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喜艳,王细文,刘 敏
(广东省广州市老人院 1. 护理部; 2. 老年病治疗中心; 3. 失智老人照顾中心,广东 广州,51055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剧增,大力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已成为国内养老服务市场建设的主题[1]。国外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提示,老年人对于健康医疗和养老护理的需求是最高的,在对于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长期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科学成果,认为医疗与养老之间逐步地整合成为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和工具[2]。自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卫生计生委、民政部等《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颁布以来,医养结合受到广泛的关注。医养结合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3]。张意如[4]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增补本)》、日本/德国的定义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养老护理员定义为“对因疾病或年龄过大而暂时或永久失去自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进行包括但不仅限于生活照料、基本医疗服务和心理疏导等有利于老年人生活的、合理范围内服务的专业照护人员”。养老护理员不同于普通的服务人员,是专业服务人员,应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基础护理知识、护理技能操作、心理知识、法律法规等。养老护理员作为老年服务提供的主体,其服务态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等都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安危、生活质量[5]等。本研究调查了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培训现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采用便利抽样选取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已与机构签订劳动合同;②养老护理服务年限为3个月或以上;③学历在初中及以上,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排除标准:①目前未在养老护理员岗位上的养老护理员;②休假3个月及以上人员;③不愿意或不配合调查者。
1.2.1 调查工具: 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培训调查问卷,问卷根据《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及近年本机构对养老护理员培训反馈进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①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籍贯、养老护理服务年限、学历、养老护理员资格等级6个方面;②培训现状:包括入职前是否参加过相关培训、上岗前带教时间、是否进行上岗前考核、是否知晓培训目标、护理员级别与实际工作能力是否相符、是否按护理员级别安排工作、目前主要从事工作、目前接受的主要培训内容8个方面;③培训需求:包括培训方式需求、培训内容需求内容2个方面。本调查问卷用SPSSAU v20.0进行信、效度分析。内部一致性信度用Cronbach'α系数进行评定Cronbach'α系数越高说明研究工具的内部一致性越好,当相关系数高于0.7时,通常认为研究工具具有可靠性[5]。本调查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804,说明信度较好。效度用KMO值表示,此值介于0.7~0.8之间,则说明效度较好,本问卷效度为0.770,说明效度较好。
1.2.2 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星”在线调查平台进行调查,在机构内进行筛选符合条件的养老护理员,开始调查前对被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对调查问卷进行答疑,同时强调本次调查采取匿名的方式,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及准确性。机构内有246名符合条件的养老护理员,共发放问卷246份,收到有效回收问卷234份,参与率为95.12%。
采用SPSSAU v20.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4名养老护理员中男12(5.13%)名,女222(94.87%)名;年龄20~30岁27(11.54%)名,31~40岁96(41.03%)名,41~50岁108(46.15%)名,>50岁3(1.28%)名;籍贯以广东省内为主,占87.61%(205/234);养老护理服务年限<1年73(31.20%)名,1~<5年56(23.93%)名,5~<10年27(11.54%)名,10~<20年67(28.63)名;学历:小学2(0.85%)名,初中63(26.92%)名,高中93(39.74%)名,中专或职高28(11.97%)名,大专36(15.38%)名,本科及以上12(5.13%)名;养老护理员资格等级:无资格等级42(17.95%)名,初级60(25.64%)名,中级27(11.54%)名,高级105(44.87%)名。
2.2.1 调查对象培训现状的一般情况: 入职前是否参加过相关培训方面,未参加为215(91.88%)名;上岗前带教时间集中在2周及以下、2周以上者,分别占50.43%、49.57%;是否知晓培训目标中,有47.44%的人不知晓;护理员级别与实际工作能力的相符性不相符的占比为39.32%;67.95%未按护理员级别进行实际工作的安排。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培训现状的一般情况(n=234)
2.2.2 调查对象目前主要从事工作:养老护理员目前主要从事工作排名前五的为生活照料、清洁卫生等外勤工作、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护理质量管理,响应率分别为29.89%、12.70%、11.90%、11.64%、8.73%,普及率分别为95.73%、61.11%、58.97%、42.74%、17.52%。各项选择比例有明显差异(χ2=590.390,P<0.01)。详见表2。
表2 调查对象目前主要从事工作
2.2.3 调查对象主要培训内容:养老护理员目前培训内容排名前五的为生活照料相关知识与技能、应急救护相关知识、护理评估与风险识别知识与技能、心理护理相关知识与技能、基础护理相关知识与技能,响应率占比分别为16.27%、15.98%、10.89%、9.59%、9.59%;普及率占比分别为95.73%、94.02%、64.10%、56.41%、56.41%。各项选择比例有明显差异(χ2=558.996,P<0.01)。见表3。
表3 调查对象主要培训内容
2.3.1调查对象的培训方式需求:培训方式需求方式中排名前五的为示范、授课、应急演练、一对一带教、小组讨论,响应率分别为25.39%、19.92%、19.53%、14.97%、10.29%,普及率分别为83.33%、65.38%、64.10%、49.15%、33.76%。各项选择比例有明显差异(χ2=84.938,P<0.01)。见表4。
表4 调查对象的培训方式需求
2.3.2 调查对象的内容需求:培训方式需求方式中排名前五的为应急救护相关知识、生活照料相关知识与技能、心理护理相关知识与技能、基础护理相关知识与技能、护理评估与风险识别知识与技能,响应率分别为13.22%、12.79%、11.02%、9.17%、8.60%,普及率分别为79.49%、76.92%、66.24%、55.13%、51.71%。各项选择比例有明显差异(χ2=292.055,P<0.01)。见表5。
表5 调查对象的培训内容需求
《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试行)》中提出,各类医养结合机构应当提供的服务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基本服务、医疗服务、中医药服务、护理服务、康复服务、辅助服务、心理精神支持服务、失智老年人服务等内容,其中在护理服务中指出需参照《老年护理实践指南(试行)》执行,但其内容为老年专业护士的培训内容。《医疗护理员培训大纲(试行)》中“以老年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医疗护理员培训大纲”包括理论及实践部分,理论主要是指法律法规、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常见疾病护理、安全防护等内容,实践内容仍以生活照料、安全防护等为主。《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中对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内容明确了理论及技能部分,理论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基础知识部分,职业功能部分主要包括生活照护、基础照护、康复服务、心理支持、培训指导、照护评估、质量管理等内容。
国家对医养结合服务内容、医疗护理员及养老护理员的培训逐步重视,但“医养结合”并不是“医”和“养”的“硬组合”,而应是“医”和“养”的“软融合”,在做好“医”和“养”的同时,应将重点放在老年的健康管理上,注重于预防和康复,延长老年人生活自理期,降低老年人患病失能的发生率。本调查中养老护理员目前主要从事工作排名前五的为生活照料、清洁卫生等外勤工作、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护理质量管理,培训内容排名前五的为生活照料相关知识与技能、应急救护相关知识、护理评估与风险识别知识与技能、心理护理相关知识与技能、基础护理相关知识与技能,可见提供的服务、培训内容等均以“养”为主,未完全体现“医养结合”特色。王章安等[6]定义护理核心能力为:在规定的实践角色和环境中,护士为提供安全、合乎伦理准则的护理服务,为扮演好一个专业护理角色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法律、伦理实践、判断力和个人特质的有机整合与实践能力统一。养老护理员属于护理人员中的一个分支,其核心能力与护士核心能力有共通之处,核心能力评价亦适合于护理员的综合评定[7]。熊华等[8]建议应建立基础知识、生活照料、技术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安全保护等模块构建养老护理员核心能力培训内容。
在养老机构从事养老工作的护理人员较少接受过专业教育。本次调查中,在入职前未参加相关培训者占比为91.88%。而在入职后的岗前培训未明确规范,如温州市的岗前培训率仅为45.3%[9],考核形式不一,多以简单的询问、带教老师的口头反馈为主,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并不能对护理人员的岗位胜任能力进行准确的鉴定。《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试行)》对于服务人员资质的要求中指出“养老护理员应当经相关培训合格后上岗”,但并未对是否取得资格证作为入职条件进行明确规定。2017年人社部取消养老护理员的资格考试后,于2019年重新下发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放宽了养老护理员入职条件,将“普通受教育程度”,由“初中毕业”调整为“无学历要求”,旨在吸纳更多人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缓解人才短缺困境。但入住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的老龄人以年龄大、基础疾病多、风险高为特点。因此,在养老护理员的准入中应做到“宽进严出”,对独立上岗前考核等应做出明确规定。
由于养老护理员多以非专业人员为主。目前养老护理员的在职培训中,并未提出相关继续教育方面的要求,导致个人在晋升方面不够重视,在职培训缺乏上级部门有效的监督,导致培训无连续性。职业培训是养老护理员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最主要的途径之一[10]。养老护理员学历、工作年限、技能等级不一,本次调查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理员占比20.51%,高级护理员人数占比44.87%,有5年以上养老护理服务年限的护理员占比44.87%。在制订在职培训时,并未针对各自特点进行层级培训与管理,培训目标、培训内容、考核要求无较强的针对性,未充分了解高年资、高学历养老护理员的需求,47.44%的养老护理员不知晓个人的培训目标。护理员技能等级与岗位胜任力并不相等,在本次调查中,有39.32%的护理员不认同护理人员的技能等级,67.95%的护理员并未按其级别安排工作,因此应建立规范、有效的护理员层级培训、管理体系,贯彻分层培训理念,可以借鉴英国NVQ培训制度[11],明确各层级培训目标、岗位胜任核心能力模块、培训考核内容。
采用分层培训的方法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人才队伍结构,提升专业化水平和优化养老护理员人力资源配置[12]。根据学员年龄、文化程度、沟通表达能力,制定个性化学习目标和重点,不仅有利于学员对知识的掌握,且可避免学习接受知识能力差的护理员产生自卑情绪,使其能更主动、积极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可保护学员自尊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热情[13],否则容易造成导致职业倦怠,不利于养老护理员的个人职业晋升,进而导致高层次护理人员的流失。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医养结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养老护理员是老年服务提供的主体,因此应规范养老护理员的岗前培训,建立核心能力培训模块,明确培训内容,加强对新入职养老护理员独立上岗培训,规范养老护理员的上岗前准入,做到“宽进严出”,了解不同背景、不同层级护理员的培训需求,建立规范的分层级在职培训制度,为其做好职业规划,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成就感,从而全面提高我国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保障养老护理服质量。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