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玉国 郭全保 范智凌 广东省潮州市海军陆战队医院整形科 521000
大面积烧伤是烧伤疾病的主要类型之一,也是烧伤疾病治疗的难点,多见于火灾、高温气体、蒸汽烧伤等[1]。大面积烧伤会引起病人皮肤出现严重损伤,也会出现严重休克,结合临床文献报道分析,烧伤休克是烧伤病人发病早期严重的并发症,也是造成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而抗休克治疗效果直接影响到病人预后[2-3]。从烧伤病人休克类型方面考虑,其为低血容量失液性休克,抗休克治疗过程中应重视液体复苏[4]。为证实代血浆在大面积烧伤病人抗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为其后续推广与应用提供依据,本文结合我院2017年5月—2019年8月收治的72例大面积烧伤病人,回顾分析血浆、代血浆对其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8月收治的72例大面积烧伤病人。病人知情后遵循随机双盲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1.86±3.91)岁;烧伤面积:54.00%~94.00%TBSA;烧伤原因:火焰烧伤18例、化学烧伤6例、热液烫伤12例。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22~77岁,平均年龄(41.88±3.93)岁;烧伤面积:57.00%~92.00%TBSA;烧伤原因:火焰烧伤19例、化学烧伤7例、热液烫伤10例。患者知情且伦理委员会批准本次研究,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基础治疗:常规创面处理、抗感染治疗、补充液体治疗、留置导尿管等,监测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总补液量按照如下公式:第1个24h补液量=体重(kg)×烧伤面积(%)×1.5ml,每日加生理需水量2 000ml,烧伤后第2个24h补液量为第1个24h计算量的50%[5]。对照组:根据公式计算后,为病人使用冻干血浆、新鲜血浆等完成补液治疗。观察组:同样根据公式计算出补液量,使用代血浆,具体为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生产企业: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8887)。烧伤后24h按照晶胶体2∶1输入,并补充2 000ml葡萄糖液(5.0%);将24h补液量的50%于伤后8h进行治疗,剩余50%补液量分别在第2个、第3个8h完成输入。烧伤后第2个24h晶胶体量按照首次24h用量的50%,继续补充2 000ml葡萄糖液(5.0%),匀速输入并补液治疗,按照病人输入期间的血压、心率等指标进行适当调整。
1.3 观察指标 (1)烧伤后24h内的血压、心率、尿量以及中心静脉压;(2)烧伤后第1天、第3天以及2周的实验室指标,包括白蛋白、血红蛋白与血清总蛋白;(3)治疗期间肝肾功能异常情况。
2.1 两组烧伤后24h内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病人烧伤后24h内的血压、心率、尿量、中心静脉压等指标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烧伤后24h内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烧伤后不同时间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观察组烧伤后第1天、第3天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后2周比较,两组病人白蛋白、血清学等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两组病人对应的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4。
表2 两组烧伤后第1天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表3 两组烧伤后第3天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2.3 两组肝、肾功能异常情况比较 两组病人治疗期间均无严重肾功能损伤,观察组病人治疗2周内共有5例出现血
表4 两组烧伤后2周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清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13.89%),对照组病人治疗2周内共有6例出现血清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16.6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7,P=0.743)。
大面积烧伤病人极易出现休克,如果不能快速纠正休克,则病人存在较高的死亡风险。临床文献报道指出,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不仅需要重视创面的及时修复,依靠创面修复降低感染风险,同时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实施抗休克治疗,避免病人出现死亡[6]。
补液治疗是大面积烧伤病人抗休克治疗的主要方法,通过科学的补液治疗,帮助病人快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问题,纠正低血容量问题,预防可能出现的酸中毒、低蛋白血症等问题,进而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临床对大面积烧伤病人在抗休克治疗方面以血浆治疗为主,但是近年来随着临床对血液资源使用需求的不断增加,日常血浆供应较为紧张。基于此,临床逐渐开始进行血浆代替品的研究与分析,便于通过血浆替代品对大面积烧伤病人实施抗休克治疗。本文中观察组使用的羟乙基淀粉溶液为血容量补充药,病人用药后在血液中的停留时间较长,有利于提高血浆渗透压,增加组织液回流,从而提高血容量,快速帮助病人改善微循环[7]。
当前临床从多角度进行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抗休克治疗研究,本文对比了血浆、代血浆在大面积烧伤病人抗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根据结果,两组病人在抗休克治疗24h内各项生命体征差异较小,表明代血浆能够取得与血浆同等的治疗效果,可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治疗期间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方面,观察组小于对照组,提示代血浆在治疗后第1、3天对低蛋白的纠正不如血浆治疗,但是2周后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差异较小,提示代血浆可帮助病人纠正低蛋白血症。两组病人治疗期间无严重肾功能异常,但是存在轻度肝指标异常,证实代血浆与血浆在治疗期间有较高的安全性,治疗期间应重视肝肾功能监测。孙涛等指出通过监测血浆TM、AT-Ⅲ可为大面积烧伤削痂术后凝血功能监测提供依据,后续研究中应重视这一指标的应用研究[8]。
综上所述,大面积烧伤病人抗休克治疗中应用代血浆可取得较好抗休克治疗效果,但使用初期病人存在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下降问题,可视情况适当补充胶体,纠正病人血清白蛋白下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