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风景园林建筑类课程体系构建★

2020-10-12 08:14
山西建筑 2020年20期
关键词:双创型风景园林基础知识

毛 靓 王 乔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1 研究背景

2014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公开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随着近年来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双创型”人才培养日益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双创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1]。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历史重任,这就需要各高校不断改革创新,构建新的高校教育教学课程体系。

风景园林专业属于工学门类,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学科专业,同时具有较强的艺术创作特色。东北林业大学(以下简称“东林”)风景园林专业构建了较为系统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以适应行业需求、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激发创新和提高职业能力为出发点,通过专业系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以“双创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实践环节训练,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了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提高。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是该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风景园林建筑类课程的设置与布局,对于学生专业教育质量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 风景园林建筑类课程体系概述

2018 版的《建筑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风景园林专业需要掌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建筑学的基本设计方法”[2]。风景园林建筑是风景园林专业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是传统风景园林中的四大构成要素。既涉及了建筑学专业的中小尺度公共建筑设计的内容,又与风景园林其他构成要素相互配合。基于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风景园林建筑主干课程应包括:建筑基础知识和理论、建筑设计基本方法和技能、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实践、建筑历史、建筑技术、建筑法规等相关知识内容和技能训练,构成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以支撑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和人才培养过程。风景园林建筑类课程主要研究内容涵盖建筑设计、场地设计、景观环境设计、城市设计、小品设施设计等,该类课程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涉及较广的实践领域。风景园林建筑类课程对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3 风景园林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要求

3.1 “双创型”人才培养是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风景园林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不但需要学生具有设计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社会责任感,要具备创新精神和突出的实践动手能力。毕业生能够从事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保护、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等工作。为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课程设置上,突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根据新时代国家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需求,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培养质量的反馈,东林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工程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突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在政府相应职能部门从事专业管理,在园林、城市建设的事业、企业、大专院校等部门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工程施工和管理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新的培养目标重在突出“双创型”人才培养,强调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包括基本专业技能、通识技能以及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

3.2 新时代东林风景园林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为了适应“双创型”人才培养需求,东林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原有教育教学思路进行调整。从培养目标出发,进一步明确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毕业要求,强调创新能力与创业技能的培养。综合毕业生情况反馈信息,调整和完善符合“双创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实现人才培养中知识、能力与素质的有效达成。强化东林人才培养特色,将以基础理论教学为中心的重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加强学生动手实操,加强教学实践实训为中心的重能力、重创新为主的新型培养模式。为更好落实“双创型”人才培养理念,东林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专业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对应,形成指向明确的“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见图1)。

东林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要求是: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区规划、风景园林植物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美术、制图、表现技法、植物景观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测量和风景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工程设计、植物景观设计、风景区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能力[3]。

4 东林风景园林建筑类课程体系构建特色

作为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风景园林建筑类课程体系的构建直接反映东林人才培养特色。为了与“双创型”人才培养相互适应,课程体系以“夯实基础、体系全面、注重实践、激励创新”为目标,以建筑学为基础、风景园林专业为主体,多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为理念,形成了以《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基础》《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初步》《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建筑快题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为主干课程,以《美术基础》《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构成设计》为设计基础课程,以《风景园林建筑结构与构造》《中外建筑史》《建筑物理》《园林管理与法规》为支撑课程,以《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城市设计》为扩展课程的风景园林建筑类课程体系(见图2)。

结合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的新形势与本科教育教学发展的新要求,特别是“双创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东林的风景园林建筑类课程体系在内容设置上更为侧重“基础、体系、实践、创新”,体现了“基础扎实,知识全面,动手实践,创新担当”的特色培养过程,课程体系的特色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

风景园林专业建筑类课程体系主干课程中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基础》课程重点在于将建筑学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初步》课程设计中加入了抄绘、测绘、案例分析以及基础性识图、制图、读图等作业内容。通过这些建筑学基本技能的训练,来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以及《风景园林建筑快题设计》课程中进一步得到锻炼和提高。

2)突出知识全面和体系完整的课程布局。

在课程体系的布局中,突出了专业知识的全面性以及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设计基础课程包括了美术基础、构成设计及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等教学内容,为学生进入建筑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主干课程涵盖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设计方法、实践创新的全方位培养过程。支撑课程涉及建筑历史、建筑技术、法律法规等相关内容,对主干课程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与补充作用。适当扩大研究对象的尺度,课程设计延伸到城市设计领域,扩充学生专业研究领域。风景园林建筑类课程体系囊括了中小型建筑设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业实践技能的提高。

3)优化动手实操和实践实训的环节设置。

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有赖于大量的动手实践教学,只有在一定数量的设计实践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因此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努力增加实训实践环节,如基础课程中,即加入抄绘、测绘、案例分析等实操内容,将基础知识教学与基本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既强化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又在动手实践中掌握了基本技能;在设计课程中更是以设计实践为主要教学模式,突出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4)提升创新能力和创业本领的培养质量。

以往的课程内容设置,以虚拟课程设计为主,设计条件简单、过于理想化不能反映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无法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因此,在构建风景园林建筑类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将部分实践学时整合为《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实践》,通过将设计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入课程内容,增加学生对真实项目的直观感受,锻炼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用创新性思维和方法来处理复杂问题。引导部分同学参与项目的运作和设计过程,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本领。

5 结语

东北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构建了相对完整的适应“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风景园林建筑类课程体系:包括了由《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基础》《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初步》《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建筑快题设计》构成的主干课程;由《美术基础》《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构成设计》构成的设计基础课程;由《风景园林建筑结构与构造》《中外国建筑史》《建筑物理》构成的支撑课程;由《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城市设计》构成的扩展课程;以完善实践教学为目的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实践》课程。该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完善,为提高学生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水平,达到《建筑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供了重要支撑。通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检验,学生能够打下较好的空间设计基础,建筑设计技能得到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毕业后学生能够很快适应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等相关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本领。

猜你喜欢
双创型风景园林基础知识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乡土植物在工业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地域文化元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清律的基础知识
掌握基础知识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现状及“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建设
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立体裁剪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