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共同体理念打造初中数学生态课堂

2020-10-12 14:22王燕洲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生态课堂初中数学

王燕洲

【摘 要】学习共同体指在教师、学优生等辅导者的指引下,与其他学习者共同成立的学习团体。学习团体成员通常具有相同的学习目标,在同一个环境中实现学习资源的互通。以此为基础构建的生态课堂,其教育目的在于推动学生情感和智力的共同成长。本文以初中数学的教学为例,探讨在学习共同体理念下,如何促进生态课堂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初中数学;生态课堂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学科正在逐渐深入改革。如何构建高效率的数学课堂,统筹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已然成为当前教育的重点内容。为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架束缚,让数学教育回归本质,数学教师应当以学习共同体理念作为授课基础,打造数学生态教学课堂。在学习共同体的教育体系下,初中生之间可以共享学习心得、试题资源、数学笔记,通过沟通提高自身的人际交流能力。在此基础上,初中生的数学思维可以得到良好的拓展,思想情感也会获得有效的充实,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数学课堂的教育价值。

一、合理划分小组,构建数学生态课堂的基础

初中数学教师若想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小组的学习力都能达到平均水平,这样才能构建好数学生态课堂的基础。学习共同体的实质就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该模式下开展数学教学的主要障碍就是组内学生成员的学习差异性。学生之间的数学基础不够平衡,学习的进度自然也会出现快慢之分。这不仅会影响到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节奏,也会造成其他初中生学习效率的混乱。如果想要克服这个小组合作学习的弊端,就要优化每个小组的成员组成,贯彻分层教学的理念,确保各小组的学习能力的平均发展。

对此,初中数学教师的分组原则不能局限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学习能力等固定因素,还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性格特点、思维习惯。按照这种多样化的划分标准,初中生的数学个人学习情况将会变得一目了然。从原则上说,初中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组,保持组内的学习平衡。换言之,组内既要有突破学习难点的学优生,也要有夯实学习基础的学差生,不仅要搭配性格外向、态度积极的初中生来活跃组内学习氛围,还要安排统筹和协调能力出色的成员作为组内的领头人物。只有保障组员性质成分的丰富性,才能让学习共同体既能加快教学进度又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实现合作学习的高效率。

二、引导学生合作,勾勒数学生态课堂的雏形

在以小组模式开展学习共同体教学时,初中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合作的默契程度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授课效果。但由于大多数初中生的阅历较浅,没有良好的合作学习经验,导致小组学习模式的成员还需要一定的磨合期。对于精力充沛、正处于青春期状态的学生而言,他们有足够的活力去尝试新的学习模式。但从总体上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更加倾向于独来独往,对团队配合的概念比较陌生,也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引导初中生尝试学习合作,在小组内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为团队的集体学习做出贡献,这样才有益于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

以“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教学为例,数学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将现实中的数据问题引入教学中,如当地某月的天气变化,轻轨站一周内的人流量统计等。数学教师让学生各自分工,在课余时间通过实地考察或者网上搜索,将本地当月有多少天晴、多少天雨、多少天多云等天气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计算频数和频率,在课堂上以统计表的形式展示出来。亦或是让学生观察轻轨站一周内的人流量变化,并分别记录每日男子、女子、外国人出现的频数,使学生结合数据分析的知识,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而这些工作,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学生需要积极寻求沟通,互相交接各自统计的信息,使其自然而然地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学习共同体才能达到施行的意义,有效勾勒出生态课堂的雏形。

三、开展多元活动,丰富数学生态课堂的内容

学习共同体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优秀的教学活动作为载体。只有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才能为初中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注入探索的动力。每当初中数学教师开始新的课程教学时,都可以针对新知识的特点设计活动内容,始终保持数学生态课堂的教学新意。

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为例,其教学目标在于让初中生掌握并理解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并且能熟练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掌握切线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初中生强化归纳和分类的数学思想,培养唯物主义辩证观念。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日出视频,将太阳想象成圆,海平线想象成直线,讨论二者之间正逐渐变化的位置关系。教师可以3人小组为单位,让其中1人用圆规绘制圆形,并将直尺放在圆上,直尺边缘看作直线,通过平移來进一步观察圆和直线的位置变化种类,让另外1人负责测量圆心到直线的垂直距离,剩下1人负责统计测量结果并比较与圆半径的数值关系。通过测量活动,每个组员各司其职,在默契的配合下突破本堂课的重难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成长。

四、增加自主评价,推动数学生态课堂的完善

如果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缺少了评价环节,那么学生就无从得知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点。尤其是在学习共同体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需要一定的磨合时间,通过良好的教学评价才能让每个学习小组找到配合不够默契的地方,并对其进行改正或加强。但传统的评价方式过于单调,且不具备足够的指导意义,因为只通过考试成绩和学生的理论知识背诵情况来考查初中生的学习能力,而学生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统筹能力等综合素养的考查均不包含在内,这对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毫无益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丰富评价内容,制订更加科学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彻底完善生态课堂的构建。

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为例,当完成该阶段的课堂教学后,教师需要增加对应的自评环节,让各小组分别在组内总结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并让学生根据各种问题在自评环节中总结经验:是否彻底理解方程组的解与方程组的关系?当已知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时,能否通过其中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而评价的途径也不必固定在随堂考试中,教师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知识问答竞赛等课堂活动,全面考查初中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小组内的默契程度。在活动结束之后,针对各学习小组的表现情况,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除了自评以外,数学教师还可以让各个小组进行互评,引导初中生了解自己在其他同学眼中的学习表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自我反思和他人评价,初中生就能及时发觉自身的问题,并根据评价内容全面完善自主学习计划,从而有效推动数学生态课堂的建立,为初中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打好教学基础。

五、结语

总之,学习共同体的成立与生态课堂的构建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学习团体必定要有引领者和辅助者。引领者既可以由教师担任,也可以由成绩出色、责任心强的学优生负责,但这个职务不能成为学习团体的完全主宰。初中数学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自由,杜绝一言堂的错误教学行为。而学优生作为引领者,也不能刻意地让辅助者盲目模仿自己的学习习惯。对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通过合理划分小组、引导学生合作、开展多元活动、增加自主评价等教学策略,高效开展学习共同体的授课形式,营造良好的生态课堂学习环境,促进初中生的智力和情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丽华.聚焦互动式课堂,打造学习共同体[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4):82.

[2]徐静.对初中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建设及实践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7).

[3]刘会艳.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J].学周刊,2014(29).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生态课堂初中数学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