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燕
阅读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不只是简单的完成阅读任务,更是学生和文章深入交流的过程,是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关键。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基础教学时,还要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以问题引领学习,拓宽思维广度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开放性问题,激活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同时,启发学生去思考、想象。开放性问题就是设计一些能够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猜想、判断的问题。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他们能够大胆地去预测,可以预测阅读文本的主题思想,可以预测故事插图,掌握阅读文本的大致内容。若是阅读素材中没有相应的图片信息,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导,用“Who?/What”等引导学生设疑,独立思考。在教学“Can you come to my party?”这一内容时,笔者采取阅读的形式开展教学。在阅读时,笔者先让学生自己去回忆或思考自己对party的认识,并根据文本内容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如,When is the party?/Where is the party?等。也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曾经参加过的 party,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在回忆、思考的过程中,拓宽他们思维的广度,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地去学习。
2. 应用思维导图,开发学生思维
思维导图是将各主题内容用对应的层级图进行呈现,该种思维表达方式应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能够将文本内容以更加清楚、直观的结构图形呈现出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去提取信息,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培养他们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呈现的方式非常多,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用最普遍的有Thinking Map/Mind Map。Thinking Map更关注各信息间的联系,重点在于对各类信息的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各类文本指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辅助理解阅读文本内容。具体的操作方式大致有如下两种:第一种是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的框架结构展现出来,并将第一级关键词呈现出来,也就是阅读文本的主题思想,让学生在理解第一级信息的基础上开始第二级信息的分析,从而更深入地了解阅读文本内容,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搜索问题、分析问题、整理信息的综合能力;第二种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时,不给学生提供知识框架,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文本内容,结合相关的资料,去发现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并发挥自身的判断力,想象力,根据自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去作图,从整体上去了解整个阅读文本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此外,学生也可以结合思维导图的整体结构,来附属文本,或者是进行写作,以此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的阅读表达能力。
3. 以活动透析学习,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实际上,单从“活动”一词看在教学中涉及面很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任何环节的学习任务都是学习活动。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用最多的教学模式有top-down reading /interactive reading等,无论采用哪种模式都需要教师通过科学的阅读方式使学生获取知识。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如下集中活动:第一种,信息转移活动。对初中生来说,他们常常会对阅读文本存在一种厌倦心理,看到密密麻麻的内容毫无阅读的兴趣。若是这时教师可以采取信息转移活动,直观地呈现文章结果,也是很好的一种教学方式。这里所说的信息转移活动也就是将原本比较复杂的阅读内容进行转化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教学方式。如,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这一课,在教学时我设计了任务,让学生向阅读文本内容,对文本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标题来讨论,每个小组成员都要说出自己在假期所做的事情,相互合作,将这些信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就能够清楚、直观地呈现文本内容,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文本重要信息,提高阅读能力。第二种,拼图式阅读体验活动。这类所说的拼图式阅读体验活动,也就是将零散的内容拼凑为完整的内容,以图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在传统的阅读指导教学活动中,一节课的时间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某一个篇章内容的阅读,即一个阅读任务。而通过拼图式阅读体验活动,在一节课中,学生能够同时完成多篇阅读文本的阅读,完成一个以上的阅读任务,阅读效率大大提升。在该活动开始前,教师必须要对学生加以分组、指导,每个组员都要有相应的学习任务,整个学习任务必须要由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只有每名学生完成好自身的任务,整个学习任务才可以全部完成。
总之,阅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本知识进行进一步解读的过程,是学生分析问题、探讨问题、知识积累的过程。而要完成阅读任务单靠学生的基础知识是不行的,还需要有创新的思维品质,这是提高阅读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所以,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要认识到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要性,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思想、手段,培養学生的思维品质。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