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贤相
【摘 要】因疑而探、在问题驱动下,学生有针对性地在具体学习实践中展开与文本的对话和交流,展开思维间的碰撞和交融,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增长知识、丰富认识、拓展视野、交融思想的天地,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阅读情景驱动下,在对问题强烈的探索和求知动力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行动起来,在有疑而问、由问为动,在动眼、动手、动脑相结合学习模式的引领下,在有针对性的阅读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在最大限度提高阅读学习效率的同时,改变“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的浅阅读现象,实现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有效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三疑三问”;教学模式;浅阅读现象
所谓“浅阅读”是指为了追求教学效果,在阅读活动开展过程中,采取的跳跃式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方法不需要学生在对文本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展开与文本的对话和交流,追求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上的愉悦感。这样的阅读,学生往往在阅读后,几乎没有经历过对文本的积淀,学生的阅读只停留在表层的见过、看到过,而对文本的主题思想、背景、深层内涵等,却并没有捕捉到,甚至在学过一篇文章后,回味起来,这篇文章到底写的什么?其意义主旨是什么?要达到怎样的教育目的?学生十分茫然,教师也十分困惑。为什么在教学中非常容易出现“浅阅读”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有效改善教学中的“浅阅读”现象?“三疑三探”是新课程理念下,引发学生主动学习、高效参与的一种课堂教学过程,即通过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让课堂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在对问题的积极探究和实践的学习氛围中,形成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领会。
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浅阅读”现象出现的原因
(一)教学模式僵化,缺乏正确理念引领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框架建构不成熟,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教师为了提问而提问、不需要提问也提问、为了充数的提问而提问,学生的探究活动失去了自主性、失去了活性,他们成了绑线木偶,仍跟着老师的指点在走。在这样不成熟的引用一种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因为对教学模式的认识不到位,缺乏正确教学理念的引领,他们在教学中的行动越来越迷茫,教学效果的把握越来越难落实。
(二)阅读方式功利化,缺失阅读素养渗透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的阅读教学,主张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驱动,让学生根据问题展开有效阅读,这种阅读模式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为了在有限时间内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采取的一种有针对性地阅读活动,在这种阅读模式下,学生们为了迎合教师的教学目的达到,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文本中的某些细节或关键部分反复阅读、反復强化,在一问一答、跟着问题阅读的功利性阅读活动开展中,学生很难进入到文本中,对文本中描写的内容、表达的思想、深层的含义等,都停留在表层的认识阶段。教师为了达到所谓的功利性目的,所有的问题都是由老师设定的,没有经过学生的主观思考,没有经过学生的提问探究、只是跟着老师的问想当然作答的学习活动。固然学生能够给出老师认为的理想答案,但真正的阅读目的、语文素养的渗透等,并没有得到有效实现。
(三)教学活动单调化,缺漏深层次对话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的语文阅读活动开展,因为教师想当然地将阅读活动看作是读到即理解的学习过程,而学生的深入阅读、小组合作等深层次与文本对话和交流的活动的开展不需要,一节课中除了象征性的几个问题的引领,对学习活动的趣味性、生动性、实践性等设计则没有考量。原本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活动,应当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甚至是与自己内心世界的深层对话和交流的过程,结果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被动式的阅读体验中,展开学习活动,学习的效果自然不难想象。
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浅阅读”走向深度阅读的教学建议
(一)提升教师素质,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灵魂,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活动的进程、对学生的发展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对学校教学模式展开具体的深入研究和学习,通过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深入了解和学习,通过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与自己身边的同事沟通和交流,利用网络资源充电等各种方式提升自己对这一教学模式的有效理解和掌握运用的情况等。在教师对教学模式有效掌握的前提下,注入“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入“生本课堂”的理念,让“三疑三探”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自主实践的高效语文课堂。
与此同时,要走出“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浅阅读的思维定势,就要教师在外修教学模式的同时,向内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水平等,在平时的阅读中,要习惯性地、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综合阅读的素质,并将阅读活动与该教学模式相结合,这样设疑学生们更喜欢也更投入,在充分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兴趣等要素地基础上,展开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和实践。如在《守株待兔》的学习中,利用情境设疑激趣,在教学导入中,加入动画微视频“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内容,让学生在视听的双重刺激下,展开对文本的探究兴趣,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的阅读活动。学生自读文本,提出自己对文本中的内容的疑问,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展开对文本的挖掘和剖析,深层对话。通过“我想对你说”活动,同学们改变角色,自问自答,对自己如果是那个宋人,经过这件事会对自己说什么?为什么?的三疑三探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深层阅读、深入对话的过程中,挖掘和剖析文本的内涵,在学生们的兴趣投入中,实现高效阅读学习活动的有效体现。
(二)以生为本,创建生本三疑三探课堂
1.题目诱疑,引发行动
例如在学习《花钟》时,教师引导学生自觉发问,花钟?这是一种什么东西?花,顾名思义就是花朵的意思,钟呢?钟表,我们每天都离不开计时用的钟表。是用鲜花做的钟表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发问,这时有预习习惯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预习,给出大家想要的答案,引发没有预习习惯的学生的羡慕和学习。
2.行动释疑,深化理解
学生在题目引发的问题意识的驱动下,进入到对“花钟”的深入阅读中,生活中,学生对花的确是有所观察的,夜来香在夜间发出阵阵香味,牵牛花在早上……,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文本中描述的现象内容等不断重合,在生活化的经验和深入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断将“花钟”丰满起来,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各种植物的开花都是有规律的,根据花儿开放的规律,大家可以制作出真实的花钟,看到花钟,就能够了解时间,在行动实践中,花钟的概念和内容能够深刻地烙印在学生的心里,同时作者的热爱观察,乐于探究,善于发现的精神,也在积极的学习实践中得到有效地培养和发展。
3.主题探究,有效提升
本单元的重点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不仅要善于发散思维,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也要善于概括,能够根据文本内容分析和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这种能力需要在学生对文本内容充分熟悉的基础上,结合问题情境,学生不仅能够自主设疑,还能够通过自主的阅读行动,通过自主的思维活动,自主的生活实践与文本的结合,找到对文本的概括和表達恰当的语言和形式等。在阅读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视角以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的深入阅读,学生的阅读更深刻、认识更加丰富多彩、学习的效果自然更理想。
(三)灵活学习活动设置,让三疑三探更生动
三疑三探模式下的语文教学必须是一问一答、有问有答的学习模式吗?很明显答案是否定的,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灵活地设置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的参与实践,让学生在与文本的深层对话中,在和作者的深入对话中,在和思维的互动交流中,实现对文本的深入阅读理解,实现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有效提升。
总之,在小学语文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在自身综合素养有效提升的基础上,开展深入地阅读交流活动,让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成为驱动型课堂,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深入文本对话、交流、实践等过程中,得到有效地凸显。
【参考文献】
[1]张庆金.“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实践例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7(08)
[2]牛秀清.“三疑三探”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J].新课程(中旬),2015(10)
[3]李鸿芬.探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浅阅读”现象[J].成长(读写月刊),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