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背景下幼儿教师体育素养的探析

2020-10-12 21:02刘慧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体育素养指南幼儿教师

【摘 要】幼儿教师是幼儿体育活动中最重要的引导者,幼儿教师体育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通过研究文献资料,与专家咨询,并分析《指南》中健康领域对动作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体育素养包括:体育知识、体育能力、体育教学能力和体育意识。

【关键词】《指南》;幼儿教师;体育素养

幼儿教育是教育过程中的基础环节,幼儿的体育教育在其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并贯穿了整个幼儿教育的始末。2012年由教育部正式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3~6岁是幼儿身体各项机能迅速发育的阶段,也是培养他们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品质、形成安全感的重要时期。身体机能发育良好、乐观向上、体质健康、动作协调、具备基本的生活能力是组成幼儿身心健康的必需条件,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能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支持学生,并与学生一起合作。因此,要使幼儿教育发展得更好,应首先增强幼儿教师的素质。同理,要使幼儿的体育教育进行得更好,提升幼儿教师自身的体育素养是重点。这样才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更好得组织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从而使幼儿养成健康生活的态度,增强幼儿的体质。笔者在《指南》健康领域所提出的对3~6岁儿童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幼儿教师体育素养的内容,以期为今后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指南》对幼儿健康领域动作发展的要求

《指南》分别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将幼儿分成3~4岁、4~5岁、5~6岁三个阶段,对他们分别可以做什么以及能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提出了合理期望。同时,根据目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困惑和误区,《指南》为幼儿园及家长提供有效的保育和教育指导,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指南》中健康领域对幼儿的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个方面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其中动作发展的要求如下:

目标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且动作协调、灵敏

要求教师能组织丰富的,可以提高幼儿平衡、协调能力的活动,如走平衡木、蒙眼单脚站立、玩跳房子等游戏活动。在体育活动中鼓励幼儿进行跑跳、投掷、攀爬等,增强幼儿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并且在活动过程中能根据不同内容对幼儿进行不同程度的安全教育,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目标2: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要求教师能结合幼儿不同年龄的特点组织种类不同的体育活动,如跑、跳、投、攀爬等。鼓励幼儿多参与体育锻炼,从而增强力量和耐力,增进身体健康。

目标3: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要求教师能制造各种机会和条件,提高幼儿手的灵活协调能力。

二、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体育素养

幼兒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和中小学生的差别比较大,他们开展体育活动的方式和中小学上体育课的方式也存在差异,因此,对教师体育方面的要求和中小学体育教师也不一样。那么幼儿教师需要具备什么体育素养呢?我们在《指南》背景下,通过查找文献资料和咨询专家,认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体育素养包括:体育知识、体育能力、体育教学能力和体育意识。

(一)体育知识

体育知识是指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儿体育活动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在体育范畴中是相对稳定的科学的内容。幼儿教师应该在具备体育知识的前提下,融入自己对体育的一些想法,以幼儿更易于接受的方式把体育知识教授给他们。这些知识包括幼儿体育专业基础知识、幼儿体育专业主题知识、幼儿体育卫生保健知识。

幼儿体育专业基础知识是幼儿参与各项体育活动的一般常识性知识,包括幼儿园体育的目的、任务、手段和内容,幼儿动作技能的性质、类型,幼儿动作形成、保持和迁移的特点,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常见损伤的预防和治疗,组织编排体育游戏的方法等。

幼儿体育专业主题知识是指具体有关运动项目的知识,是教师从事这一运动专项教学与训练的基础。幼儿教师应该掌握包含田径、幼儿体操、球类、武术等项目中基本动作的要领,不同年龄幼儿在学习这些动作时的能力发展特点,幼儿进行这些动作的练习方法,在练习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以及纠正方法,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是指幼儿在生活中以及参加体育锻炼时要注意的有关体育卫生与保健的知识与方法。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基础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这样可以避免幼儿在参加体育活动时发生伤害事故,从而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体育能力

体育能力是指人类先天具备的或是后天在学习中习得的完成体育运动的能力。它是幼儿教师体育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最外显的一个要素。通常情况下,人们会以个人表现出来的体育能力的高低去判断他的体育素养水平。它包括基本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和专项运动技能。

基本运动技能是指幼儿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能完成的最基础的体育运动,包括常见运动项目的简单动作、适合幼儿身体发展的运动项目和基本的体育游戏。

身体素质是指幼儿教师在生活、运动中慢慢提高的身体能力,是他们进行体育教学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柔韧、力量、速度、灵敏、耐力五大类素质。

专项运动技能是指幼儿教师对各个运动项目掌握得熟练程度及技术水平。幼儿教师要能完成幼儿体操、田径、球类中的基本动作,以便更好地进行示范,完成教学。

(三)体育教学能力

体育教学能力是指幼儿教师将自身所具备的体育知识与体育能力融入体育教学中,完成教学目标的能力。体育教学能力是检验幼儿教师体育素养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有较强的运动能力,能准确完成运动技能示范,而且需要帮助幼儿掌握所学内容,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它包括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作示范能力。

教学组织能力是指幼儿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动作示范,使幼儿能有序地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此外,由于幼儿的活动随机性较强,幼儿教师也要具备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幼儿教师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可以使幼儿更快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其感染力可以增强体育课的有效性。

体育教学过程中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动作示范,它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并在大脑中形成准确的动作形象。通过学习幼儿教师规范的动作,学生对体育运动会产生兴趣,从而更好更快地加入到体育锻炼中来。

(四)体育意识

体育意识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意识到所从事的体育活动的名称、类型、方式及与其他活动之间的各种联系等精神活动的总和,包括体育认知、体育态度、体育价值观。

体育认知不等同于体育意识,它能促使幼儿教师去进行体育锻炼,并收获体育活动带来的愉快体验。体育价值观是激励教师加入体育锻炼的内部动力,会影响幼儿对体育的态度与学习热情。良好的体育意识是幼儿教师提升体育素养的前提。

三、结语

总之,幼儿教师体育素养的提升需要依靠其在教学过程中积累,需要其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应用相关知识,并根据教学过程出现的不同情况加以改进与创新。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育知识、体育能力、体育教学能力和体育意识,从而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魏冰.李庶鸿.论体育意识[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01).

[3]刘慧.长沙市幼儿教师体育素养的状况及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4]刘敦晓.幼儿教师体育素养的内涵及提升路径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03).

猜你喜欢
体育素养指南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指南数读
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活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研究
90后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活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研究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就医指南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