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生态悦读教学探究

2020-10-12 14:22宗华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学探究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宗华

【摘 要】随着新课改教学政策的不断落实推进,理念和观感的不断被刷新,初中语文作为初中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学科,也逐渐抛弃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落后的教学手法,积极响应国家的新课改教学号召,树立了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目标。构建初中语文生态“悦读”课堂,鼓励学生在悦读学习中展现出自己个性化的一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阅读学习的乐趣,促进中学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的稳步提升,进而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本文将阐述,目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然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生态悦读教学模式的构建意义,并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生态悦读;教学探究

初中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是指: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改教学政策中对初中语文课程作出的明确教学要求,也是为了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对成绩过分追求,导致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的教学手段。而阅读作为初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构建生态悦读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中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综合成长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助力良多,也是提升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效率和推动初中语文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最佳途径。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生态悦读环境构建十分重要。

一、善用课堂提问,构建融洽的师生悦读关系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生态悦读教学环境的构建开展第一步,就是先转变初中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抛弃传统教育理念中“师尊生卑”“唯成绩论”这样的错误教学观点,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善用课堂提问环节增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营造轻松愉快教学氛围的同时构建良好的师生教学关系,方便教师可以切实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学习进展,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给学生带来良好的语文阅读学习体验,构建初中语文生态悦读教学环境。

例如:在学习《回忆我的母亲》这一课时,教师抛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逐字逐句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而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深入探究,调动学生的阅读学习积极主动性。

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提问:“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篇课文标题的时候,对于课文的内容有没有一个大致的想象?”学生顺着教师提问进行思考并回答道:“应该就是作者对自己母亲生平的回忆,可能会描写一些母子之间的生活片段,体现母爱的内容吧。”教师接着问道:“那么如果让你们来写这样一篇文章的话,你们会如何回忆自己的母亲呢?”学生思索过后回答道:“重点描写我与母亲的生活日常,从这些日常中透露出我与母亲之间的浓厚亲情。”教师听后说道:“同学们的观点都很不错,但在老师看来大家的写作思路似乎有一点狭隘,不如我们来看一看这篇文章是如何回忆自己的母亲、描写自己的母亲吧。”通过精心设计过的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到学习的课文上面,并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体会到语文阅读学习的乐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生动的悦读教学情境

随着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生态悦读课堂,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生动的课堂教学情景,将片面的、枯燥的文字转化成立体、生动的形象,课文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每一处场景都在学生脑海中有了真实的投象,既可以大大减缓学生的学习难度,又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帮助那些没有去过济南、见到过济南冬天景象的学生,构建生动的课堂教学情景,通过图片、视频和语音帮助学生了解济南的冬天、领略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象。以此为基础,减少学生在接下来阅读学习中遇到的阻碍。在阅读到济南“温晴”的气候特点时,教师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济南的地形图,正如课文中描述的那样,济南四面环山“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样的地理环境帮助济南阻挡了严寒的冷风,只有温暖的阳光从天空中照射下来,因此济南的温晴气候就像课文中的句子——“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保准暖和。”利用信息技术还原课文场景,给学生带来轻松愉悦的阅读学习体验,这也是构建初中语文生态悦读环境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运用小组合作,创造充足的悦读学习空间

基于核心素养下语文生态悦读课堂的构建,并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能力,更是为了在阅读学习中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沟通交际能力等的培养提升,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自主选择权进行合作学习,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首先,教师按照“优+中+后”的原则将学生均匀分为5-6人的学习小组,保证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带动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其次,教师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制定了明确的學习目标——“你认为这则童话故事的意义是什么?”,以此保证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质量,避免出现部分学生因为自主学习而频频走思、开小差,或滥竽充数,用别人学习成果冒充自己学习成果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划分,给予了学生充足的自主悦读空间,又能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沟通交际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还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阅读学习的愉悦所在,从而构建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生态阅读教学环境的目的。

四、开展多元教学,培养学生的悦读审美能力

在新课改教学政策中,着重强调了增添教学元素开展多元教学的重要性,初中语文在构建核心素养下生态悦读教学环境的同时,也要开展多元化教学,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不同思想和观念发生碰撞。我国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是如此,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引导学生走向真正的“悦读”天地,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美的认知能力,让学生阅读学习的心态从单纯的学习转变成认识美、了解美、亲近美。

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时,教师要带领学生站在每个角色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这篇文章。比如有的学生从菲利普夫妇的角度进行思考,他们认为这篇课文没有描绘出任何的美,生活的贫苦与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剥削着他们,而美好的幻想最终也变得支离破碎。但如果从“我”若瑟夫的角度去思考,那么这篇文章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若瑟夫最后将买牡蛎剩下的零钱都给了自己的叔叔于勒,这是他对自己这位已经风烛残年、生活困苦的叔叔最大的善行,与自己的父母菲利普夫妇的行径完全不同。全篇课文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菲利普夫妇的贪婪、自私与刻薄,而文章最后这用寥寥几字带过的唯一善行就显得愈发美好。

五、拓展教学范围,搭建广阔的悦读学习平台

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时间和教学范围毕竟有限,学生没有过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课文的延展阅读,对丰富学生的阅读学习量十分不利。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适当拓展教学范围,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和网络途径为学生搭建广阔的阅读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大量的语文阅读学习,从而积累更多的知识,并从大量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中品味到语文阅读的乐趣,提升中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这一课时,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和比喻写作手法,让学生在阅读时充分体会到了作者笔下紫藤萝那如同瀑布般的生命力,也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价值。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阅读《敬畏生命》这篇文章,请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购买纸质书籍或上网阅读的方式,在阅读中对比《紫藤萝瀑布》,分析两篇文章在描写植物的生命和生命的价值这两个方面有哪些特点,以拓展学生的阅读知识眼界。

六、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悦读习惯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人受益终生,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教学活动,在营造浓厚阅读学习氛围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未来长久的阅读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习《阿长与山海经》这一课时,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本篇课文进行延展阅读,并推荐给学生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如《阿Q正传》《故乡》《孔乙已》《一件小事》等。并组织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请学生展示自己在延展阅读中的收获,可以是记录的读书笔记,也可以是阅读后得到灵感写下的一篇短文。逐渐让学生认识到阅读不能仅是“读”,而是要从阅读中得到一定的收获,无论是一种人生信条还是一时的感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关照下的语文课程改革大环境中,初中语文悦读教学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法和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本着为学生未来长久语文学习发展而奠定良好基础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构建初中语文生态悦读教学环境,让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语文阅读学习方法感受到阅读学习的魅力与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彬.变“阅读”为“悦读”的语文心理教学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9(80)

[2]聊红安.初中阅读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9

[3]王一平.“悦读”课堂中初中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培育策略[J].读写算,2018(27)

[4]林美娟.从阅读到“悦”读——谈初中新课程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语文学刊,2018(07)

[5]马莹.“悦”读才能“阅”读——通过作业设计激发课外阅读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2019(07)

生态化阅读教学,就是用生态学的理念、依生态的规律来实施语文阅读教学。语文阅读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文本和作者等要素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同,这也是一个动态系统,教师、学生、文本等要素在知识、技能、情感和信息等方面进行探讨和交流。要保持这个系统的动态平衡,就要打破以往注入式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师要通过对话的方式,在民主、平等和合作的基础上对阅读过程进行适度的调节,使师生之间建立起互惠共进的良好关系。这就是所谓的生态化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生态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并不与传统的精华和富有现代气息的阅读教学相悖,而只是更加鲜活,更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旨在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包括给予生態空间和营造生态情境两个方面。

生态空间的给予即打破传统的“教师在上,学生在下”的注入式阅读教学模式。教师真正走到学生中间,既打破物理空间上的师生隔阂,又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师生沟通,达到心灵交融、情感共振的最终目的;同时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实现这个目标要遵循以下四点。

1.学生自主阅读是起始步骤

自主阅读是生态阅读的基础,关键在尊重学生自读方式的选择。小学生因为个性差异、发展阶段不同,其阅读兴趣和习惯也有很大区别,自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而不能用同一个要求、同一种方法去进行。若给予框架式的模式让学生来读,就会束缚学生的个性特长,尤其是对知识基础不一的学生来讲,不是“吃不饱”,就是“不会吃”。教师要从生态阅读理论出发,从兴趣和心智发展的程度出发让学生去自主选择读物,因人而异,而不是千篇一律。

2.遵循适度原则

教师的介入要适度,不能强制要求,也不能放任自流。生态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穿针引线”,使课堂犹如一次灵感不断、亮点迭出的即兴演讲。但是阅读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不可能像教师预设的那样圆满“配合”。所以,教师的引导不能机械刻板,而是应随课堂的情况变化,作“动态”的适度的介入。教师参与到学生的阅读学习中去,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理解困难时,教师就适时地给予积极解答,让学生能及时扫除阅读障碍,从而更加愉悦地参与到阅读中去。

3.学生与文本对话

在生态阅读系统中,教师、学生、文本和作者,不是彼此生硬的面孔,而是携手并进,相互渗透,情感相融。阅读即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种对话的过程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与探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的自我阅读发现,远离所谓的教材解读之类的参考资料,把自我发现放在首位。提倡学生有创意的广泛阅读而不是有依赖的被动接受文本,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空间,在师生互动的环境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锻炼学生的听、说、读等能力。

4.在积累整合的基础上学会运用

运用是将学生所学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更是检验生态阅读效果的标尺。它是整个生态阅读教学的核心。

猜你喜欢
教学探究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