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加入RCEP对中国经济及相关产业影响分析

2020-10-12 09:48梁一新
国际贸易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美关税摩擦

梁一新

一、引 言

自2018年4月中美相互加征关税引发中美贸易摩擦至今,已历时2年有余。尽管2020年1月中美签订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但双方仍保留大部分加征关税,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影响也在持续释放。除加征关税之外,美国还通过技术封锁、金融遏制以及制度规则重塑等多种手段对我国进行全方位围堵,尤其是叠加疫情冲击,美国有加速与我国产业脱钩和科技脱钩的趋势。2020年5月20日,美国白宫发布《美国对中国战略方针》报告,将中美关系的性质界定为“大国竞争”,并表示愿意付出一定代价对中国全面“施压”。在此背景下,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不仅是新一轮改革开放和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更是反击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捍卫全球自由贸易的有力举措。

目前我国在谈的13个自由贸易协定中,RCEP是规模最大、参与成员最多、对构建亚太区域产业链意义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RCEP是由东盟(ASEAN)于2012年发起,成员包括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根据Wind数据库发布的统计数据,2019年RCEP(16国) 贸易规模11.3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达到 30%。即便不包含印度,RCEP达成后仍将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2019年11月4日,除印度外的15个RCEP成员方宣布完成文本和实质性市场准入谈判,并将于2020年签署协定,预计2021年生效。遗憾的是,印度宣布暂时不加入RCEP,意味着即将签署的RCEP协定将会从RCEP(16国)变成RCEP(15国)。鉴于印度的人口和经济体量,以及印度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地缘政治地位,印度退出无疑会削减RCEP的影响力。

若RCEP于2021年正式生效,恰逢我国“十四五”规划第一年,RCEP的达成不仅将对我国宏观经济和相关产业产生影响,更能有效对冲中美贸易摩擦的不利影响。将RCEP的正面影响和中美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进行整合评估,有助于全面剖析“十四五”期间我国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为相关决策提供研究支撑。自RCEP启动谈判起,就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Oba (2016)分析了亚太区域一体化构建中TPP、RCEP和FTAPP的不同定位和影响,Li和Moon (2018)认为RCEP将使中国贸易增长1.5%。中美贸易摩擦也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关注和研究,崔连标等(2018)研究发现美国500亿美元加税清单会让中国福利下降0.23%,郭晴、陈伟光(2019)模拟了中美贸易摩擦的经济效应,Rosyadi和Widodo (2018)研究显示美国单方加税将使中美两国GDP减少4.1%和0.92%。但国内外文献对RCEP和中美贸易摩擦的研究仍存在以下四点不足:一是没有将RCEP和中美贸易摩擦放在一个框架内进行剖析,无法呈现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的最新情形;二是没有考虑印度退出RCEP的不同影响;三是现有文献多采用标准GTAP模型进行一次性静态模拟,不能呈现不同年份的不同影响,更不能将时间轴聚焦到“十四五”期间,而中美贸易摩擦和RCEP的关税削减影响是一个动态变化和不断持续的过程,静态模拟具有局限性;四是中美互相加征关税的税率冲击计算方法过于简单,没有与GTAP数据库的产业分类相对应,无法准确衡量对不同产业的区别影响。本文运用美国普渡大学GTAP模型及其最新数据库GTAP10.0版本,以2014年数据为基期,并将数据库递归更新至2020年,模拟2021—2025年“十四五”期间RCEP生效对中国宏观经济整体和相关产业的影响,及其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减缓效应,其中特别关注印度退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进一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建议。

二、中国与RCEP成员间贸易和关税概况

中国与RCEP成员方(16国)贸易往来非常密切,2019年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进出口总额为0.94万亿美元,占到中国全部贸易总额的21%。RCEP成员中,中国与东盟、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缔结有自由贸易协定(FTA),享受FTA项下的关税减让优惠。但中国与日本和印度目前尚未达成FTA。对中国而言,达成RCEP最大经济效应来自日本和印度。印度退出RCEP对中国影响较大,这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之一。

(一)已与中国达成FTA的RCEP成员方关税和贸易情况

中国与RCEP成员中的东盟、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缔结的FTA,整体自由化水平较高,仅保留了部分敏感产品。其中,中国的例外敏感产品主要是粮油糖棉等部分农产品、木材及纸制品、汽车及其零部件等。FTA伙伴国对中国的自由化率也普遍较高,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甚至实现了100%零关税(见表1)。

表1 中国与RCEP成员之间已经达成的FTA情况 单位:%

从双边贸易情况看,2018—2019年东盟作为整体,位列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和美国。但2020年1-4月,东盟超越欧盟和美国,跃居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往来进一步加强。韩国是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同时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逆差来源国。澳大利亚是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第十四大出口目的地、第七大进口来源地,同时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逆差来源国。而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东盟、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二)中国与日本和印度的关税和贸易情况

1.进口关税情况

2019年中国平均关税从2018年的9.8%降至7.5%,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15.6%,非农产品平均税率6.2%,矿物及金属、化工、运输设备的最高关税在45%以上。但中国的关税税率分布相对均衡,所有产品的最高关税均未超过100%,其中工业品最高关税均在50%以下。

2019年印度平均关税17.1%,全球高关税排名第8位,远远高于其他RCEP成员方。农产品关税高达38.8%,其中谷物及其制品、饮料及烟草的最高关税均在150%以上。非农产品平均关税13.6%,化工品、纺织服装、运输设备的平均关税较高,尤其是运输设备的平均关税高达31.1%,最高关税达到125%。

2019年日本平均关税4.4%。其中农产品平均关税为15.7%,奶制品的平均关税达95.1%,最高关税更是高达633%。非农产品关税为2.5%,其中皮革和鞋靴的平均关税为10.3%,最高关税为357%。纺织品和服装的平均关税在5%以上,最高达25%。其余工业品的平均关税较低,其中电子设备、非电子设备和运输设备基本实现100%零关税。

2.双边贸易情况

2019年日本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2019年,中国对日本出口额为1432.7亿美元,进口额为1717.6亿美元,贸易逆差额为284.9亿美元。中国对日本出口的主要产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三者合计占到中国对日本出口总额的64.6%。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日本市场占有较大优势,如纺织品及原料、鞋靴、伞和箱包等轻工产品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均在60%左右。中国从日本主要进口机电产品、化工和运输设备,三者合计占到中国自日本进口总额的63.5%。

2019年,印度是中国第十一大贸易伙伴国、第七大出口目的地,但中国是印度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也是印度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国。2019年,中印进出口总额为928.1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印度出口额为738.3亿美元,中国自印度进口额为179.9亿美元,贸易顺差为568.4亿美元。中国对印度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三者合计占到中国对印出口总额的77.1%。中国自印度进口的主要产品为矿产品、化工产品和机电,三者合计占到中国自印度进口总额的59.5%。

三、模型评估方案与政策情景设定

(一)递归动态GTAP模型

本文将采用全球递归动态一般均衡模型(GTAP模型)分析RCEP生效对中国宏观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影响,及其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减缓效应。GTAP模型是由美国普渡大学GTAP中心开发的全球多区域、多部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CGE),被广泛应用于模拟分析国际贸易政策等问题对宏观经济和产业部门的影响(李新兴等,2020)。标准GTAP模型包括生产、消费、贸易和全球进出口等模块,对每个经济主体都构建了行为机制方程,模型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生产者最小化生产成本,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所有产品和投入要素市场全部出清(Hertel,1997)。

本文模型在模拟的每一个时期内采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短期宏观经济闭合。这种经济闭合假设一个区域内部的投资无法转化为新的资本,因而产业的资本需求保持不变。同时,该闭合采用名义工资黏性假设,即真实工资可变,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真实工资而变化,允许存在失业。由于涉及方程数和数据量庞大,GTAP模型使用GEMPACK软件对线性化方程系统进行求解运算,其优点在于运算求解速度快,更加擅长处理大规模系统模型的求解运算。

标准的静态GTAP模型只能模拟分析贸易政策前后两个均衡状态之间的差异,不能呈现不同年份的不同影响,尤其是不能聚焦到本文希望评估的“十四五”期间。中美贸易摩擦和RCEP的关税削减影响是一个动态变化和不断持续的过程,静态模拟具有局限性,故本文选择在GTAP标准静态模型基础上,拓展至递归动态GTAP模型进行模拟,递归动态方法可参见Walmsley等(2000)和Tongeren等(2004)的研究。

(二)模型中区域和产业部门的加总

本文基于最新发布的GTAP 10.0版本数据库,数据库涵盖141个国家/地区和65个产业/产品。为了便于分析和模拟,本文重点关注了RCEP目前涉及的15个成员国,并考虑印度加入RCEP的可能性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将数据汇总为14个国家/地区(见表2)。

产业层面,本文主要关注RCEP成员国以及中美之间的主要贸易产品,根据数据可获得性和研究目的,将65个产业汇总为14个产业(见表3)。

(三)政策情景设定

由于GTAP10.0版本数据库基准年份是2014年,本文首先利用历史宏观经济数据将数据库校准至2018年,然后利用各国经济(GDP)、资本、人口和劳动力等宏观经济数据构建了2019—2030年的基准情景。基准情景是没有任何贸易政策变化时,全球经济的预期增长路径(1)有关GDP和投资的历史和预测宏观经济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8),有关人口和劳动力供给的历史和预测宏观经济数据来自联合国(2017)。。为了定量分析RCEP生效产生的经济效应,本文在基准情景基础上设置了四种政策情景(见表4),并通过政策情景与基准情景的差值来衡量相关贸易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影响。

表2 模型的区域划分

表3 模型的产业划分

其中,由于RCEP并没有正式签署,其关税削减表也尚未公布,但结合《RCEP谈判的指导原则和目标》及相关研究文献,RCEP并不会实现实质性零关税,其最终自由化率应该在90%左右,并将设置不低于15年的过渡期(2)参见《RCEP谈判拟设定90%贸易自由化率及20年宽限期》, http://jp.mofcom.gov.cn/article/jmxw/201811/20181102805146.shtml。。基于此,本文没有直接在RCEP中采取“货物贸易零关税”的设定,而是借鉴 Mahadevan等(2019),将RCEP的关税削减分为生效时、生效后十年和生效后十五年三个阶段,假定RCEP于2020年签署,2021年生效时关税自由化率70%,2031年关税自由化率为80%,2036年关税自由化率为92%,并将保持8%的例外。据此,“十四五”期间,RCEP的自由化率处于第一阶段的70%水平,这使得测算结果更符合实际水平。

2020年1月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持续20余月的中美关税加征趋势实现“由升到降”转变。但美国仍保持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包括对自中国进口的2500亿美元清单加征25%关税,并对3000亿美元清单的部分产品(约1200亿美元)加征7.5%关税。结合中美谈判情况,以及美国CSIS(2019)以及NBAR(2019)等智库的研究报告,中美第二阶段谈判将更加艰难,美国不会取消全部关税,而是将长期保持在重点领域和重点产品的高关税。据此,本文假定2020年年末中美达成第二阶段经贸协议,美国开始取消对约1200亿美元清单产品加征7.5%关税,但仍保留对2500亿美元清单加征25%关税,并一直持续到2025年。相对应的,中国只保留前两批约1100亿美元清单分别加征25%、20%、10%和5%关税。为方便模拟,并与RCEP生效时间和“十四五”规划时间相契合,本文将中美贸易摩擦的冲击时间也设定在2021年。

表4 政策情景设定

同时,为更精确评估中美贸易摩擦对不同产业的影响,本文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网站和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下载到中美加税清单的HS(8位)数据,结合2018年中美贸易数据,计算出不同产品的加权平均关税,对应到GTAP的产业分类中,得出本文要研究的不同产业的加权平均关税,然后在GTAP模型中对不同产业进行分别冲击,这也是本文的重大创新之处(3)篇幅所限,每个产业的具体冲击结果不在文中详列,有需要的可以联系作者。。

四、评估结果与研究结论

(一)印度退出降低了加入RCEP对“十四五”期间中国宏观经济的正面效应

1.不含印度的 RCEP使中国GDP、进出口等宏观经济指标的获益下降

与RCEP(16国)相比, RCEP(15国)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正面效应有所降低。如表5所示,没有印度的加入,“十四五”期间中国的GDP、进口、出口、投资和贸易条件从RCEP中的获益将下降0.01、0.15、0.12、0.01和0.03个百分点。对印度而言,加入RCEP对印度GDP等都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但也将使印度贸易条件恶化0.69个百分点。从中也可以推测印度最后关头退出RCEP的原因:一方面,东盟—印度的FTA关税减让水平较低,印度担心RCEP的自由化水平超出现有协定水平,对其特定产业构成冲击; 另一方面,印度担心自中国进口的快速增长会冲击其国内市场。中国作为印度最大逆差来源国,无论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消费品在印度市场都具有较强竞争力。

2.有无印度的RCEP对不同产业的经济效应有所区别

如表6所示,RCEP有无印度加入,其对中国相关产业的影响是不同的。在情景1情况下(不包含印度的RCEP),产出方面,受益最大的产业是纺织服装,产出将增加0.86%,其次是轻工,产出增加0.33%,两者都是中国传统优势出口产业。农产品、建材和电子设备的产出也有少许增加。但是汽车及零部件产出将受到较大冲击,产出下降1.21%,主要是因为RCEP成员方中,日本和韩国都是汽车生产大国,加入RCEP协定将会对中国国内生产造成一定挤压。石油化工受到冲击力度也较大,国内生产将下降0.11%。进出口方面,纺织服装、建材、钢铁及金属制品、汽车及零部件的进口增长都远远高于出口,意味着这些产业的贸易逆差可能扩大。尤其是要注意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随着关税大幅度降低,从日本和韩国的进口将大量增加,而我国出口并没有出现同等幅度增长,对国内汽车产业的冲击比较大。农产品出口增长高达28.59%,进口则只增长1.52%,RCEP签署将为中国农产品出口提供广阔市场。

表5 RCEP对“十四五”期间中国和印度宏观经济的整体影响 单位:%

在情景2情况下(包含印度的RCEP),产出方面,印度的加入,对中国轻工、石油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等产业的利好作用明显,相比情景1分别增长0.06、0.09、0.03、0.11个百分点。但印度的加入,也将导致中国纺织服装、电子设备、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的产出分别下降0.09、0.02、0.07、0.04个百分点。出口方面,中国相比印度有优势的轻工、石油化工、钢铁及金属制品、机械设备、采掘业等产业的出口都有所增长。但农产品、汽车及零部件和服务业,由于印度具有较强的区域比较优势,中国的出口受印度加入影响,相比情景1将分别下降9.01、0.55和0.13个百分点。进口方面,印度加入RCEP后,中国的纺织服装、轻工、建材、钢铁及金属制品、有色金属、机械设备、采掘业和服务业的进口均有所增加,但幅度不大。

表6 RCEP对“十四五”期间中国具体产业的累计影响 单位:%

前述评估结果表明,印度退出RCEP后,中国轻工、石油化工、建材、有色金属、机械设备等产业从加入RCEP中的获益下降。但有印度参与RCEP并非对中国所有产业都能产生利好效应,由于受到印度的竞争,中国农产品、汽车及零部件、电子设备、纺织服装等产业的国内生产和出口的利好反倒有所下降。

(二)加入RCEP虽不能完全抵消中美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但减缓作用明显

1.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都带来了负面影响,中国受到的冲击比美国要大

如表7所示,情景3显示,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2021年中国GDP将下降0.19%,而美国则仅下降0.09%。到2025年,中国GDP将累计下降0.17%,而美国则累计下降0.08%,美国受冲击远小于中国。原因之一,美国是中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国,而中国却是美国仅次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原因之二,美国对中国的加征关税清单集中在2500亿美元清单,对美国国内影响较大的纺织服装、电子设备等消费品占清单比例较小。从GDP增长看,中美贸易摩擦的最大受益者是越南、韩国、墨西哥和印度。一方面,中国出口商为避免高额关税,尝试通过这些国家进行转口贸易;另一方面,由于预测到中美贸易摩擦的长期性,部分中国企业增加在这些国家的直接投资。以越南为例,2019年,中国大陆对越南的外商投资规模为23.7亿美元,同比增长95%。

2.加入RCEP大大缓解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如表8所示,比较情景3和情景4,尽管加入RCEP的正面效应并未完全抵消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负面效应,但RCEP的确大大减缓了中美贸易摩擦的不利影响。RCEP生效后,“十四五”期间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GDP的负面影响累计收窄0.05个百分点,对进口负面影响收窄1.65个百分点,对出口负面影响收窄2.01个百分点。到2030年时,在RCEP的缓冲下,贸易摩擦对中国和美国的负面影响基本持平。

3. “十四五”期间RCEP对中美贸易摩擦减缓效应在不同产业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如表9所示,中美贸易摩擦和加入RCEP后的中美贸易摩擦两种情景下,对中美两国不同产业的具体影响也不同。产出方面,“十四五”期间机械设备、钢铁及金属制品、建材、轻工、公共服务及建筑业受中美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最大,尤其是机械设备将累计下降0.54%。RCEP的达成,有助于中国的纺织服装、轻工、建材、电子设备、农产品、采掘业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扩大国内生产。但也要看到,对某些产业而言,加入RCEP没有减缓中美贸易摩擦对国内生产的负面影响,比如汽车及零部件的国内生产下降1.26个百分点,这与加入RCEP后区域产业链整合有关系。进口方面,受情景3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十四五”期间中国相关产业进口全面萎缩,其中机械设备进口下降6.08%,农产品进口下降6.07%,轻工进口下降5.37%,下降幅度较大。但在情景4中,受RCEP的对冲效应影响,各产业进口均出现明显回升,其中汽车及零部件进口上升8.84个百分点,纺织服装进口上升7.75个百分点,建材进口上升6.99个百分点。出口方面,受情景3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十四五”期间中国的轻工、机械设备、汽车及零部件的出口累计下降12.27%、8.71%、9.26%,受冲击较大,其他产业出口也基本都受到冲击。加入RCEP,对减损中国所有产业出口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都具有正向作用,其中对农产品利好最大,农产品出口上升29.83个百分点。纺织服装出口上升3.35个百分点,建材出口上升3.52个百分点,轻工出口上升3.03个百分点,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上升2.74个百分点,机械设备出口上升2.09个百分点。

表7 中美贸易摩擦对不同国家/地区GDP的累计影响 单位:%

前述结果表明,在RCEP的对冲下,机械设备、钢铁及金属制品、建材、轻工、公共服务及建筑业等国内生产受中美贸易摩擦负面影响较大的产业,其国内生产均有所恢复。且几乎所有产业的进出口都出现了增长,尤其是农产品、纺织服装、建材、轻工、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的受益较大。

表8 “十四五”期间RCEP对缓解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负面影响评估 单位:%

表9 RCEP对中美贸易摩擦减缓效应在不同产业的体现 单位:%

五、启示与建议

(一)确保RCEP(15国)2021年生效的基础上,推动印度加入RCEP

目前RCEP(15国)尚未正式签署协定,在尘埃落定之前,存在一定变数,尤其是日本宣称不会考虑在没有印度的情况下签署RCEP(4)2019年11月29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副大臣牧原秀树表示,“日本不会考虑在没有印度的情况下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参见《日本不参加没有印度的RCEP?商务部:各国本周已启动法律文本审核,欢迎印度早日加入》,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191205/herald/62889e567606cf0f9e284ce76a5f9959.html。。受新冠疫情冲击,各成员方当前经济工作重心是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必然会对RCEP的会议组织和谈判进程产生一定影响。对我国而言,可以借助与周边国家共同抗击疫情的契机,联合东盟和日韩等国共同推动RCEP如期签署。此外,没有印度加入的RCEP对中国的正面效应有所下降,包含印度的RCEP不仅能帮助中国企业开拓国外市场,而且使RCEP的战略意义倍增。未来,中国要增强与印度的经贸互动,推动印度尽快加入RCEP,或者加快与印度谈判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与印度的经济互动和政治互信。

(二)加快推进中日韩乃至亚太地区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程,适时考虑加入CPTPP

利用中国贸易大国地位,积极主动推进亚太地区及“一带一路”沿线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快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程,重点考虑加入CPTPP的可行性。2018年3月,日本、加拿大等国在美国退出情况下,签署了“全面进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并已经于2018年12月30日正式生效。CPTPP关税自由化水平较高,除部分议题超出我国目前发展阶段外,绝大多数议题与我国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方向一致,条件成熟时,应该适时加入。单就货物贸易而言,据关兵、梁一新(2019)测算,在RCEP生效且加入CPTPP情况下,中国GDP将增长0.32%,出口增长2.26%,社会福利将增加166.18亿美元。

(三)继续推动美国降低对自我国进口产品关税,同时要寻求多元化出口市场

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后,美国对中国3000亿美元A清单关税加征由15%降到7.5%,并取消加征3000亿美元B清单关税。据本文测算,在其他情况不变条件下,仅仅3000亿美元A清单关税加征从15%下降到7.5%,就能使中国GDP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受损程度收窄,其中GDP受损收窄0.04个百分点,进口、出口和投资受损收窄分别达到0.9、0.5和0.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的影响之深。尽管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对中美两国乃至世界经济都带来积极的影响,但目前美国仍然保留对自我国进口产品的高额关税,进一步削减这部分关税仍将是中美第二阶段谈判的重点。此外,要着力开拓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市场,通过产能合作等方式加大与非美市场的经济往来,进一步降低对美国市场依赖。

(四)加快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尽快建立符合WTO规则的贸易调整援助机制

从四种模拟情景对具体产业的影响可以看出,贸易摩擦和加入RCEP等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对不同产业的影响不同,部分产业获益的同时,也可能会导致部分产业的受损严重。短期看,对于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较大的产业要加大援助力度。要切实落实“稳岗援企”专项资金,防止银行对受冲击严重企业的“抽贷”和“断贷”,支持部分涉美贸易企业申请进口加征关税豁免,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长期看,要建立和完善符合WTO规则的产业救济和贸易调整援助机制。缔结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协定时,要注重统筹对外开放和产业保护的关系,维护产业的合法利益。借鉴发达国家产业保护经验,尽快建立贸易调整援助机制,对因关税减让而受到冲击的产业和企业提供援助,提升其竞争力,促进产业调整。

猜你喜欢
中美关税摩擦
干摩擦和湿摩擦的区别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2019年中美贸易战时间轴
神奇的摩擦起电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特别关税下企业应变之道
条分缕析 摩擦真相
三元肥关税下调 肥企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