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珍
摘要:文章阐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分析了当前山东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相应策略,以期为推进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贡献力量。
关键词:农业产业结构;问题;策略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切实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速度、切实为民增收、拉动我国内需、推动消费增长的长期的任务。当今社会,国际金融危机在迅速蔓延,怎样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达到提升农产品综合竞争实力、为民增收、切实扩大内需、确保农业经济稳步增长的最终目标,这是我国农业目前面临的主要课题。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指的是科学权衡、合理配置使用农业发展相关的每一种资源,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合理优化配置各种农业生产要素和资源,切实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提高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实力,同时,更好地满足民众对食物的高层次需求,最终实现为民增收、农业增效与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调整農业发展所处的外部大环境、调整农业行业内部的发展结构,我们也可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理解成为结合农业发展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中的各项因素产生的各种影响,从战略高度出发,有取舍、有计划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产业审视、产业改组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产业结构的最优化,从而合理开发、高效使用农业相关的资源,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按照农村产业结构的内在发展规律进行,努力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最优化、高度化、合理化。在这其中,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高度化的前提,要先实现合理化,才能实现高度化。
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每个国家在每个发展阶段都要积极追求的农业发展目标,而相应的农村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则是当经济发展到某种程度之后,实现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之后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从农村发展的过程来看,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高度化的前提,同时,农村产业结构的协调化要求会随着农村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的提升而提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的全过程。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投入的财力不足
有学者通过调查农业龙头企业发现:在所有影响企业发展和经营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融资难。农村金融领域的“抽水机效应”非常明显,这就大大增加了融资的难度,最近几年,商业银行实现了深层的改革,各国有商业银行为了增加自己的市场竞争实力,实现最大化的利润,纷纷选择了整合资源、上收贷款权限,将资源集中到经济发达地区,大量的资金离开农村,被分流到经济发达地区的优质客户。
(二)农业龙头企业的数量太少,且普遍规模不大,农民的综合素质也较低
总体而言,缺少一些在全国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其他先进省份相比,山东省的农业经营规模相对小一些,同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现在,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大都是一些45岁以上的中老年,他们的综合素质较低,市场观念不足,这就大大增加了新技术推广普及的难度,一些农户的市场信息缺乏,在选择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时,也仅仅是随大流,这更增加了新技术推广普及的难度。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科学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组织结构表现为流通单位和生产单位之间相互分割,且农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深入发展。一直以来,我国农业技术结构具体表现为科研集中在产中领域,产前、产后的深层科研成果不多。农业科技的应用普及,可以极大地推动农业的发展,大大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切实为民增收。然而,在山东省,农业技术的实际利用率却是极低的,每年的农业技术成果贡献率低于30%,但是,在发达国家,这一数值达到了80%,很明显,和发达国家相比,这一差距是很大的。
(四)没有非常明显的区域特色
山东省的农业基础并不深厚,区域特色也不明显,优势产业规模有待提高,没有将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农业产业的发展进程不快,农民增收情况不稳定,优质农产品比例相对较小,农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第三产业档次不高,主要是一些终端服务,以生产型工业项目为服务对象的中间产业链尚未形成。在调整农业结构时,未能充分考虑当地的整体优势,没有做到扬长避短,农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不够明确。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发展中国家社会的本质特征中,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重要的一条,这一点也是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不好逾越的阶段。最近几年,我国的城市建设速度在加快,但是,农村的发展速度相对滞后,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所以说,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速度是必须要进行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从事一些非农业产业的劳动,这样可以促进农业发展的集约化和现代化,也可缓解城乡之间的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更加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更快。
(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一项重大举措,它的建设目标就是要充分发挥农村生产力的积极作用,优化调整农村的生产关系,既要重视农村经济的大力发展,又要重视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让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有机融合,让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相统一。要合理、全局、科学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参照市场需求,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以及农产品结构,创建与地区特色相吻合的农业体系,切实提升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率,大大提升农业效益,确保农业经济快速增长,从物质方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相应的保障。
(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村经济、农业发展、农村社会发展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从战略的高度,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农产品的整体质量、丰富农产品的种类,方可更好地满足生活水平提升之后人们对农产品多样、优质的需求,为我国经济实现更好地发展提供动力和广阔的空间,并科学转移利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切实为民增收,着力推动农村的城镇化建设速度,尽早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充实的基础。
(四)是全面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经济全球化速度在不断提升,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所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然而,因为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同时,农民的整体素质并不是很高,在整个国际市场中,我国农业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受到的冲击也很大,所处地位非常不利,尤其是一些小农户,承担竞争风险的能力十分有限,低水平的产业经营模式也将不利于我国农业应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要优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深入优化配置各项农业产业资源,将地域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将资源优势积极转变成为产品优势,切实强化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中的整体竞争实力。
四、怎样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一)切实增加财力方面的投入,积极健全基础设施的建设
持续加大对农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财力投入力度,切实增加农业产业抵御各项风险的能力,增加土地整改、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投入,增加供电供水、交通为重点的生活设施建设。首先是建设好农村的道路,切实提升山东省农业经济的外向度;其次是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优化基础设施条件,第三是将土地流转工作切实抓好,科学规划土地使用状况,规范土地租赁行为,以此吸引外来大户,积极引导土地资源向大户流动,进行规模经营,切实降低农业生产的总成本,积极创建有助于农产品种植、流通、深加工的行业软环境。
(二)切实发展独具特色农业、高产优质农业以及生态高效农业
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凸显区域特色。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农业发展优势以及优势农业发展项目,在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扬长处避短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大力发展当地的优势产业,打造自己的特色产品。首先是发挥区域优势,形成产业带,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其次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重点开发一些市场前景广阔、地域特色明显的农产品,以最快速度打造极具竞争实力的产业体系;第三是打造标准化、特色化农业生产示范基地,选择培育优良品种,将前沿技术和传统农业有机融合到一起,大大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生产水平以及综合品质;第四是切实保护好特色农产品,制定使用原产地标识机制,借助制度手段和法律手段,将原产地生产者与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切实保护好。第五是,创建整合特色品牌,切实增加品牌宣传力度;第六是切实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实力,加大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出口力度,推動农业对外开放。
(三)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力度,成立农业商品基地
积极创新农业工作相关机制,切实推动农业技术的进步。要想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是第一要素,它直接影响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质量和层次。所以,要加大农业技术创新力度,用科技的力量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首先,明确农业技术开发重点;其次是抓关键技术,在技术方面攻坚克难;第三是差异化地进行区域性技术研发;第四是高度重视技术研发、推广和普及,尽快实现技术成果转化。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借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布局的优化,有步骤、有规划地建设农产品商品基地,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创建基地,突出区域特色,打造规模化基地,将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商品基地的建设以及特色产业的发展积极融合到一起。
(四)着力推动农业经营产业化,大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重视农业产业的延伸,切实抓好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工作
当前,山东省很多农业加工企业,都存在规模小、技术程度低、资金短缺等现象,对农业发展的带动力、影响力都不够,风险应对抵抗能力也较低,显然这不符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需求。要多组织一些层次不同、形式不同的引资招商活动,多制定落实优惠政策,积极增加合作的范围和领域,积极寻求合作的力量,积极鼓励,努力吸引各种力量加入到农业发展中,积极培育实力强、规模大、影响力强的龙头企业。在财力、技术等方面增加投入的力度,大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含金量”,争取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有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杨金燕.浅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涵义、关键、问题与对策[J].农家参谋,2018(08):22.
[2]孙春峰.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难的分析[J].河北农业科技,2005(11):5.
[3]王红宇,张弘.结构调整要得法[J].江苏农村经济,2003(08):44.
[4]甘功清.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几点见解[J].农家参谋,2017(10):94.
(作者单位:诸城市石桥子镇财政社保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