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艳萍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发展,教学理念不断被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新课改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探究式教学开始被广泛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探究。因此,为实现高中化学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应深入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利用探究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从创设趣味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转变学习方式三方面入手分析如何开展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式教育;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合作的過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尤为重要。更重要的是,为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教师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采取有效策略开展探究式教学,发挥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下面笔者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具体分析如何实现高中化学的探究式教学。
一、创设趣味教学情景,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也把教学理念的更新放在首位,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行教育的关键性问题。以探究式教育本身来说,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兴趣学习,才能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从而使其在高中阶段高强度的学习中有更持久的动力。
因此,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在不脱离教学目标的同时,为学生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景。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和生动新奇的课堂体验,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金属材料”时,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串连起“铜”“铁”“铝”等金属元素之间的共同属性,并提出疑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有哪些反应是同样的原理?”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知识,从而使知识更加巩固和深刻。
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推行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初心是为了使学生领悟到科学研究方法,形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多研究高中化学课程内容,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串连记忆新旧知识和同类内容。要想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就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
教师要充分理解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对教师和参考答案都能有质疑心理,不能盲目地进行被动式学习。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关问题,营造有利于学生提出疑问的课堂环境,诱导学生在提出问题后,自主探究并找到答案。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学生在初期接触的过程中可能感觉无从下手,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发现并总结一些列式规律,并广泛举例,在举例的过程中利用规律验证“为什么”“怎么做”以及正确与否的迅速判断。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师生之间或同学之间的互动探究找出问题的答案,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探究和思考问题,并开拓学生思维的灵活度。
三、带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深化知识的应用探究能力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不能良好地推进高中化学的探究式教学。因此,教师要起好引领作用,带领学生进行转变。对于教师自身而言,要实现角色转变,从传统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脱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要教学目标;对于学生而言,要转变学习方式,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自主性,还要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有精准的认识和定位,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侧重。
教师要把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当做教学首要任务,而不仅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的短暂性记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并获得规律,从而得到更加深刻的印象。如此一来,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养成科学探究的有效方法,还能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满足,并深化知识的应用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卤族元素的性质”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在氯气学习的基础上,采用对比的方式了解氟、溴、碘等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卤素间的相互置换和离子的检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自主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从而进行深刻记忆。
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推进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化学老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们应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把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学重心,引导学生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经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逻辑的严谨性和思维的开拓性发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转变学习方式,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从而深化化学知识的应用探究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尤荣才.对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9(032):388-389
[2]黎容武.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7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鹏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