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悦 刘金瑛 刘树权
脑梗死属于神经内科疾病,发病率高,致病原因为局部脑组织供血发生障碍,引发缺血性坏死与脑软化所致,主要症状是颅内压上升,出现眩晕、复视,偏身感觉发生障碍,疾病快速进展,有很高的后遗症风险,如果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就会诱发偏瘫、昏迷,严重可危及生命[1]。本文选取8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益气活血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 中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患者家属知情。排除标准:严重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者;精神疾病者;全身免疫性疾病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61.5±10.8)岁。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8.5±13.1)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给予对症支持,脑细胞修复,调节血糖水平,保持酸碱度、水与电解质的稳定;同时静脉滴注50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或静脉滴注400 mg血塞通(冻干),1次/d;待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后实施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益气活血法治疗,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组方:赤芍药、川芎、桃仁、水蛭、红花各10 g,党参、当归、地龙、路路通各15 g,黄芪120 g,上述诸药用水浸泡,煎煮500 ml药汁,分早晚两次服用,1剂/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选择 NIHSS 评分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运用FMA评分、BI指数评估两组治疗前后运动状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判定标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91%~100%,病残等级为0级,代表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46%~90%,病残等级1~3级,代表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18%~45%,代表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或上升≥18%,甚至死亡,视为无效[2]。总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还有研究提出了控制泛醌处流量的调节机制。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改变AOX蛋白的数量来控制从泛醌处溢流到交替途径的流量,从而进行粗略调节,而还原泛醌的水平则反应AOX的表达情况;二是通过AOX活性的改变来调控泛醌库的氧化还原的平衡、AOX分子内二硫键的状态、激活剂的浓度等因子,从而进行精确调控。然而AOX活性的调控相当复杂,因此AOX在不同果蔬中具体的运行调节机制仍有待研究。
庭中的花再未开过,也可能是坛子少了的缘故。老爷爷把剩下的几坛花放在一旁的小架子上,那几坛花再未开过,没过几天那几坛花也不见了。行人来来往往地走着,阳台上还有一个身影,弓着背坐在阳台上,那景象似乎和以前一样,却又有些不一样——安静了,花也没了。
临床上把脑梗死划分为栓塞型与非栓塞型两种类型。非栓塞型脑梗死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主要包括以下:①动脉发生硬化。患者的年龄、饮食习惯等原因会使患者动脉血管壁产生斑块,随着疾病的进展最终产生血栓;②高血压。因为高血压的存在,致使动脉血管发生透明变性,同时动脉内膜产生破裂,最终血小板凝聚到血管壁上,既而血栓产生;③机械压迫。如果患者脑血管外部存在肿瘤,就会一直压迫脑血管,这就加大脑血管出现阻塞的风险,最终引发脑梗死;④动脉炎。动脉炎会改变患者血管壁性质,致其发生病变,血管腔逐渐变狭窄,最终导致血栓产生。尽管目前医疗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医疗水平也获得很大提升,也显著提高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更好确保部分脑梗死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临床实践发现,采用西药治疗脑梗死预后不太理想。伴随中医的不断发展,临床研究人士更多关注采用中医治疗脑梗死,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
1102 粒状头样蛋白 2 下调诱导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肿瘤细胞对吉非替尼耐药 洪永刚,郝立强,毕峰瑞,颜宏利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FMA评分及BI指数对比(,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FMA评分及BI指数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脑梗死属于比较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死率与致残率均较高,发病急,快速进展,主要患病群体为中老年人。临床上将脑梗死又称作缺血性脑卒中,其病理机制是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脑血管变狭窄,发生闭塞,或产生血栓,致使脑组织供血停滞,最终脑细胞产生缺氧、缺血现象,引发脑梗死[3]。脑梗死会直接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FMA评分及BI指数对比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FMA评分、BI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FMA评分、BI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从中医学角度分析,脑梗死归属到“中风”的范围,中医认为致病因素为“虚”所致。由于患者的肝肾功能下降,其机体的血液运行、精气循环受到很大影响,既而诱发血液淤积,血管被阻塞,再加上外部因素影响,最终脑梗死产生[4]。临床实践研究发现,患者患病后通常还有清楚的意识,也就是说大部分患者属于风中经络。事实上,早在唐宋之前中医就认为中风主要是“外风”,典型表征是 “内虚邪中”,而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很早就有相关记载。大部分患者患病后都要长时间卧床休息,这样就会加重中气受损的情况。脑梗死有以上特点,所以治疗原则为增补元气,增强脾脏功能,从而扩大患者脑血管,抑制血小板凝聚,既而有效治疗脑梗死。比较有代表性的脑血管病症就是急性脑梗死,疾病有着极大的危害性,一旦不能妥当处置就会致患者死亡。产生急性脑梗死是诸多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导致动脉脑血管发生病变,使血管被阻塞,变狭窄,并产生粥样硬化,致使患者脑组织缺少足够血液,最终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坏死,严重削弱患者的行为能力、思维功能,所以,临床医护人员需要高度重视。研究指出,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除此以外,选择治疗药物至关重要。
两旁是巨大的成堆的花篮,头顶的吊灯晃得人头晕目眩。当然都是虚拟零件的成果。排着队进入会场,同事们兴高采烈,眼角眉梢抑制不住喜悦之情。她也心潮澎湃难以自已,在乱哄哄的队伍中拥挤着尖叫着。年终奖的评比即将公示,此时高兴才是应该的主情绪,热烈的反应才是好员工的证明。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尽早给予针对性治疗,可以让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显著下降,转变预后。气虚血瘀归属于进展种类的中风病机,治疗原则是增补元气,促进血液循环,所以,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可以对机体内的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凝聚指数以及全血粘度得到有效转变,从而扩张脑血管,抑制血小板凝聚[5]。组方中的黄芪、党参可以有效增补机体所需元气,调节血流运行;而川芎、红花可以疏通筋脉,促进血液循环;路路通可以有效驱散风邪,打通血脉;水蛭则可以活络经脉,化解瘀滞,还可以转变凝血情况,防止产生血栓;上述诸药配伍,可以有效促进血液循环,驱散瘀滞,增补元气,打通经脉[6]。所以,补阳还五汤可以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FMA评分、BI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FMA评分、BI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疗效明显,对于损伤神经起到有效改善作用,提升疗效,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