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式教学法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

2020-10-12 14:04施蒋彬
关键词:教学设计信息化

摘 要:在金课建设背景下,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里,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应用灵活、开放性强、知识点碎片化等特点,解决由于课时少知识点而无法有效教学的问题。并且通过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弥补了在线教育反馈不及时的不足。从而真正做到打造“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的金课,是对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与创新。文章以高职《汽车电路分析与检测》课程中“汽车转向灯系统的分析与检测”教学单元为例,探讨基于混合式教学法在汽车电路分析与检测课程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法;信息化;教学设计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各类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混合式教学是基于移动通信设备、网络学习环境、课堂讨论、课中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新模式,混合式教学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前沿问题与研究热点,并即将成为未来教育的常态。本文以“汽车转向灯系统的分析与检测”教学设计为例,探究混合式教学法在《汽车电路分析与检测》课程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1 教学策略

转向灯系统的电路较为复杂,原理抽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普遍存在电路原理难理解,故障分析难构建以及检修方案难确定等关键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项目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使用理论、模拟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贯穿于课前准备、课中学做与课后拓展中来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规范综合素质。我们采用电路基本模型仿真搭建和虚拟故障诊断实训,使得电路形象化,原具象化,从而强调教学重点。同时,通过原理动画,微课视频以及实车操作来强化学生的故障分析与检测维修能力,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2 教学实施

(1)课前准备。课前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预习任务,学生登录教学平台领取任务工单,观看微课视频,了解转向灯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运用新能源汽车教学资源库平台和蓝墨云班人工智能监控,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在线交流,学生完成在线课程测验。教师根据测验结果,了解学生主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对转向灯工作原理掌握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电路逻辑部分出错率最多,基于此我们及时调整教学侧重,为课中学习做好准备,达到有的放矢的效果。

(2)课中学做。课堂环节的整个教学过程,在理实一体化教室及虚拟仿真实训室进行。本项目教学内容共2个学时,分为任务引出、原理学习、仿真建模、步骤确定、实操训练5个环节。1)任务引出。课上,通过情境引入教学案例,让学生体会到在实车中转向灯系统出现故障的现场情况,从而以直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原理学习。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制作课堂PPT。通过新能源汽车教学资源库,学生登录进入系统,学习同步上传的PPT和视频,可以及时对不懂的知识点进行学习,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反馈给教师。教师来讲解学生困惑的重点内容,从而在增强课堂互动性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讲解工作原理和认识电路的逻辑。针对故障现象,确定检修方案这一教学难点,学生在交互式大屏上分析电路走向,判断易出故障的电路节点。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分析判断,进行难点突破方面的指导。随后,互相总结,全面提升所有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3)仿真建模。在掌握了转向灯系统的相关知識后,学生进行基本电路的仿真建模。通过搭建基本电路模型来直观形象地认识电路组成,并分析故障发生点的特征。在学生反复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决了因缺乏及时纠正而造成错误操作的问题,强调了教学重难点。根据对仿真模型中故障诊断分析的基础来确定具有一般性的诊断步骤。4)步骤确定。故障诊断步骤的确定是顺利开展实车训练的前提。教师根据仿真练习中总结的经验,对照交互大屏上的实车电路进行研讨。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分组研讨来优化诊断方案。同时穿插挑错环节,表现最优小组获得加分。在确定最优诊断步骤后,再对学生进行安全规范考核,为实车操作做出充分地准备。5)实操训练。学生按照任务工单的要求,分组完成故障诊断分析以及检修方案实施两大任务。学生在实操过程中,遇到问题可通过平台讨论,查阅资源库资料等方式来解决。教师在整个实操过程中巡回指导,通过实施录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小组间互相设置故障,反复练习,强化故障诊断和检修能力。评选出明星小组,并将操作视频上传至资源库共享。

3 教学反思

首先,采用理论、模拟、实操多维互交式课堂教学模式,破解教学重难点,使教学活动更高效。其次,采用全过程、多维度考核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使考核评价更科学。通过教学满意度调查,发现同学们更倾向于信息化教学。最后,传统教学正向信息化教学方向转变,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可以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层次,丰富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式,促进自我综合素质的提高。

4 结束语

在“金课”背景下,在网络平台上传学习资源、推送学习任务,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导和监督学生学习,实现了学习的及时性、交互性和永恒性。信息化教学平台将一部分教学内容转移到了课外,将节约的课堂时间用于实施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的多元化教学。采用多元教学与评价模式,教学过程重视课前引导、课中内化、课后提升的每一个环节,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国正.“金课”背景下外科护理课程信息化建设与实践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17):26-27.

[2]贺梦冬,吴桂红,李泽军,等.大学物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问题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高教学刊,2020(26):82-88.

[3]瞿磊,贡勋,姚东伟,等.基于混合式教学法在汽车构造与拆装课程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以“发动机活塞连杆组的结构认知与拆装”教学设计为例[J]. 汽车实用技术,2020(10):239-241.

作者简介:施蒋彬(1991-),男,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汽车专业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