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低段童话阅读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2020-10-12 14:22何秀佳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9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何秀佳

【摘 要】纵观低段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在统编语文教材中,童话作品是较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但由于教师在教学时少读多问,肢解文本以及学生阅读方式单一,兴趣缺失等问题,当前阶段统编教材低段童话阅读教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以上情况,笔者将结合新课改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类课文及低段学生的特点,以统编教材低段通话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为契机,从诵读品读,加强童话朗读;体验感受,进行合作表演;记忆想象,展开复述续写;课后练习,强化学习效果这四个方面入手,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童话阅读;教学策略;语文核心素养

童话故事是学生最喜欢阅读的读物类型之一,更是统编语文教材中重要的课程资源。纵观低段语文四册书的教学内容,统计童话故事类课文共计28篇,这些课文有从人教版教材延用的,也有统编教材新加入的,类型不同,占比较大,且语文要素中阅读指导和表达指向都需要通过这些童话故事达成。那么,小学低段童话阅读该教什么?怎么教?下面笔者就结合统编教材中的童话故事类课文,探究低段童话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低段童话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在童话阅读教学中,优秀的教材,专业的老师和喜爱阅读的学生缺一不可。據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在当前的童话阅读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整理如下:

(一)少读多问,肢解文本

笔者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缺乏对统编教材童话类课文的梳理,不了解童话独有的特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不顾童话文本的整体性,肢解童话文本,对学生少读多问,直接进行教材分析阅读,使童话文本在“一问一答”中失去了原有的“童话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朗读的时间,没有思考和体验的机会,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却没有达到真正的阅读教学的实效,让童话阅读教学失去了意义。

(二)方式单一,兴趣缺失

在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中,自主选择性较弱,大多是教师、家长替学生选择阅读书目,而且学生的阅读方式单一,通常都是看了一遍文本内容,事后仔细想想却发现自己什么也不了解。或是在教师、家长有意识的指导下,重理解而轻感受,违背了他们喜欢阅读童话的初心。由于阅读方式单一,学生自主阅读童话的感悟体验变少,导致学生对这类童话作品不感兴趣,兴趣缺失就无法认真阅读,不阅读也就无法扩展知识面,学生阅读面窄,也就影响了课内童话阅读的学习。

二、统编教材低段童话阅读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对统编教材小学低段童话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笔者总结出以下四种关于低段童话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通过诵读品读、合作表演、复述续写、课后练习,引导学生获得新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诵读品读,走进童话

在童话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朗读童话,初步了解童话的内容,在朗读的基础上诵读童话,加深对童话内容的理解,最后对童话文本进行品读,体会童话中蕴含的情感。如在教学《小公鸡和小鸭子》这篇童话时,笔者尝试以朗读对话、诵读全文、品读语句为顺序,进行童话阅读教学。

1.指导学生朗读对话,读通童话

读通童话的第一办法就是朗读。以《小公鸡和小鸭子》为例,这篇童话中的对话非常多,因此,笔者在教学时,让学生自主找出对话内容之后对其进行逐句朗读指导。

生1: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声音响亮)

师:小公鸡,大家都听见你的声音了,该怎么办呢?可以再轻一点吗?

(采用讲解式语言,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积极发现)

生2:(学生再次朗读时声音明显变轻)

师:小公鸡,你的声音变轻了但动作有点大,大家还是发现你了,谁再来读,读的让我们都发现不了?

(采用引导式语言,激励学生自己发现朗读的方法)

生3:(声音变轻还做偷偷摸摸状)

师:是呀,只有轻轻的才不会被发现,我们一起试一试。教师边朗读边动作。

(通过动作式的语言,让学生乐于思考与探究)

……

在老师的逐步引导启发之下,让学生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学生通过对话朗读练习,能准确把握读时的语调和语气,甚至有大部分学生的朗读达到了童话阅读教学的预期效果。

2.指导学生朗读全文,读懂童话

读通童话是童话阅读教学的基础,也是童话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童话中深藏的很多道理,只有让学生自己朗读才能真正读懂,教师用“你读懂了……”加以引导,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或感悟说出来即可,不需要拔高要求,从读通到读懂,相信学生是可以做到的。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下,学生和童话文本之间的距离在逐渐缩短,由一开始的陌生到走近,最后到融入,整个过程自然而顺利。

3.指导学生品读语言,读美童话

学习童话故事,如果只局限于对字、词、句的理解,只满足于理解全文,那就只是浅尝辄止,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品味童话的魅力,让童话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这就需要将童话从读通、读懂转变到读美的过程。何为“读美”?就是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能通过对语言的品读感受童话故事的语言美,童话故事的寓意美,童话故事的文本美。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渗透友情主题的教学,引导学生走进童话的情感世界,学生能够很好地体会到互相帮助的友情,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感受。

(二)注重体验,感悟形象

除了朗读童话、诵读童话,在童话阅读教学中,还有一种经常运用的的教学方式——演绎童话。在表演童话时,他们就变成了故事的参与者而代入其中,而朗读童话只是旁观者,没有这样的体验。在童话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利用低段年级学生好活动、喜模仿、爱表演的特点,以生为本,让学生寓童话故事于乐,真正走进童话文本,充分感受童话美。也可以让学生体验感受,进行合作表演,把童话中生动的语言、趣味的情节,通过动作、神态、话语等形式灵活再现,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学生有一种玩着玩着就学会的的感觉,使其不再惧怕阅读教学。

1.合作演绎童话,激发阅读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主要的推动力。比如:笔者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这篇童话故事时,先指导学生朗读童话,再启发学生体验感受,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表演。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笔者进行了仔细观察,发现学生对体验感受和合作表演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真正做到了以兴趣推动学习。

2.合作表演童话,激发想象的翅膀

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也能够促进学生对童话文本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感受到童话的形象美。满足了学生爱表演的天性,也促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激发,想象力无限提升。阅读童话也可以很简单,学生可以在“演一演”中实现“学一学”。

(三)加强复述,落实语用

对于低段学生而言,必须掌握的语文基本技能之一就是复述文本内容。复述童话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还能促进他们自主阅读能力与写话能力的提高,让阅读和表达共同发生。

1.复述童话故事,提升阅读的能力

童话故事对于低段学生而言具有天生的吸引力,把吸引力转化为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加上学生自身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复述童话就没有那么困难了。在童话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复述童话引导学生积累词汇,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这种阅读能力可以在课内童话文本中发生、发酵,而后在課外童话文本中得以延伸、运用。以统编教材中《小猴子下山》为例,笔者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记忆想象,展开复述续写,实施童话阅读教学。具体教学流程如下:复述重点词句—复述重点片段—复述整个童话—续写童话故事—对课外童话产生阅读兴趣。

2.复述童话故事,提高表达的能力

相对于枯燥无聊的口述,相关的音像作品应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现如今,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给课文配以音乐伴奏,或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直接展示与童话故事有关的音像、图画等相关的影视作品片段,这些都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辅助材料。有了之前字词、语句的基础复述,再加以图片内容的辅助,大部分学生能流利地复述《小猴子下山》这个童话故事。对于低段学生来说,复述续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学生都认认真真地完成了,有的写了完整一段,有的写了寥寥几句,有的平淡,有的优秀,想象奇特,文笔稚嫩柔软,但这就是学生用续写童话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最真实的模样。

(四)加强练习,强化效果

统编教材的课后练习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预习新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关注课后练习,突破教学重难点

统编版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学习目标指向明确。尤其是童话故事类课文,这些题目的出示,更是对童话中重点问题的进一步强化练习。运用好课后练习,不仅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的学习收到更好的效果。比如,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咕咚》一课中的课后习题(第一题):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他们的读音。

《咕咚》这篇童话是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中的倒数第二篇课文,文中除了需要重点识记的生字外没有任何拼音标注,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课后练习就发挥出了其重要作用。在教学这篇童话时,笔者把课后练习当做一个教学环节,在练习中引导学生预习新知识、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课堂学习效果,为童话故事的阅读教学奠定了基础。

2.关注课后练习,形成独特的体验

课后练习除了可以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难点,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体现。比如,同样是《咕咚》这篇童话课后练习第二题:朗读课文。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野牛是怎么做的。

这一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说”的过程中理清事情的发展过程,自己得到相关体验后明白一定的道理。在童话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运用好课后练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体验,师生共同实现童话“教-学”的目标。

学生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阳光的、美好的,有生命有灵性的,令他们心生向往。因此,开展统编教材低段年级童话阅读教学时,我们要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用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迎新.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7(16)

[2]闵华宣.在童话阅读教学中培养说写能力[J].阅读,2014(12):2-3

[3]吴世荣.浅谈小学语文中童话教学的应用策略[J].教育

童话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趣味性的虚构故事,它是按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夸张、拟人和想象等手法来塑造鲜明的事物形象,以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社会生活,扬善抑恶,起到教育人的目的。我们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不管低、中年级还是高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童话,那么怎样更有效地进行童话教学呢?

小学阶段的教材中的童话大多配有插图,这些插图反映了故事的精髓,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把一副精彩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了孩子们的审美情感。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图文结合,激发想象,从而更准确的理解故事语言,把握童话中的人物形象。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朗读是心智活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故我们不能忽视学生读书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成人对同一部文学作品便常常褒贬不一,那么我们就不能要求学生对同一篇文章有统一的认识,课标要求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们教师应尊重并重视学生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要有童真童趣。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搭建此类朗读平台,在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独特感受,让他们用稚嫩纯真的童心自由地去亲近童话世界。

童话是供给孩子们观看欣赏的,故在语言文字上采用了一些特殊手法。在教学童话时,要抓住特征,精讲其中的一部分,引导学生领会学法。其另一部分让学生结合学法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样既积累了学法又利于今后的课内与课外对童话阅读学习,其积累的目的在于灵活的运用。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