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寄生虫学检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20-10-12 09:20陈香君郝小康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部陕西省咸阳市712082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9期
关键词:内化讲授寄生虫

贺 平 王 亮 陈香君 郝小康 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部,陕西省咸阳市 712082

寄生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学科。该课程的教学重难点在于熟悉人体寄生虫的生活史、认识寄生虫各个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掌握鉴定寄生虫的实验诊断技术[1]。然而,学生普遍反映寄生虫种类较多,知识点繁杂,学习内容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本教学团队关注的焦点。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寄生虫教学由传统的板书和挂图教学模式,向以多媒体(图片文字、视频动画)为重要教辅工具的现代化教学模式转变。目前推行的教学方法种类较多[2-6],包括传统教学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问题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以及微课和慕课等。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如此之多,究竟怎样开展教学活动更适合学生,因材施教最为重要。本校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全部来自西藏自治区(区内生源),大多数学生在语言转换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将普通话转变为藏语再加以理解记忆,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解知识的效率相对较低[1],本教学团队最终选择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该教学模式是在2014年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7],主要分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个过程。教学实践表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本研究采用“隔堂对分”模式进行实践,详情如下。

1 教学内容优化

我校作为西藏自治区第一所开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高校,学生均为西藏生源,毕业后主要在青藏高原择业。因此,根据第三次全国寄生虫病调查数据,将青藏高原目前流行的寄生虫(例如棘球绦虫、疟原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旋毛虫及肠道线虫等)作为教学重点,增加输入性寄生虫(如锥虫)和新现寄生虫(如广州管圆线虫)的介绍,将淡出人们视线的虫种(如丝虫、利什曼原虫)作为自学内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制为4年,课时少教学内容多。目前我校将寄生虫基础课程和寄生虫检验专业课融合在一起开展,在全面介绍寄生虫形态特征、生活史、致病性、流行防治及实验诊断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寄生虫检验特色。

2 教学设计与组织

2.1 一般资料 为了保证初次引入对分课堂不出大的纰漏,本研究以2016级医学检验技术班19名同学为研究对象。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人体寄生虫学》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第3版《临床寄生虫学检验》。

2.2 教学方法 该课程每周1次课,每次2个学时(45min/学时),共计32学时。前10次课采用“隔堂对分”模式,其余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实施情况如下。

第一次课:(1)讲授总论部分。(2)利用几分钟介绍“隔堂对分”的教学理念、教学流程(如图1)及考核办法等。(3)确定学习小组,每组5人,后期课堂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图1 隔堂对分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第二次课:(1)按照教学大纲讲解线虫概论和似蚓蛔线虫。(2)课后给学生推送学习视频和网络资源,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将知识内化吸收。安排考核作业和讨论问题。作业于下一次课前上交。

第三次课:(1)学生在组内讨论上次课后安排的讨论题,老师不参与讨论,但是要密切观察每组的讨论情况,督促不积极的学生认真参与讨论。(2)小组讨论结束后,老师从每组随机抽取一个同学进行发言。每个学生表述内容不宜过多,正确与否亦不重要。老师不必对每个发言者做点评,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老师最后对共性问题做简单总结,重点强调学生没有涉及的重要知识点。(3)按照教学大纲讲解钩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致病性、诊断与防治等。(4)课后给学生推送学习视频和网络资源,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将知识内化吸收。安排考核作业和讨论问题。

第四至十次课:教学流程与第三次课相同。第十一次课启用传统教学模式。全部课程结束后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对分课堂”的调查问卷。

2.3 成绩考核 期末笔试成绩占60%,实验课成绩占10%,课后考核作业成绩占30%。每份考核作业的评分标准:有新意、有深度5分,认真完成作业4分,按时交作业3分,抄袭或不按时交作业0分。

3 教学效果分析

3.1 学生课堂讨论情况 通过仔细观察4组学生在课堂讨论环节的表现,发现学生首次在对分课堂上表现一般,有的同学滔滔不绝积极发言,有的同学认真倾听做笔记,有的同学比较迷茫没有参与讨论。在老师的提示下,小组讨论才逐渐进入正轨。经过两次课后,学生慢慢地熟悉了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对第2次、第5次和第9次讨论情况分析,发现认真参与讨论的同学分别占26.3%(5/19)、68.4%(13/19),94.7%(18/19),数据表明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高。此外,学生发言内容越来越准确,说明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

3.2 学生调查问卷情况 课程结束后,对全班所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隔堂对分”教学模式,89.5%(17/19)的学生认为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有足够的时间去内化吸收知识。78.9%(15/19)的学生认为学习负担比较适合或负担较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另有21.1%(4/19)的学生认为 “隔堂对分”这种教学模式加重了课外学习任务。此外,超半数的学生表示在学习其他课程时倾向或愿意选择对分课堂模式。

4 讨论

关于寄生虫学教学改革已经有许多尝试,例如翻转课堂[3]、PBL教学模式[2]及CBL教学模式[8]等。这些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课堂讨论质量,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必须课前花大量时间进行充分准备,这样势必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所以上述教学模式在国内只能于小范围内尝试而不能广泛推广应用。对分课堂是我国学者根据教育国情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既非纯粹“以教师为中心”,也非纯粹“以学生为中心”,而是整合两种理念,重新定义课堂,重塑师生关系,适合我国教育现实。

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留给教师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讨论,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中的内化环节。通过对讲授与讨论的有机整合,既强调教师不可或缺的引导作用,保证知识体系传递的效率,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9]。在传统课堂上,教师穷尽所有教材内容进行讲解,讲得越多,学生越不想听,对上课越没兴趣。而对分课堂模式的根本原则是教师精讲与巧妙留白,不向学生提问,也不组织讨论,只作引导性讲授,有效避免了传统课堂上的枯燥讲授。

对分课堂的核心特点是隔堂讨论,让学生在两堂课之间有一定时间去完成自主学习[10]。这种模式很好地解决了我校区内生源课堂上语言转换问题和信息接收慢的问题,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对知识进行个性化地内化吸收,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此次调查表明89.5%的学生认为有足够的时间去内化吸收知识。让学生对讲授内容进行吸收后,有备而来参与讨论。此外,讨论和发言环节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与传统课堂上师生互动较少相比,对分课堂有利于促进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本次研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极少数学生参与讨论不积极,完成作业时存在侥幸心理,对于部分问题不深入理解,从教材中照搬答案或者抄袭,以后应尽量多安排开放性问题。(2)问卷调查显示21.1%学生反映部分考核作业难度较大,课后学习负担较重。今后注意教学内容难度应适中,避免挫伤学习积极性。同时,使用对分课堂的次数不宜太多,加重学习负担可能适得其反。(3)学生讨论时间和教师讲授时间很难做到“完全对分”。教学大纲中不同寄生虫的讲授内容多少和重要性差异,学生讨论时间有时需要灵活调整。

总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寄生虫学检验打破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充分肯定,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值得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猜你喜欢
内化讲授寄生虫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白话寄生虫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稿约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趣闻
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的讲授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