪和跟踪各环节的环境变化,及时发现不利影响,完善环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在具体工作实施过程中,要保持损害与补偿的密切关系,明确生态环境补偿的主体单位,明确记录生态补偿的实际内容和具体范围。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下,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有序进行。落实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才能提升生态保护效果,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做好工作监督,提升本地水电工程生态保护的开展价值。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展价值,应当积极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尤其是在当下,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课题,更需要加强研究提升管理效能,这样才能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順利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永利.关于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09):291-292.
[2]王海峰.基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居业,2019(03):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