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辉
[摘 要] 在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中,传统声像档案也得到了创新发展,逐渐被新型的声像档案形式所代替。经过数字化处理后的声像资料往往能够更好地提升声像档案的实用性与利用性,对其长期保存及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文章主要从声像档案的数字化处理与长期保存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有效进行声像档案数字化处理及长期保存的策略。
[关键词] 声像档案;数字化处理;长期保存
中图分类号:G276;G270.7 文献标识码:A
在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中,经过数字化处理后的声像档案对传统声像档案的地位产生了一定影响,逐渐成了当下声像档案管理的主要趋势。在数字化声像档案中,包含了图片、图像资料、文字介绍以及音像资料等多种形式,能够更完整地记录现代社会的历史事件、科学事件等内容,同时也更方便长时期保存,确保资料信息的价值,为社会多个领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声像档案数字化处理概述
在声像档案资料管理中,其数字化处理主要指对图片资料的数字化处理、对音像资料的数字化处理以及声像档案数字化的统一管理。其中图片资料的数字化处理主要是通过电子扫描技术,使纸质照片能够被转化为电子版照片,并将其传输到计算机系统中进行存储保存;同时,针对一些发黄发旧的老照片,也可以借助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加工处理,然后上传到网络中储存,以实现声像档案资料的数字化存储。针对音像资料的数字化转化主要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转换器的功能实现数字化音像资料的转化,现阶段常用的转换器一般为A/D转换器,在进行视频资料转化时,要将计算机与录像机进行连接,进而采用视频采集卡实现整个操作。针对声像档案数字化的统一管理而言,则要将信息软件压缩成压缩文件,并对压缩文件进行分类、编号,通过统一的数字化管理为后期的查找翻阅提供方便。例如:可以通过日期、关键词的检索进行查找,从而提高档案查找方式的便捷性,节省声像档案管理人员的查找时间,提升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二、声像档案的数字化处理与长期保存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现阶段声像档案资料的长期保存意识仍有所不足。从声像资料具有的特殊性来说,这一类档案在摄录环节就已经开始进入了声像档案归档的长期保存环节,这也就要求摄录工作人员从这一阶段开始就需要着手开展声像信息的保存与档案归档工作。然而,由于部分摄录工作人员对声像档案的长期保存意识还有一定不足,就导致其自身对声像信息材料性质认知也存在偏差,未能及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声像信息档案归档工作,如此一来就容易造成大量声像信息档案的流失,造成档案损失。而从声像档案流失的途径来分析,主要由以下两种方式:第一,受到摄录设备存储空间的限制,导致声像信息档案在保存中容易出现信息被覆盖、保存失败以及资料被刪除等情况;第二,在结束摄录工作后,没有及时将声像档案交给专业声像档案工作人员,这就会导致大量声像档案信息积压,再加上声像档案管理原本工作量较大,未能及时归档的档案更加剧了管理人员的巩固难度,降低了工作有效性[1]。
其次,目前声像资料保存格式更新较快,播放设备的老化失修也将会对档案资料的数字化处理及长期保存带来不利影响。在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很多传统的以半导体、磁带等作为载体的声像档案已经很难找到对应的播放设备,这就导致很多珍贵档案资料成为了“无声的档案”。在尚未进入信息时代以前,存储声像资料一般依赖厂商独家录音录像技术及设备,且当时的技术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技术与设备间几乎不具备兼容性,这就导致不同的录音录像技术都有自身独特的格式。伴随着录音录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录音录像技术已迈进了 MP3、MP4格式储存阶段,对传统音像设备的兼容性几乎为零,再加上传统设备的逐渐老化,这对音像档案的数字化处理而言是一项非常大的挑战。
再次,传统音像资料保管条件苛刻,载体也容易受到损坏。在传统录音录像档案管理中,普遍具有较高的保存条件,尤其是磁带设备,其带基和黏合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在保存中必须避免强光照射,以避免发生化学反应,将物质原有性质降低,加快磁带老化速度。而且在磁带存储中,其带基部分很容易侵入灰尘,导致磁带记录的信息受到严重磨损,进而导致部分信息缺失。由此而言,即便质量很好的录音录像磁带,其保存寿命也不超过15年。此外,在保存中也会因部分化学物质老化变质而出现一定的变形,也会导致信息失真(或丢失),为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带来极大的难度。
最后,音像档案数字化处理需要极为专业的转换技术,对人力、财力的要求也比较高,这也是音像资料数字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将传统录音录像资料转换为数字信息,要借助专业的模数转换技术,通过采集、量化、保持和编码来实现。此外,在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过程中,一般还需要专业的软硬件平台设备支持,这其中包含不同格式的录音录像机、音视频采集处理软件、采集服务器、磁盘阵列等多种设备。但从现阶段的市场发展来看,很多传统设备已经不再生产,这也对专业化设备的收集与使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才能得以实现,需要巨大的投入。
三、声像档案的数字化处理与长期保存策略分析
(一)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
在声像档案数字化处理及长期保存中,往往还需要比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但是由于数字化技术兴起时间较短,尽管档案管理人员具备档案的归档、整理等专业知识,但在音像资料的数字化处理及数字化技术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对此,就需要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其专业能力,从而科学推进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质效的提升。从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培养的角度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其一,在职培训。即针对在职管理人员,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聘请,开展集中式的专业技术培训,促进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技术的提升[2]。其二,外派学习。同样针对在职档案管理人员,可将其外派对接到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或先进单位,让其通过系统学习,掌握声像档案数字化处理技术,进而获悉更加前沿的技术,既要针对声像档案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也要针对声像资料的数字化处理及长期保存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其三,加强人才引进。声像档案管理也是对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一种保护,当前我国已有部分名校先后开设了相关专业课程,国外也有一些先进国家针对声像档案资料的数字化管理及长期保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此,相关档案管理部门就要进一步加强引进具备专业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的专业型人才,通过专业技术推动声像档案资料的信息化处理及长期保存。
(二)优化声像档案数字化转换方法
在利用数字化转化声像档案的过程中,具体的处理原理需经过计算机,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模拟声音波形转化为二进制文献,进而加以采集。目前,互联网上关于声音采集的软件很多,可以有效地为相关爱好者及工作人员提供声音资料采集与存储的技术支持。而针对图像资料,现阶段应用的主要方法就是在电脑中安装视频采集卡,并将电脑与录像机连接,通过采集卡,采集录像机资料到电脑硬盘中,达到数字转换的效果,以达到数字化处理音像档案的目的[3]。
(三)采用适当的数字化音像档案保存方法
在现阶段关于音像资料数字化档案的保存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仿真。在仿真中,需合理对即将淘汰的信息加以保存,此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需通过仿真器在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对另一个计算机系统的操作进行模拟来保护需要保存的信息。第二,保存读取设备。经过数字化处理的声像档案一般具有非人工直接读识性,这就需要利用相应的读取设备加以读取。因而注意对相应声像信息读取设备的保护与保存也是对声像档案信息保护的重要措施。第三,优化档案保管条件。为了进一步确保声像档案能够在安全、科学的环境下保存,还需要加强档案馆管基础设施建设,例如防磁库。第四,迁移。采用迁移法主要是为了避免在数字信息发展中出现信息的丢失或失真,因而要及时将音像信息从一种技术迁移到一种新的技术上,以确保数字信息的可读性、完整性与可用性[4]。
四、结语
文章主要结合音像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分析了音像信息数字化处理及长期保存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声像档案数字化转换及长期保存方法进行了介绍,期望能为声像档案的数字化发展与长期保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黄富才.声像档案的数字化处理与长期保存对策[J].兰台世界,2019 (z1):137-137.
[2]王磊.基于数字化背景下声像档案管理的探究[J].幸福生活指南,2018(22):0246-0246.
[3]李思源.档案数字化信息长期保存策略的关键问题[J].卷宗,2019,9(4):107-107.
[4]武冶.城建声像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方法分析[J].城建档案,2019(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