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上升,大众教育观念正在一点点的转变,教育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作用巨大,主动接受优质资源教育是所有家长的首选策略。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是引领孩子们走向成功的“老者”,在日常教学中要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其敢于挑战自己。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视角,着重研究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关问题,提出构建有效语文课堂的策略与方法,期望能够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方法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7-0075-02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关问题浅析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不当
新课程教学改革未实行前,教师一般采用理论讲授的形式分析知识点,所以整节课结束后,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只能停留在表面,过分被动的学习状态内无法实现知识内化,这种现象在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仍旧存在。当教学方式存在错误时,如若不加以完善和创新,会阻碍学生创新力的发挥,不利于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部分初中教师采用调研的方式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调查分析发现,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次数增加,但是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主要是教师播放的幻灯片速度过快,学生还没明白这一章节的知识点,就立刻过渡到下一阶段,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不强,整个课堂氛围异常沉闷,所以最终的教学效果自然不够理想。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
教育部门提出应该以教学为重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但是现阶段初中对事物认知不够具体,看待问题过于表面,所以教师要秉承着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现阶段,教育部门采用抽查的形式到各个年级了解教学近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为明显的是教学内容安排不够新颖,大部分都是过去遗留的知识点,不适合新时期的教学要求。例如某中学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直接照搬教学大纲,随便在教材中选择一篇范文让学生朗读和背诵,结果下一阶段的教学仍旧没有任何创新,时间一长,学生也会对此产生厌倦心理,无法建立完整的教学框架。
(三)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效果不佳
现在,受经济社会與科技的发展影响,很多中学在办学时教学目标都不明确,以前制定的教学目标也过时了,短时间内又拿不出新的教学目标,使得眼前的教学工作没有方向可寻,教学任务完成得不是很理想。中学语文教学有新词汇的学习,新课文的学习,还要在课后背诵文言文和古诗、散文,这么多的教学内容短时间内学生没有办法消化,新的教学任务又迅速地安排下来,以前学习的知识没有记住,新知识又没有学习动力,导致本阶段的学习任务完不成,学习效果不理想。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师只是扮演着知识的传达者角色,没有深入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拿到教学大纲后,简单的一学习就立马投入教学,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这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对学生来说意义不大,对学校来说会降低学校的声誉。
二、完善初中语文教学的可行性措施分析
(一)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部编版语文教材内容生动有趣,适合初中语文教学的现实需要,因此,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部编版教材,找到最合理的授课方式。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和同学要经常进行交流,设置互动环节供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探讨与沟通,比如在学习散文时,让学习提前预习,在课堂中进行自我学习。新时期背景下,教师借助一些多样的教学方法,真正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彰显出来,多媒体技术具备个性化、直观性的特点,能够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当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将自己的个性化理念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扩宽学生的认知面,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以《济南的冬天》为例,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如若只是讲述书本上的知识,学生对此的兴趣较低,而事前收集一些冬天的美景图片,制作成为多媒体课件。然后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搭配上优美的音乐,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接着将注意力都转移到课文中,使得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都进入到一个最佳状态。
(二)进一步完善初中语文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内容单一,缺乏吸引性是导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在信息网络极度发达的今天,完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拓宽教学内容知识渠道,不断地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初中语文教材根据年级进行分类,每一类都有各自的教学任务,这一点部编版教材做得非常好,特别适合中学阶段的学习需要。初中语文课堂应当是一个生动有趣的地方,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也应当是随机应变的,因此我们可以把西方一些文化带入语文课堂中,供大家学习和交流,适当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形成特别的语文思维方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因此,深入挖掘古代文化中的优秀内容也是非常可行的,先进的、优秀的文化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教会学生求学的道理。
(三)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结合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优化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对于任何事情都应该抱有质疑的精神,引导他们可以在“疑问”中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就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是完善教学过程,实行一些具备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则是开展一些优化性的评价工作,按照新课程的相关要求,将阅读中的相关理念传输给学生,从而达到一个优化教学的效果。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开展一些极具趣味性的实践活动,多维度的活动中,学生所学到的理论性知识也能很好地利用到实践中,这对于课堂中的教学活动实际上也是一种补充、说明。例如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开展相应的阅读活动,主动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按照教学大纲,一同去讨论课本中的人物情境,然后进行归纳和总结,认识到书本中的生活现象。此外,还可以组织好书漂流活动,让学生交流着阅读,不断去传递知识和智慧,而且在活动中,也能体会到共享的乐趣,将其看作是一项长期、文明且健康的教学工作,校园中构建一个浓厚的读书氛围,真正形成一个优秀的阅读风尚。
(四)明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教学要求,不断改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增加教师对教学模式的思考。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明确新课标教学的要求,严格贯彻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原则,首先,需要遵循着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将学生看作课堂教学的主体对象,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自主探究语文文化知识的本质内涵。其次,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遵循着突出性的教学原则,凸显出教材文化的核心内容,划分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认真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主动探索文章内容所涉及的相关问题,挖掘出文章内容的无限魅力。最后,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遵循趣味化的教学原则,将趣味化的活动形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合作、问题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从趣味性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较短的时间内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到众多的文化知识,形成夯实的文化基础。
(五)创设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合作表演的机会
合作小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初中语文教师创设出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合理分派班级小组成员,按照学生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组,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在小组中,学生积极与小组成员合作表演文章中的角色,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将文章复现在课堂,分析每一个人物内心的真实情感,表现出文章的各个情节,明确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同时,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模式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一同研究文章的内容,提出自我的看法和见解,吸收其他小组成员新颖的想法,形成创新性的思维能力,进而扎实学生的文化基础,强化他们的学习能力。
(六)创设问题化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师积极创设出问题化教学情境,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问题,从问题角度出发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学生主动研究课堂的问题,分析每一个问题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明确每一个问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从问题入手掌握到每一篇文章的主旨内容,分析出各个段落所表达的中心含义,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讲解《雨的四季》这篇文章的内容,精心设计出以下问题:“雨所拥有的特点?”、“四季的雨存在什么分别?”、“雨具有怎样的风情?”、“作者利用雨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等,指引学生思考的方向。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文章的内容,以问题为文章探索的出发点,研究雨所具有的特点,分析“春、夏、秋、冬”四季的雨存在的差别,认识到每一个季节的雨所代表的含义是不同的,从雨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在四季中不一样的心境,感受到雨在四季中所展现出的色彩,进而促使学生掌握到雨的描写手法,强化他们的写作能力。
總之,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活动,需要教师结合当下学情,有意识地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在课堂变得活跃的时候,指导学生在探索中发散自身的逻辑思维。学校也要组织一些培训活动,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这也能从根本上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小敏.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有效策略探析[J].启蒙教育的作用(部编版).2016(06)
[2]刘星.浅谈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与应用[J].教育科学.2018(09)
[3]武启明.开展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J].教育网.2018(05)
[4]苏明哲.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研究[J].未来教育学.2017(08)
作者简介:
张桦,女,汉族,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人,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