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瑞彬 牟艳玲
摘 要:本文以电工专业理论课程为例,以课后知识点梳理、课后作业、课后总结评价和反馈相结合的“微视频”作业为抓手,提出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步骤和方法。
关键词:“微视频”作业 电工专业理论课程教学 教学有效性
微视频是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的产物。作业以微视频的方式进行,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同时探究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利用微视频进行课后反馈和评价更有利于教师关注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使教师的教学更具针对性。电工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现实及其局限性决定了微视频作业应用的必要性、有效性和紧迫性。
一、电工专业理论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成因
(一)课程内容抽象和授课方式呆板
电工专业理论课程的内容以公式推导计算、知识实际应用为主,对于刚刚走出初中校门的学生来说,内容过于抽象,理解和接受起来难度过大。电工专业理论授课现多为大班授课,即在授课过程中一位老师面对40~50位学生。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教师均无法兼顾每一位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状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无法实时给予学生合理的引导和指点,不利于学生有效地理解知识重点、化解知识难点。在知识接受情况的反馈阶段,也存在局限性和滞后性,即不能把每位学生遇到的问题全部拿到课堂上面来讲,不能对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及时给出评价和建议。这种滞后性将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对他们学习方法的探索、知识体系的梳理和建构产生影响。长此以往,将会使得理论课堂教学效率不理想,学生达不到预期学习效果。
(二)课后作业不利于学生搭建知识体系
在当前电工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课后作业多数是针对课上的知识点进行应用练习。在课后学习阶段,学生多数在完成课堂的作业后,没有将当前的知识内容进行前后衔接,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深入内化,构建属于个人的专业知识体系。这将导致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效果大打折扣,加之部分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存在“抄、混”现象,使得课堂反馈不准确,导致授课老师抓不准当前学情,无法有的放矢地授课。久而久之,随着学习内容的持续深入、学习难度的加大,学生很难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或途径提升学习能力,无法有效获取理论知识,将会出现畏难情绪甚至可能放弃学习。这对于授课的教师而言,意味着教学难度越来越大。
综上所述,当前电工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最大问题是课后作业无法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实时沟通联接,无法实现以教促学、以学促教。
二、“微视频”作业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步骤和方法
“微视频”作业是指,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及其上传的学习资源包制作而成的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微视频。“微视频”作业主要用于学生进行学习效果反馈和学习问题总结。
每节课后,教师首先下发学习资源包,包括授课PPT、解决重点难点的微课、知识点总结等资源,供学生们自助完成作业使用。这样大大减少了学生的学习时间,降低了学习难度,增加了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课后作业要求,首先总结梳理本次课程的知识点,根据章节写出学习提纲,将所学内容以大纲的形式列出。在这个过程中将重点知识进行提炼、归纳和总结,将书读薄,对课程知识体系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完全掌握课程内容以后,开始完成老师的作业,将自己的思路和对知识点的理解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并将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一起提交给教师。“微视频”作业以学生学号加姓名进行命名,上传到班级微信群。老师接收到作业以后,可以通过线上沟通进行一对一评价和指导,实时地答疑解惑,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指点下,慢慢地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渐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每位学生也可以去观看其他同学上传的作业视频,互相沟通,相互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
作业以微视频的方式进行,具体的要求和方法如下。
(一)“微视频”作业做到“四衔接”
课后反馈以微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四銜接”:衔接课程内容的导入,即课堂教学解决的问题;衔接关键知识点,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衔接授课内容的实际应用,即课堂教学的价值和意义;衔接个人的掌握情况,即指出学生没理解的内容。
(二)采用以“发展功能”为核心的评价方式,开展四级评价
采用成长记录方式,从第一次课后作业提交开始,建立电子记录袋。在教师发布的学习视频下面,学生自行提交“微视频”作业到记录袋里面,同时上传学习过程和结果性的资料,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以此促进自身发展。
教师评价:以引导、鼓励、督促为主要手段,肯定学生们的学习成果,指出不当之处,并给予纠正。
学生评价:每个人提交的“微视频”作业面向全班同学开放,同学们可以相互查看,相互学习,同时指出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和需要纠正和完善之处。
家长评价:在微信群里,家长可以查看同学们当堂课程的学习成果,以留言的方式给予肯定、鼓励、期许。
自我评价:通过教师、同学、家长的评价,学生经过内化后进行反思,总结出修正方法,继续完善提升。
(三)以“勤考月比”的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学习
以周为单位进行考试,考试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例如电工基础这门课,在第一章节中,主要讲直流电路的基本知识,考试内容围绕电阻元件、电压的概念、电流的形成和概念、电位与电压的关系这些基础知识展开。考试检验了学生一周以来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建构知识结构,力争将知识点串起来,把书读薄。在月测验中,将难度稍微提升,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考查学生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家用电器的连接方式、电费的计算、家用电灯忽明忽暗的原因、根据特定参数选择元器件等。依托考核测验来查漏补缺,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于没有掌握好的知识点,学生可以依托微视频资源或者寻求其他方式来解决。在周测月考中,教师不进行横向对比,不面向全班同学公布成绩,不进行名次排名。教师进行纵向对比,即将学生个人不同时段的学习效果进行对比,以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标,探索适合个体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见图1)。
三、总结
中职学生的学习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展开,学生的学习能力、方法和习惯关系着学生终身学习的质量和进程。课后作业以微视频的方式进行,对于学生来说,知识的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学生思考知识点由何而来,到哪里去,在现有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基础上,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这样方可意识到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并在学习中能够顺利地找到入口。对于教师而言,更能有效地关注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查斐斐.利用微视频提升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J].教育观察,2015(17)
[2] 杨刚.分层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求知导刊,2017(21).
[3]程茜.浅析提升中职服装设计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中国人,2017(8).
[4]李慧,王震.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