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霞 赵 婷 高 旭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基础部 安徽·安庆 24605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 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课堂教学主渠道是指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高校各类课程的课堂教学。 高校外语课堂同样也是课堂思政工作的主渠道之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资源共享,世界越来越小。 受这些外来因素及我国社会及家庭教育重知识轻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作为社会青年人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无论是世界观,人生观还是价值观,相对于几十年前甚至更早些的青年人, 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许多大学生过分的强调自我,忽略他人。青年大学生的拜金主义、 考试作弊等现象已不再是个例,相关的负面新闻越来越多。 因此对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迫在眉睫。
我国高校开设的大学英语属于公共基础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点, 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和了解西方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2]。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 英语教师更倾向于重视西方文化而忽略国内文化及思想对学生的影响。 目前高校思政引进大学英语课堂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首先,高校英语教师思政意识不足。 高校的英语教师普遍为英语专业出身,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对于国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不足。 传统的语言教学将思想政治概念引入英语课堂比较少,因此当代英语教师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用到英语课堂的经验比较缺乏。 其次,目前高校外语教材内容无法满足课堂思政的需要。 由于语言学习涉及到思维方式的学习,而英语的思维方式和汉语的思维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别。 传统高校英语教材设计上大多引用国外的文刊资料作为教材内容,为的是能够让学生更加贴近英语母语人的思维方式,以增强英语的学习效果。 再者,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内容上还是教学手段上,说教性比较强。 学生对这种填鸭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度不高,部分同学甚至有抵触心理。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思政课堂及中国文学课堂等应用较多,而在外语教学课堂的案例较少,因此可借鉴的方法也不多。
高校英语与思想政治教育虽属两种不同的课程,但其教育总体目标、教育对象等方面存在着共同的属性,且教育主体均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两类课程在育人目标和价值取向上同向同行[3]。 另外,高校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除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的传授,还承担着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塑造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任务[4]。 这一点和思政学科教育也是相通的。
高校英语课堂目前虽然从教师、教材到学生等各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只是传统英语教学下的产物。 我国高校,尤其是二线城市及其以下的高校英语教师,大多毕业于国内大学英语专业,出国深造的比率较少,外教更少,学生面临的英语教师主体还是我们国内培养的本土英语教师。 虽然在受教育的过程中, 受西方文化和思维影响较深, 但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更加熟悉和了解,因此大多数教师是能够将思政工作应用到英语这门课程上的,尤其是高校英语教师队伍里还有很多是中国共产党员, 对于国家及党的方针路线,先进思想都是十分熟悉和了解的。
从教材层面来说,目前教材在传统教学大纲指导下,为了语言学习的需求,内容大多从西方文学作品及西方主流媒体摘引过来。 然而在新背景需求下,教材可以改革,如高校可试行校本教材,也可和出版社合作,出版更加适合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材,既能满足学生语言学习的需求,又能满足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 在当今这个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网络的发展,网络的各类载体的发展迅速,因此对于教材素材的可选空间大。 如中国历史文学中,有许多优秀的译品,更有些作家本身就是双语写作。 以中国日报的英文版China Daily 为首的各类英文版本的报刊杂志包含了很多积极正面充满正能量的经济、政治及社会新闻,另外各类电视平台也有中外访谈类电视节目。 作为一线教师,也许无法独自承担起编教材的任务,但教师可以以单元话题为引子,在单元学习里自主添加这些素材,让英语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们对英语的认知不仅仅是在语言的字词句理解上,更多的是在思想文化的熏陶和沉淀上。
最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思政课堂引进高校的英语课程也是必要及可行的。 本研究在问卷星上针对高校学生对课堂思政的认知度、 接受度,从道德观、金钱观等方面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共收回334份答卷,其中男生88 人,女生246 人。通过问卷星的分析,将男女生作为自变量,将调查的主要内容作为因变量,结果显示,男女生对于所调查的各项问题所选答案大趋势基本保持一致。 对于思政课堂的认知,大多数同学都听说过或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完全不知道的只占了总人数的7.49%。而对于思政课堂的接受度, 同学们的态度也是积极开放的,83.53%的同学喜欢老师在英语课堂上分享正能量有利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小故事,95%的同学同意在英语课堂上讲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或中西方历史文化对比讲。 对于教材内容上,57.78%的同学认为中西方文化内容都应该包含,另有18.86%的同学更倾向于教材选用中国背景的内容。 由此可见,学生对于在英语课堂或学习内容上引入中国的历史文化典籍是持积极欢迎态度的。
以 “新编实用英语” 第四版第一册第六单元Faster,Higher and Stronger 为例, 本研究将思想政治教育引进该单元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思想面貌和精神状态的系统工程,要注重把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结合起来[5]。 因此教师在设定单元目标时既要考虑知识和技能目标,同样也需将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作为该单元的目标之一。
本单元主要包含口语、听力、阅读及语法和写作共计五个部分内容。 8个课时具体安排为口语2课时,听力1 课时,阅读3 课时,语法和写作共2 课时。 本单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目标为掌握有关体育赛事及体育相关类中英文背景知识,了解世界及中国的奥运史,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认识并会制作英文海报,熟练掌握时态照应这一语法点。 能力目标为能够用英语口语熟练表达邀请别人参加或观看某项体育项目或户外运动并对其进行评论;听力上能够快速识别出有关该话题的有用信息,并进行回应;阅读上,通过掌握有关体育赛事相关主题词及背景知识,能够有效地读懂文章并正确完成阅读理解的任务;写作上,能够掌握体育赛事海报的基本要点,并能根据一定的中文情景,创作出一份英文海报。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本单元的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和培养,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够在学习中,生活中践行体育精神,尤其是向我国的女排精神学习。
1.教学前师生准备
教师在进行本单元正式教学之前需要熟悉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现状。 因此教师在本次教学实践前,首先将思政的实践锁定在本单元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中, 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应在掌握有关中外奥运及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等知识之外,能够对体育产生兴趣,能够感受并实践顽强拼搏体育精神,尤其是“不抛弃,不放弃”的中国女排精神。 由于教材内容更倾向于实训能力如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有关中外体育的内容较少,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前,在图书馆及网络主流媒体查阅并引用了奥运起源史,中国参加历年奥运会的主要故事及中国传统体育如武术、八段锦等项目的介绍。 在这个过程中重点介绍中国女排的故事及其精神。 所有的资料均为英文资料,有关中国体育方面的介绍,大多选择了比较权威性的英文译文作为学习资料。 在开展教学前,教师还针对体育方面的常识对学生展开了调查,并根据所掌握的学生资料,选择适合这批学生的学习资料,并提前发布教材之外的资料,以供学生预习。同时发布5个有关中国体育传统体育运动包括蹴鞠、 赛龙舟、射箭、舞狮子以及扭秧歌的主题给学生,将班级学生分为5 组,各组抽选一个主题,单元课程结束时,由各组同学在班级用英语进行介绍展示。
2.教学中的教学活动安排
本单元课文是关于2008年中国奥运徽章 “舞动北京”的内容。 因此在课文讲解和分析中,学生对中国参加奥运史以及主办奥运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材课文结束之后,教师抽出了“体育精神”作为主题,师生共同探讨,尤其是中国的女排精神“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团结奋斗,刻苦钻研”,值得师生共同学习和践行。 在语法和写作教学结束后,教师抽出了一个课时的时间供各小组上台用英文介绍自己所分配到的中国传统运动主题,让全班同学互通有无, 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最后教师总结中国体育,从传统到现在,所蕴含的中国精神“顽强拼搏,勇攀高峰”,让学生在整个单元学习之后,对祖国有更深的了解,对中国文化有更强更自豪的归属感。 整个活动安排如表一所示。
表1 思政引入单元教学中活动及时长安排
3.教学后的教学效果
本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根据课前课上资料及同学们自己所介绍的中国传统体育运动所提供的资料,从内容上以及学生的接受效果上通过问卷星发布了调查问卷。从内容认知上来看,95%的同学都掌握了课堂所涉及到主要知识。 从接受度上来看,100%的同学都觉得中国体育精神值得学习,为身为中国人而骄傲。 68%的同学认为本单元的学习有利于加强自己课外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在进行边教学边反思,重点反思以下几个问题:所选取的课外内容的英文水平是否适合学生,学生对所选课题是否有兴趣,分配给学生的几个主题是否过于偏僻。 在单元结束后,通过调查问卷, 和教师在课堂上正面所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可以看出,本次单元实践所选取的资料偏难,教师对资料的讲解偏多,学生自主发挥不够。 在讨论中国女排精神的过程中,学生的口语水平有限,很多时候中国的一些传统概念用英文表达不出来。 在进行分组讲解过程中, 学生更倾向于观看PPT 讲解,准备有些不足。 另外教师准备的课外资料偏多,课堂内让学生全部消化,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有点吃力。 综上所述,本单元将思政引入课堂,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以上一些问题待改进。
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教师在设计教学前,需要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合。 课堂思政不应用力过猛,应该是潜移默化的。 学习资料可以是单元提供课外资料的形式,也可以是例句的引用上,由此让学生热爱上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对中华文明有更深刻的了解。 从早期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学生更倾向于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中西文化对比的教学方式。 因此在资料的选取上,也不能为了思政而满篇幅介绍中国传统教育,完全规避西方文化。 英语教师毕竟不是思政教师,中西方文化都应涉猎才既能满足学科教学需求又能达到思想教育的目标。 教师在纷繁的资料选取中,无论是质(符合学生的能力,符合课堂思政的目标),还是量(满足课堂需要,又不超于课时)都应有度。 另外,教师本身还应该加强思政意识和思政学习,才能够将思政工作应用到课堂中去。 大学英语学习与思想理论政治教育契合实施过程中, 要从加强教师素质、注重教学方法、挖掘教学资源、结合课程模式等方面不断优化教育路径,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成长成才[6]。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包括英语语课堂在内高校所有课堂都应重视的教学目标之一。 教育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技能和知识,更应包含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 将思政教育引入高校英语课堂是必要且可行的,也是符合学生主观愿望的。 但是将思政教育引入英语课堂的改革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完全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