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育人实践与探索
——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10-12 07:12杜少辉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龙舟竞渡体育竞赛运动队

杜少辉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300)

体育文化是人类在体育生活与实践中所创造出来的,通过人们有形的身体形态、动作技能及无形的与社会属性相关的意志、观念、时代精神反映出来,显现其各具特色的存在方式。校园文化育人与其独特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文化行为、文化特征息息相关[1]。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育人离不开环境,环境育人离不开文化,文化育人离不开路径,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掘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育人的渠道,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与氛围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育人正以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影响着广大师生。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是“人人参与体育,人人感受氛围,人人体验乐趣,人人强健体魄,人人锤炼意志”的文化,在这种环境下才能充分发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在建设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东轻院”)的校园体育文化育人实践为例,分析其建设路径以及取得的成效。

1 完善体育文化育人机制

为营造具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育人氛围,广东轻院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与办法,为体育工作有序运行提供了大保障。例如,年度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体育教学与学术管理办法、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大型体育活动与体育文化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体育场馆管理办法、体育竞赛与奖励办法、指导体育社团(俱乐部)等24项。良好的学校体育工作的机制体制,为校园体育文化实现良性循环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地推进了学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全校性国家学生体质测试、体育场馆管理、校园四级体育竞赛、大型体育活动、体育文化节、体育社团(俱乐部)、社会服务(群众性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等和谐有序开展,较好地促进广大师生及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大大提升了师生、全民健身活动的质量,使得师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强健体质,增进友谊、团结合作,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2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众所周知,高校打造高素质师资团队,尤其注重梯队结构建设与师资力量强化。广东轻院体育部现有教职工32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18人,初级职称5人。国家运动健将7人,国家一级运动员5人。国际级裁判员3人,国家级裁判员5人,国家一级裁判员16人。50岁以上4人,40~50岁8人,30~40岁13人,20~30岁7人,平均年龄34.6岁。职称、年龄、梯队建设结构较为合理。优化师资结构是打造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品牌的条件之一,同时培养和建设一支结构与梯队合理,高技能与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高校良性校园体育文化迈入新时代、新征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构建“2+2+1+1”教学模式

为进一步提升广东轻院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学校以“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宗旨,实施高校职业化体育教学、俱乐部化体育教学及运动队训练公选课体育教学,开设各门类体育选项课程20多门,构建具有广东轻院特色的“2+2+1+1”课程教学模式,其中,第一个“2”是指在第一、二学期中开设必修体育选项课;第二个“2”是指在第三、四学期中开设限选体育选项课;而第一个“1”是指在全校各年级中开设公共体育选修课(含运动队集训公选课);第二个“1”则是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课外阳光体育长跑》纳入体育课程评价指标之中(见表1)。形成了体育课内、课外延伸评价一体化体系,调动广大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及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利于整体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及身体素质。表2是近2年广东轻院全校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学生参与体质测试及格率均达90%以上。

表1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课外阳光体育长跑》测试结果

表2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学生体质测试健康标准》测试结果

4 打造体育文化育人品牌

4.1 校园四级体育竞赛

体育育人不仅要锻炼身体,也要注重体育文化的熏陶;不仅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助人为乐、奋发向上、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要培养学生顽强意志。通过不同的校园体育育人渠道,不断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与人文精神。经过多年实践,广东轻院已打造出校园四级体育竞赛活动品牌,竞赛活动贯穿全年,竞赛级别包含班团、社团(俱乐部)、二级学院、校级等。其中班团、社团竞赛项目众多,主要由龙舟、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匹克球、柔力球、毽球、田径、游泳、武术、舞狮、啦啦操、街舞、排舞、瑜伽、健身健美、跆拳道、搏击、体育舞蹈、定向越野、棋类、自行车、溜冰等26项组成;二级学院竞赛项目含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田径、啦啦操等8项;校级竞赛包括龙舟、田径、篮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匹克球、定向越野、排舞等10项。形成了生机勃勃的校园体育竞赛环境,涌现出一批具有广东轻院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及项目品牌。表3显示,以广东轻院2018级在校生20 112人、2019级21 495人计,2018级学校学生年度人均参与各级各类别体育竞赛活动人均为1.62次,2019级已达2.23次,可见,其人均参与度有着比较明显的提升,学校“以赛促训、以训促学、以学促进”的育人氛围已经逐渐形成。

表3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四级体育竞赛与参与度

4.2 体育文化节

体育文化节、大型运动会是广东轻院的年度体育盛会,为期一个半月,将广东轻院体育竞赛与人文育人推向新高潮,是广东轻院“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广东轻院体育文化育人,凝聚团队合作,发扬拼搏精神,打造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发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育人的动力源泉。文化节设置了多种形式的、内涵丰富的、师生喜闻乐见的竞赛及节目汇演(35~40项),包括中华传统武术、舞龙舞狮、龙舟竞渡、时代大众操、大型团体操,运动竞赛等。师生对此认可度高,参与欲望强,参与度高达75~80%(详见表4),这使得广东轻院师生的身心健康、意志品德、道德修养得到了更好的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师生爱国、爱校、爱家的家国情怀。结合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校园广播、新闻、讲座、走廊橱窗、板报、校园报纸、手机公众号、微信、微博、小程序等方式进行文化节的宣传教育,更好地弘扬中华体育文化,打通传统体育与新兴体育的互融互通,实现广东轻院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与竞赛氛围的融合,在校园中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实现点、线、面相互交融和多角度、全方位“融入”与“贯通”,让良好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引领着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其中,并在丰富的体育竞赛与人文精神教育及实践中感受体育文化之精髓,在“知行合一”的良性竞赛气氛中茁壮成长。

表4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文化节及项目参与度

4.3 特色品牌“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一直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一项集娱乐性与竞技性于一体的水上运动项目,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活动,几千年来为广大群众所喜爱[2]。龙舟竞渡不仅是我国的一项传统体育,也是世界体育文化遗产之一。通常,龙舟竞渡蕴含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望与向往,是人们对“龙”的一种信仰与崇拜,随着龙舟竞渡的兴起,龙舟文化也随着产生。广东轻院南海校区水域广阔,资源丰富,是开展“龙舟竞渡”的好地方,广东轻院以“龙舟竞渡”为抓手,致力于打造高校“龙舟竞渡”特色体育文化活动品牌。通过课程、广播、讲座、走廊橱窗、公众号、微信、微博等多方式宣传学校“龙舟竞渡”的业绩成果,定期举办“龙舟竞渡”历史与文化传承的师生、校友研讨会,举办年度龙舟下水民俗仪式、画龙点睛、品尝龙舟码头饭,举办校友龙舟竞渡邀请赛,参与各级龙舟竞技,传承、创新、发展龙舟文化新思路、新路径,探索传统龙舟与现代龙舟文化建设新内涵。几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广东轻院“龙舟竞渡”成效突出、硕果累累,成为广东乃至全国赫赫有名的特色体育文化品牌(见表5),也成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工作名副其实的“一校一品”示范基地。2018年,学校龙舟竞渡与文化传承案例被收录于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职教体成立10周年庆典盛会的成果展。因此,高校利用自身平台、特色与亮点,通过“点、线、面”全覆盖形式,可形成延伸、辐射、互联互通的传播效果。如今,广东轻院所缔造的“龙舟竞渡”正以其不忘初心、致敬既往、砥砺前行之趋势,不断激发创新育人新思维、新理念、新路径,从而为更好地构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育人机制体制添砖加瓦。

表5 近2年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一校一品“龙舟竞赛”文化传承与成效

4.4 运动队育人

课余运动训练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也是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的重要工作。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能够提高学校体育运动的水平,丰富校园生活,增强学生体质,推动学校体育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高校运动队代表了学校体育运动的最高水平,运动队成员也是学生中的体育骨干,高校发展运动队,通过训练和比赛育人,同样能促进和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深入与开展。 近几年来,为弘扬“自强、敬业、求实、创新”的广东轻院精神,充分调动和激发体育团队的优势资源,广东轻院运动队采取全面覆盖的运动队集训模式,多路径、多渠道、多形式组建各级各类运动队20多支,运动员600多名(占在校生约3%),其明显特色是组训队伍多、参训人员多、参赛项目多、项目覆盖广。项目包括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匹克球、柔力球、毽球、健美操、街舞、排舞、啦啦操、舞狮(舞龙)、武术、定向运动、瑜伽、跆拳道、飞镖、搏击、体操等。各运动队集训项目负责人利用观察法、选拔法、推荐法、社团法、班团自荐法等方式吸纳优秀的新运动员加入,保障了各运动队的后备力量的补给。并已经形成良性的、常态化的运动队集训梯队和梯队力量建设的训练模式,促进各项目运动队始终在有计划、有组织、科学的、合理的建设和发展中茁壮成长。近2年广东轻院组建的各项运动队在省级及以上的各项体育竞赛中成果显赫、业绩优秀,为学校的“双高”建设贡献力量,从而更好地提升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见表6)。

表6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态化运动队与业绩成果

4.5 服务育人

全民健身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4]。广东轻院作为国家体育总局“全国群众性体育先进单位”称号高校、广东省体育局、省教育厅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开放示范性单位、“十大全民健身高校”称号高校。为配合国家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体育强国梦,学校体育文化育人充分运用课堂、运动训练、广播、讲座、走廊橱窗、公众号,从场馆管理文化、社区健身文化、科学运动文化、运动卫生文化、运动安全文化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另外,通过优化师资及实施资源共享等方式,学校师资在最大程度满足教学需要之外,同时鼓励教师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社区。由表7可见,近2年来,学校体育场馆免费服务于社会、社区年均在25~30万人次,还举办各类体育文化及技能专项培训活动(如体能训练、核心力量、田径、游泳、球类、形体操、武术、街舞、定向运动等),承接各种社会体育公益活动,向国家、社会输送省级以上各项体育竞赛裁判员(如中超足球联赛、全国田径锦标赛、广州国际马拉松赛、全国排舞联赛、省武术赛、省跳水赛、省健美操、啦啦操、街舞赛等),广东轻院校园体育文化育人的各种模式深受广大师生及社会的一致好评。

表7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社会服务业绩成效

5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切合自身实际形成一系列体育文化育人的机制体制,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校园体育文化。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育人实践传承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应融入新兴体育文化元素,采取多渠道、多路径、多形式的模式营造和谐的、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育人平台,从而促进更多群体积极参与其中。

猜你喜欢
龙舟竞渡体育竞赛运动队
文化自信视野下高校龙舟竞渡的传承研究
挥桨逐浪观音湖 龙舟竞渡展雄风
湖南汨罗江龙舟竞渡的发展研究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高校运动队培训机制研究
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管理现状研究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高校课外体育竞赛对大学生健康干预机制的研究
江苏省职业学校啦啦操运动队训练现状分析*
陕西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