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野下高校龙舟竞渡的传承研究

2022-11-04 04:52于楼成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14期
关键词:龙舟体育项目民族

于楼成

(常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1)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传承与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传承千余年,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延续几千年都是世界先进文化的引领者。但到了近代,由于闭关锁国,在科技方面落后于西方,国人便产生了崇洋媚外的思想。在此背景下,2009 年我国学者提出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基石。该提议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四个自信”,“四个自信”虽然具有独立性,但又相辅相成,是有机组成的一个整体,因此,坚定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可以传承的根基。

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精神动力,是文化自信的生命线。龙舟竞渡起源于我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具有民族性。然而在龙舟竞渡传承和推广中,存在不自信的情形,如在国际龙舟赛事中,取消了锣、民族服饰、点睛等民族特征的内容,以西方竞技模式推广龙舟竞渡,违背了龙舟竞渡传承的规律。龙舟竞渡的国际传承,不仅是竞技形式的传播,更应该是龙舟竞渡文化的输出。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肩负文化传承的重任。该文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探索高校龙舟竞渡传承的动力、困境与路径。

1 我国龙舟竞渡的文化特征

龙舟竞渡起源于生产生活,它融合了祭祀、娱乐、竞技等民族特征,不仅比赛程序别具一格,而且形式和内容方面也体现了东方特色。

1.1 龙舟竞渡比赛流程

龙舟竞渡的比赛流程具有独特特征。整个流程可以分为巡游、点睛、比赛、表演4 个环节。巡游展示了各代表队的精神风貌。点睛具有多种意义,一方面,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这也是古老祭祀仪式的传承。龙舟竞渡的比赛展现的是团队的力量,参与的划手从2 对人,至52 对人,甚至更多,体现了东方文化在竞技中更注重团队协作。此外,传统龙舟的比赛距离没有现在要求那么严格,采用相对公平模式进行,体现了东方人的智慧。从表演,龙舟竞渡的表演形式丰富多彩,根据文献记载,表演形式包括船头荡秋千、倒立、跳水捉鸭子等,体现了悠闲安逸、悠然自得的生活形态。

1.2 独特的锣鼓文化在龙舟竞渡中的应用

锣鼓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乐器,“无鼓不成乐”,它还是中国民间最为普及的乐器,“民间无乐不锣鼓”。西方传统竞技体育项目很少有乐器引领动作。而龙舟竞渡则融入了锣鼓等乐器,锣和鼓在我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锣鼓不仅代表军旅文化,也代表节日喜庆文化,龙舟竞渡融入锣鼓,既有军旅的严谨性,又有节日的喜庆性。在龙舟比赛中,鼓代表号令,划龙舟有“入水鼓,出水锣”的俗语,用鼓声指挥队伍奋勇前进,锣声响应和。

1.3 具有民族特色的比赛服饰

文献记载,传统龙舟比赛参赛队员都穿传统服饰。常州、福州、佛山等地的地方志记载,在明清时期,端午节前后,各地区都会举行赛龙舟比赛,参赛队员穿着五颜六色的民族服饰,头上裹不同颜色的头带,幡伞飘扬,锣鼓喧天,龙舟装饰一新,沿河两岸观众如潮。龙舟竞渡的民族服饰是龙舟竞渡的特征之一,在龙舟竞渡的传承中,应注重民族服饰的传承。民族特性是龙舟竞渡传承的价值所在,韩国跆拳道、日本的柔道在向世界推广过程中都保留了民族特性,在服饰方面,跆拳道、柔道都保留了本民族的特点。龙舟竞渡的传承中应注重服饰的传承。

1.4 龙舟竞渡发令具有民族特点

现代龙舟竞渡的发令流程是“各队注意”“预备”“鸣笛或者喊划”。纯粹的汉语发令,具有东方语言的韵味。明清时期,划龙舟比赛的发令流程是“各队注意”“预备”“放火铳”。火铳起源于我国,所用的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龙舟竞渡的发令流程每一点都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

2 高校龙舟竞渡传承价值

龙舟竞渡能有效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增强体质,获得运动技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培养意志品质。经常参加龙舟竞渡的训练或比赛,全身肌肉都能得到锻炼,可以加速物质代谢,增强心血管、呼吸和其他系统的活动能力,协调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机能,能有效地发展耐久力和培养意志品质,促使顽强拼搏精神跨入更高阶段,得到锻炼和提高。

龙舟运动是展示团队力量的最好媒介,这也是很多公司、企业每年都会举办龙舟比赛的重要原因。通过龙舟比赛,培养团队精神。在比赛和训练过程中,划手喊着整齐的口号,一起整齐用力划,不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还能培养队员之间的默契感,有利于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提高效益。

人们经常在陆地上锻炼,通过龙舟竞渡,人们可以在湖面上、江面上、大海中锻炼,必然有不一样的体验。此外,龙舟竞渡的赛事或训练大多在风景秀丽的旅游度假区进行,良好的环境能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得到良性发展。

文化传承是高校的职能之一,有关文件规定,从小学一年级至大学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体育课是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平台。当前,大学开展的体育课大多为西方体育项目,这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龙舟诞生于中华大地,是东方智慧与体力结合的产物,健身、运动价值不弱于西方同类体育项目。

3 高校龙舟竞渡传承的困境

3.1 消亡现象显著

我国龙舟竞渡传承数千年,形成内容丰富的龙舟竞渡文化体系,但到了近代,我国经济、科技、政治落后于西方,西方体育文化强势进入我国,我国龙舟竞渡遭受严重冲击。在当今全球一体化时代,西方体育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挤压了我国民族体育的施展空间,民族传统体育包括龙舟竞渡的传承面临困境。高校体育项目的开展大多与奥运项目接轨,奥运体育项目大多起源于西方国家。到目前为止,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没有任何项目纳入奥运项目,大部分民族体育项目包括龙舟在内,很难进入高校课堂。

3.2 文化根基逐渐丧失

我国的龙舟竞渡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孕育的结果,它的产生与发展都依赖于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地域环境。不同的地域文明、不同的经济方式孕育出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设备的普及,人们逐渐摒弃了传统的观念,开始关注外面的世界,这就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再加上商业文化的侵袭,越是原生态的地方越具有商业的开发价值,为了追逐经济的充裕,把原生态的地方建设成为旅游小镇,破坏了龙舟竞渡的根源产生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

3.3 年轻人对龙舟竞渡的兴趣较低

现在的年轻人容易崇洋媚外,追崇一些外国的文化,认为国外的就是好的,而忽视了国内的文化,这就使得龙舟竞渡在发展与传承的过程中丧失了群众基础,同时丧失了信心。另外,手机游戏是现代大学生的最爱,很多学生成了低头族,如何把学生吸引到民族体育项目之中,这是高校不得不解决的难题。

3.4 龙舟竞渡要融入高校体育教学

高校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过渡的中间环节,高校体育项目的开展是为学生终生体育锻炼提供基础,当前社会盛行的项目大多起源于西方,西方体育项目盛行,的确有它的价值,为了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不得不开展这些项目,一定程度压缩了龙舟竞渡的开课空间。但高校体育工作除了要提高学生体质之外,还应承担文化传承的重任,因此,高校应该把龙舟竞渡纳入体育课程体系,向学生传授有关知识和技能,同时设立讲座,介绍带有地方特色的龙舟竞渡基础知识。

4 文化自信视野下的高校龙舟竞渡的传承途径

文化自信是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应包含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自豪感。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摇篮,对民族体育的传承应该发挥积极主导作用,龙舟竞渡是典型的民族体育项目,它不仅带有中华民族的特征与符号,更具备东方体育智慧。高校龙舟竞渡可以从如下5个途径传承。

4.1 提高大学生对龙舟竞渡的兴趣和文化认同感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侵入,国人对于国内本有的传统民族体育项目龙舟认同感逐渐降低,对龙舟竞渡的有关知识了解甚少,所以,高校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传播龙舟竞渡知识和技能,要从大学生思想认识入手,在思想上加强对于龙舟竞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激发人们了解、学习龙舟竞渡的内驱动力。

4.2 将龙舟竞渡渗透到高校体育教学之中

开设有关课程是龙舟竞渡传承的重要手段,调研发现,部分高校已经开设龙舟竞渡课程,虽然数量非常少,但是对于龙舟竞渡的宣传和推广具有积极作用。大学生是祖国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把国家发扬壮大的责任。所以,通过在高校传播龙舟竞渡,加强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普及学生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知识,通过学生而辐射给社会。

4.3 注重竞赛带动龙舟竞渡的传承

竞赛是促进项目开展的有效途径,当前中华龙舟大赛设置了青少年组,而实质就是高校组,一定程度激发了高校设置龙舟队的积极性,根据中华龙舟大赛注册网站,已经有60 余所高校注册成会员单位,常年训练的队伍多达40余所。以赛事带动龙舟竞渡传承,已经初具规模。虽然高水平赛事带动了龙舟竞渡的传播,但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更多大学生参与龙舟竞渡,各高校应注重校内龙舟竞渡,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龙舟竞渡,体验龙舟竞渡带来的乐趣。

4.4 树立龙舟竞渡品牌

高校龙舟竞渡的品牌就是一个高校体育运动特色,把一项体育运动打造成该校的特色运动。当前,龙舟竞渡开展较好的高校有北华大学、东北电力、聊城大学等,这些高校在龙舟竞技方面保持较高水平,具备品牌意识的雏形。如果高校想要树立龙舟竞渡的品牌,就要发挥好民族传统文化的优势,让更多人看到龙舟竞渡的发展潜力,这可以从龙舟竞渡的赛事流程、文化传承、点睛等角度入手。

4.5 注重龙舟竞渡文化的挖掘

科研是高校职能之一,也是影响高校排名的指标之一。龙舟竞渡传承数千年,很多历史遗迹、文献亟待挖掘整理。龙舟竞渡起源于祭祀、生产生活,又与地方的人文背景相融合,不同的河流孕育了不同的龙舟竞渡形式,如在黄河流域开展的“黄河龙”,在珠三角开展的“珠江龙”,在长江流域开展的“长江龙”。不同区域的龙舟竞渡起源各不相同,龙舟竞渡开展形式多种多样,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4.6 龙舟竞渡传承依赖于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之策与引导

文化自信不能局限于专家学者,诉诸实践行动依赖于政策支持和方针路线的指引。文化自信教育主管部门应体现在方针、政策文件方面,对传承有益的民族体育项目政策方面应该支持、激励、鼓励。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蕴含了数代人的智慧,龙舟竞渡也不例外。与西方同类项目对比可以发现,东方人创造的龙舟竞渡不弱于西方同类项目。教育主管部门应树立自信,大力推广民族体育项目。

5 文化自信视野下高校与社会共建推进龙舟竞渡传承模式

龙舟竞渡的传承依赖于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社会为龙舟竞渡的传承创造舆论氛围、宽松政策,学校负责知识技能、开展模式的研发。在文化自信视野下,学校与社会共同承担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重任,龙舟是民族传统体育精华项目,展现了东方人的体育活动美丽与智慧,具有传承价值。

5.1 发挥龙舟赛事的导向作用

承办赛事是促进项目传承的策略之一。当前,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非常注重龙舟竞渡的赛事运作,大力推行中华龙舟大赛、中国龙舟公开赛。此外,龙舟竞渡已被列为全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中华龙舟大赛、中国龙舟公开赛与CCTV-5签订了战略协议,并设立了青少组,鼓励大学生积极参赛。2020年、2021年由于疫情,龙舟赛停办。基层龙舟赛事立足于地方,一定程度有助于该项目的推广,为项目传承与普及营造良性氛围。

5.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依托于实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包含两方面内容,即物质与形式。龙舟竞渡的仪式、内容、文化特征,反映了当地生活娱乐、祭祀风俗、图腾崇拜等风貌。对古龙舟竞渡研究,能够重现当时的风土人情、政治、民俗习惯、民俗体育传承运作模式等传统的风貌,引起当代国人的历史共鸣。人们应秉持龙舟竞渡的价值理念,突出其仪式和内容的威严,在保持其“本真”的基础上,彰显特有文化个性,将古龙舟竞渡的实物高度复原,便于观摩学习,拓宽龙舟竞渡的传承思路,同时也拉动了地方的旅游产业。在传承龙舟竞技属性的同时,也应该注重龙舟竞渡的实物、精神遗产传承,吸其精华去其糟粕。

5.3 政府部门积极发挥主导作用

部分地方把龙舟竞渡列为非物质遗产项目,但当前对古龙舟竞渡的文化研究还相当缺乏。在龙舟竞渡的传承中,比较重视竞技属性的传承,而忽略了制造工艺、传统礼仪、比赛仪式的传承,有关法律、法规还缺失,需要地方政府立法保护。在龙舟竞渡的传承中,政府是主导者,政府部门对龙舟竞渡传承除提供政策支持之外,还需要发挥民间的传承主动性与积极性。政府部门应根据不同群体制定不同的传播途径、方式。此外,要进一步发挥龙舟协会对龙舟竞渡传承的积极作用。

5.4 以龙舟为载体进一步完善特色体育小镇内涵

常州竺山湖由于多年承办中华龙舟大赛和一次世界杯龙赛获批特色体育乡镇,其特色项目为龙舟。竺山湖位于太湖之滨,风景秀丽,通过龙舟比赛扩大了知名度,现在已成为当人旅游胜地,龙舟训练基地也成为当地人龙舟运动体验中心,但是体验形式以竞技行为为主,缺乏龙舟竞渡文化与内涵的传承。如果龙舟竞渡的传承,仅传承竞技属性,则必然会落入西方体育项目的俗套。特色体育小镇要进一步挖掘龙舟竞渡的文化内涵,传承龙舟竞渡精髓。

5.5 将龙舟运动与全民健身相结合

推动全民健身是国家战略,如何把龙舟竞渡的传承与全民健身相融合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龙舟竞渡具有健身价值,这符合全民健身项目的选择。龙舟竞渡又是民俗体育项目,符合中国的行为特征。此外,龙舟竞渡能够培养个体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个体为团队而拼搏,符合中华民族一心为公的传统美德。同时,龙舟比赛、训练的环境较为艰苦,有助于培养个体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

龙舟竞渡与全民健身融合,需要政府、协会主导龙舟竞渡的开展。第一,需要普及龙舟竞渡知识、技能。第二,需要政府部门把龙舟竞渡列入年度竞赛计划,提供经费支持。第三,在传承龙舟竞渡和组织竞赛中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民间力量。

6 结语

龙舟竞渡能够传承数千年,一方面,说明龙舟竞渡具有传承价值;另一方面,展现了龙舟竞渡的魅力,更重要的是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西方国家掌握了世界体育发展的话语权,对我国龙舟竞渡产生了消极影响,如压缩了我国龙舟竞渡的传承空间;占据了龙舟竞渡传承资源;对龙舟竞渡宣传不够导致国民对龙舟竞渡兴趣点低。在此背景下,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摇篮,大力推进龙舟竞渡的传承,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高校传承民族体育运动——龙舟,这才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此外,地方高校应注重本地区传统龙舟文化的挖掘,加大龙舟竞渡的宣传力度,开拓龙舟竞渡市场,树立龙舟竞渡品牌,把龙舟竞渡传承与人文景观相结合,为龙舟竞渡的传承开拓更为广阔的渠道。

猜你喜欢
龙舟体育项目民族
MINORITY REPORT
龙舟
成语魔方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观云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学生穿汉服展示传统体育项目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