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湖北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对策

2020-10-12 00:26:52肖俊涛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湖北汽车

肖俊涛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十堰442002)

新冠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严重影响,汽车产业也不例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2020 年1 季度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47.4 万辆和367.2 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5.2%和42.4%。2020 年1—2 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了63.8%和59.5%。据初步预测,2020年上半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将下降25%左右。作为湖北制造业龙头的汽车产业所受影响更是巨大,对这些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1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总体情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简称“新冠肺炎”,是指201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2020 年2 月11 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截至2020 年4 月30 日,全国(不含港澳台)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2 874 例,其中湖北68 128 例(武汉50 333例),占全国的82.21%(武汉占全国的60.73%)。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4 月30 日,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3 222 107万例,累计死亡228 757例,波及212个国家和地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呈现2个特点:1)国内疫情基本控制。尽管如此,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将较长时间存续。2)国外疫情呈现流行爆发的趋势。疫情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疫情的有效防控成为当地的重中之重。疫情的国际爆发严重影响到了国际的经济与贸易。

2 湖北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湖北省是引领中国汽车产业的代表省份之一,是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形成了全国知名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湖北汽车产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汽车产销量处于全国前列。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和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近几年湖北的汽车年产量均在200万辆以上,2019年湖北汽车产量达到223.97万辆,约占全国的8.71%,见图1。2)汽车企业数量众多。截至2018年湖北有133家整车生产企业,涵盖农用车、越野车、载货车、专用车、半挂车、客车、牵引车、轿车、自卸车共计9 个大类。2018 年湖北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企业达到1490个,占全国的9.8%。湖北汽车零部件企业多达近1.2万家,约占全国的13%。3)形成了“汉孝随襄十”与“宜昌-荆州-荆门-黄石-黄冈”两大汽车走廊的产业布局。武汉被称作为“中国车都”,随州被称作为“专用车之都”,襄阳正在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十堰被称作为“国际商用车之都”。“宜昌-荆州-荆门-黄石-黄冈”汽车走廊汇聚了广汽乘用车、猎豹汽车、星晖电动车、汉龙汽车等一批知名的整车及零部件企业。4)武汉形成了汽车产业集群优势。汽车产业是武汉的第一大产业,目前武汉有知名的整车企业7家,汽车零部件企业300多家,研发机构100多家,生产服务配套企业20 多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12家。2018年武汉汽车产量达170.38万辆。5)汽车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湖北省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于2019年5月在武汉成立,该联盟围绕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汽车),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驱动为导向,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6)湖北汽车产业链较为完备。湖北除汽车产品覆盖“重、中、轻、轿、专、特、改”等多系列外,湖北的汽车产业链几乎涵盖设计、研发、制造、销售、维修、金融、保险、文化等全部环节。此外,湖北汽车产业从业人员约38万人,且形成了与汽车产业链相匹配的完备汽车人才链条。7)湖北汽车产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2018 年湖北省汽车产量为266 万辆,同比下降9.6%,但汽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虽然2019 年湖北汽车产量为224 万辆,较2018 年下降了7.4%,但以汽车制造业为主要拉动的高技术制造业却增长了14.4%[1]。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湖北汽车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冲击。

图1 2012—2019年全国及湖北省汽车产量统计图

3 疫情对湖北汽车产业的影响分析

3.1 湖北的汽车产量明显下降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3月,东风商用车公司累计销售中重卡32 544 辆,较2019 年减少48.98%。2020 年3 月东风本田较上一年同期产量下降85.1%,神龙汽车公司较上一年同期产量下降97%[2]。事实上,2020年一季度全国乘用车产量为242.9 万辆,较2019 年同比下降(2019 年一季度为478.9万辆)49.3%。武汉是本次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又是重要的乘用车生产基地,2020年一季度湖北乘用车的产量较2019年下降70%以上。综合乘用车和商用车,湖北一季度汽车产量较2019 年下降60%左右。2019年湖北第一季度的汽车产量为55.67 万辆,按此测算,则2020 年一季度湖北的汽车产量约减少33.4 万辆。就2020 年全年而言,虽然疫情之后可能会出现对汽车消费的短暂高峰,但由于其他省的汽车企业复工时间早于湖北,对湖北汽车企业形成竞争压力。再加上全球新冠疫情处于爆发期,汽车产业链向外拓展受阻,2020年湖北汽车产量会明显下降。

3.2 湖北汽车企业经营更加困难

疫情对湖北汽车企业的影响是重大的,湖北汽车企业的经营更加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成本增加导致经营困难。虽然受疫情影响,湖北的企业享有更加优惠的税收和社保减免可以降低成本,但疫情使得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疫情期间,企业停工停产,在没有收益的情况下资金占用及各类支出成本不减;复工后,企业采取的各项防护措施使得经营成本增加。2)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经营困难。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调查显示:截至2020年2月18日,全国汽车产业复工占比超过六成,而湖北的汽车企业复工不早于2020年3月10日,不少汽车企业是在4月初才真正复工,武汉的企业复工时间更晚些。复工较早的汽车企业更有利抢占市场,赢得客户。3)汽车企业人才不足导致经营困难。调查显示,受疫情防控影响,湖北不少地区汽车企业招收本地工人已不再困难,但招收高素质的熟练技术工人和高层次人才异常困难。人才缺失已成为制约不少汽车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疫情使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更加激烈。武汉等一些城市在留住人才和引进人才方面承载更大压力。4)非公有制汽车企业面临困境导致经营困难。截至2018年湖北非公有制汽车制造企业数量接近1 400家,约占全省的94%,数量多,但大多规模不大,特别是中小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又面临“人才难、融资难、市场难、成本高”等困境,其经营更加困难,有的甚至有倒闭风险。

3.3 湖北汽车产业链拓展更加受阻

疫情使湖北汽车产业链拓展更加受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疫情导致汽车产业供应链受阻。汽车制造涉及采购、物流、生产、销售等多个链条,由于疫情防控,汽车产业的供应链中断,汽车企业不能持续生产。2)疫情导致汽车销售链受阻。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2020 年2 月我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81.2%,环比上升29.5%,同比上升27.7%,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警戒线之上[3],湖北汽车企业的经销商必然受到更大的压力。由于整车供应不足,汽车经销商的资金压力和成本压力会陡然增加,要么从整车企业获得更多的支持,要么转而销售其他品牌汽车。3)疫情使得汽车产业链的国外拓展受阻。2018年湖北省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企业出口交货值为121.09亿元,占制造业出口交货值比重的6.46%。然而,2020 年国内、国外的疫情都影响到湖北汽车企业对整车和零部件的出口,使得汽车产业链向国外延伸受阻。4)疫情使汽车服务业拓展受阻。疫情使二手车、汽车保险、汽车金融、汽车维修、汽车租赁等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疫情期间上述业务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3.4 湖北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更加不易

湖北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上。就创新驱动而言,疫情期间难以进行技术和管理的创新,疫情之后重点放在了“恢复生产”上,技术和管理创新需从长计议。此外,疫情将会严重影响到地方的财政收入,政府或将没有更多的财力支持汽车技术的研发和管理的创新。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对汽车技术的基础研究更多的将由高校和科研机构承担,这就使得助推汽车产业的创新驱动更加不易。就绿色发展而言,疫情对汽车产品的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数字化等“五化”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1)企业对“五化”研究的投入短期内有所减少;2)受购买力和相关政策的影响,人们对汽车消费的需求短期内会明显下降,但对汽车“五化”的要求却大幅度提高;3)汽车企业产品之间“五化”的竞争会更加激烈,特别是2020年2月《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发布后,湖北省外地方政府对本地汽车企业“五化”支持的力度进一步加强,这对湖北的汽车企业压力会进一步加大。当然,汽车产业的绿色发展除汽车产品的“五化”外,还涉及发展理念、生产方式、汽车使用、汽车回收、汽车文化等诸多方面,疫情使湖北汽车产业绿色发展更为不易。

总之,疫情期间,湖北的汽车产业处于“停摆”状态。疫情基本控制,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湖北汽车产业将面临着企业经营更加困难、转型升级更加迫切、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国家政策更加严格的“多重压力叠加”的严峻局面。就全国而言,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占整个工业增加值的7%左右,湖北汽车工业总产值却占湖北省制造业产值的17.06%。汽车制造企业是湖北省制造业的核心产业,湖北汽车产业的恢复必将促进和带动整个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振兴。

4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湖北汽车产业发展对策

2020 年3 月12 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湖北省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这些措施使湖北汽车企业同样受益。为使疫情对湖北汽车产业影响降至最低,在继续有效防控疫情的情况下,提出如下对策。

4.1 采取措施尽可能提升湖北的汽车产量

目前湖北的汽车企业大都复工复产,但产量没有恢复,可考虑采取以下措施助推湖北汽车产量的提升:1)出台专门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2020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等相关产品消费”。截至2018 年湖北平均私人汽车保有量为每千人75辆,远低于全国每千人106辆的平均水平[4]。湖北居民对汽车的购买还有较大的潜力,政府可在汽车购买和使用、汽车下乡、二手车置换等方面出台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实际上,湖北外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扶持地方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如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已经增加了购车指标,南京、长沙、南昌、宁波、长春等城市开始实施购车补贴。2)重点扶持汽车零部件企业提高产量。零部件供应是汽车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可通过资金扶持、税费减免、稳岗补贴和纾困帮扶等措施重点扶持汽车零部件企业。充分发挥政府系统组织公信力的作用,帮助零部件企业稳定客户,开拓市场,提升零部件的产销量。3)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疫情之后,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会有所提升,可借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提高新能源汽车产量,充分发挥政策的促进和引导功能,加快推进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5]。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20%,到2030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40%。2019 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6万辆,仅占当年全国汽车销量的4.68%,而湖北省新能源汽车销量约占当年全省汽车销量的2.63%,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抓住机遇发展市场需求的商用车和专用车。为尽量减少疫情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失,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国家会出台政策加大项目的投资和建设力度,特别是新基建的兴起将有效带动商用车和专用车的需求。此外,应鼓励湖北省内汽车企业研发生产负压防疫车、医疗转运车、消杀车等专用车,疫情期间防疫急需的专用车由湖北省外汽车企业生产。

4.2 采取措施切实解决汽车企业经营困难

疫情发生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方面的税收优惠,还出台了自2020年2—6月对湖北参保企业免征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保的规定。这些规定的贯彻执行可有效降低企业成本。除此之外,还可采取以下措施切实解决汽车企业的经营困难:1)加大对汽车企业融资扶持的力度。除降低银行贷款利息外,可考虑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对汽车企业进行低息和无息贷款,帮助解决资金问题。2)加大对汽车企业用工扶持的力度。如援助企业解决疫情防控所需的物资问题、降低企业员工疫情防控支出,考虑在一定条件下对汽车企业招募员工给予补贴等。3)加大对汽车企业投资扶持力度。可加大对汽车企业设备更新投资补助的力度,鼓励企业更新设备。此外,特别加大对湖北非公有制汽车企业帮扶纾困的力度。2018年湖北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的汽车企业和私营汽车制造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达5 174.2 亿元,是国有控股汽车企业和集体汽车制造企业创造工业总产值的1.74 倍[6]。能否切实有效解决非公有制汽车企业的经营困难,决定了湖北汽车产业能否尽快恢复和实现高质量发展。

4.3 采取措施加快湖北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疫情对湖北汽车产业发展是一次严峻挑战,也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难得机遇。考虑采取以下措施加快湖北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1)就汽车产业布局而言,打造全国领先的汽车制造业集群[7]。按照现代产业集群的理念实施汽车制造业改造,提升汽车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使汽车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2)就汽车产业发展方向而言,加快产业数字化进程。构建数字化产业链,培育数字化生态,以数字化平台为依托,促进汽车产业与金融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跨界融合,以新的业态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3)就汽车企业而言,实施数字化转型和多元化经营。积极推进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上云”工作,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物流供应等方面数字化转型,以重庆小康汽车企业为例,其在2020 年2 月8日之后已基本复工,生产一线机器人作业和企业内部管理方式主要是数字化管理。将汽车企业的业务延伸至制造业,疫情期间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等一些汽车企业已经开始生产口罩,东风汽车公司设备制造企业也开始生产口罩机,同时这些企业也从事汽车产品的生产。4)就汽车产品而言,注重提升汽车产品的智能化水平。2020年2月我国《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发布,智能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8]。5)就汽车经销商而言,线上网络营销成为新趋势。视频连线、直播看车的形式使消费者更便捷地了解车辆信息,加上送车服务、上门维修保养服务,使得大量传统线下营销环节均可在线上实现。

4.4 采取措施提升汽车全产业链价值水平

某种意义上讲,高质量发展体现在价值上。采取以下措施提升湖北汽车全产业链价值水平:1)加大对汽车技术创新的力度。应加大对汽车产业基础和关键技术研发的扶持,鼓励汽车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兴研发机构的建立,主要依托技术创新和成果推广实现转型升级。虽然汽车制造的大部分技术国内车企均已掌握,但仍有一些核心与关键技术没有掌握,随着疫情全球化的发展,不排除拥有这些关键与核心技术的零部件进口困难。因此,加大对汽车关键和核心技术的研发与掌控,掌握现代汽车制造全部技术,并不断更新这些技术是非常必要的。2)加大汽车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汽车产业从设计、制造到营销、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与战略新兴产业高度融合,形成汽车设计定制化、汽车生产环保化、汽车制造智能化、汽车设备高端化、汽车材料轻量化、汽车技术信息化、汽车使用节能化、汽车营销精准化、汽车服务数字化,则汽车产业链的价值会大幅提升。3)重点支持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实际上,汽车整车制造业的发展受制于汽车零部件的供应,汽车产业价值主要来源于零部件的技术水平,汽车的新能源化和智能化首先体现在零部件上,应重点帮助零部件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提高零部件的技术附加值。4)加大汽车服务业发展,提高汽车服务业价值水平。应以客户为中心,提升服务水平,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在汽车物流、二手车、汽车金融、汽车保险、汽车文化等领域创造新价值。

4.5 采取措施解决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

疫情之后,百业待兴,人才是关键。一些汽车企业由于招不到高层次人才和技术熟练的高素质工人,其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盈利水平的愿望难以实现。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1)在湖北省范围的汽车企业之间调动人才资源。以东风汽车集团为例,大量神龙公司的熟练技术工人调至十堰东风商用车和越野车公司工作。建立汽车产业人才供需信息平台和人才调配机制,鼓励汽车人才在省内高效率流动。2)利用湖北高校的优势,开展产教融合,大力培养各类各层次汽车产业人才,使人才链与产业链、价值链、市场链、创新链协调推进和深度融合。3)出台政策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牢固树立和践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此时湖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才。“内防流失,外强引入”,除了从待遇上吸引和留住人才外,更需要从根本上建立激发人才活力的机制,通过制度和机制创新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干事创业。

5 结论

湖北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汽车生态社会[9],成为“汽车强省”,为湖北的高质量发展和“汽车强国”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10]。疫情虽然对湖北汽车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但也提供了发展机遇,湖北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不同类型主体协同推进,需整合政策、市场、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各种要素资源,实施技术和管理创新,不断提高湖北汽车产业的智能化与数字化水平。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湖北汽车
The rise of China-Chic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驰援湖北
海峡姐妹(2020年2期)2020-03-03 13:36:28
湖北武汉卷
学生天地(2019年30期)2019-08-25 08:53:20
汽车的“出卖”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澳门月刊(2018年1期)2018-01-17 08:49:15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决策探索(2014年21期)2014-11-25 12:29:50
付于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十三问
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