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静 刘龙
摘 要: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发展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统筹城乡建设改革的重要渠道,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景观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做好景观设计工作有利于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效益。
关键词:美丽乡村;景观设计;生态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豫北地区传统村落色彩舒适度的研究”(2019-ZDJH-105)研究成果。
伴随着我国的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构建新型乡村景观建设被提上日程。美丽乡村景观设计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保护乡村文化,同时为我国的城镇化筑牢基础。但是在实际的乡村景观设计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诸多问题,乡村景观设计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反映出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应当注重的问题。
一、美丽乡村景观设计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中央中共、国务院越来越注重乡村建设,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全国各地积极响应。美丽乡村景观设计是每个地区在建设过程中都必须注重的问题,但是由于经济、交通、技术等方面的限制,美丽乡村景观设计的落实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国的城镇化建设经历了起步、发展阶段,现处于加速阶段。起步阶段的城镇化建设是在改革开放前的一段实践,具有自发性并且发展缓慢;发展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这一阶段我国城镇化建设总体上呈现平稳的高速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加速阶段,发展重心转向乡村建设[1]。乡村景观主要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部分,乡村景观设计要求能够合理利用当地乡村区域特色营造出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活环境,因此研究美丽乡村景观设计有利于优化乡村的居住环境,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美丽乡村景观设计原则
在进行美丽乡村景观设计中,必须坚持生态保护原则、人文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经济性原则,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乡村景观设计的作用。
(一)坚持生态保护原则
生态景观设计是乡村景观设计中的重要一部分,在设计乡村景观时应当时刻注意不能够破坏乡村原有的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为人类生活的各方面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源,例如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水分。脱离了自然生态环境,人类生活将会陷入无尽的苦难之中。因此乡村景观设计必须尊重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在乡村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造和保护,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人类建设与自然环境保护充分结合,在自然中建设美丽乡村,创造美好乡村居住环境。
(二)坚持人文性原则
自然生态属于自然,而地域文化风俗则属于人文,它们都应当得到适当合理的保护。由于地域、民族之间的差异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文化历经千年的沉淀,展现了不同的地域或民族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是每个地区民众的共有精神财富,因此在进行美丽乡村景观设计时,应当注重保留优秀的地域文化和风俗特色,不能在景观建设的过程中丢失了乡村原有的文化内涵。除此之外,景观设计还应当通过自己的特性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精神,并在此基础之上利用当地的特色活动不断丰富当地的文化生活,创造更佳的文化培养环境。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适用于社会建设的各方面,美丽乡村景观设计同样也不例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在为我国带来许多经济发展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生态问题,由于之前的发展策略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在追求经济效益时牺牲了生态效益。目前乡村作为我国城镇化建设中新的重点发展对象,必须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改变对乡村的粗放式发展,停止乱砍伐乱伐、随意开发荒地等行为,避免再次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乡村景观设计必须要严格规范人类在乡村中的开发行为,努力走向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健康发展道路。
(四)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优化我國乡村居住环境,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条件等。我们可以发现,美丽乡村建设中无论哪项工作都是从人民的需求出发,因此乡村景观设计同样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以人民为设计中心,尊重乡村居民的想法,努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将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五)坚持经济性原则
德国的地理学家博尔恩曾在自己的著名报告《德国乡村景观的发展》中提到,乡村景观建设应当将聚落形式的不同作为划分乡村景观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依据,重视乡村发展和环境、人口密度、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博尔恩认为经济结构是构成乡村景观的主要内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自古以来受到农业技术、自然资源、耕作方式等的深刻影响,因此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解决农业粗放性问题是乡村景观建设应当注重的重要内容。
三、美丽乡村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一)美丽乡村景观规划问题
景观规划属于景观设计中的一部分,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工作时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其一,缺乏乡村景观规划经验。我国以往的城镇化建设重心在城市,因此当下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景观规划师大多擅长城市景观规划工作,缺乏对乡村实地的考察以及实际规划乡村景观的经验,因此在对乡村进行景观规划时,往往会按照以往规划城市的模式规划乡村。但实际上乡村景观规划和城市景观规划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将规划城市景观的一套方法或者模式照搬到乡村景观规划中是不适合的。因此景观规划师在规划乡村景观时应当尊重当地乡村的原生文化和生态环境原貌,在进行规划工作之前先做好实地考察工作,充分了解当地乡村各方面的构造和当地的文化氛围,这样才能在正式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时有理有据,具有针对性。
其二,乡村居民缺乏正确的观念思想。前文提到乡村景观设计要尊重当地乡村人民的意见,但是由于信息的闭塞、观念的落后,大部分乡村居民十分向往城市景观环境,认为城市中的高楼大厦、中央公园、洋房硬地等才是最佳的居住环境。但是这都脱离了乡村原本的自然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了乡村景观原本该有的宁静美好的风格特色,忽视了乡土文化的美好内涵和乡村建设自身的价值所在,是不符合乡村发展的实际,与乡村景观设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目的背道而驰,没有认识到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所代表的价值理念、建筑形式和居住标准是不同的。因此为了美丽乡村景观设计工作的更好开展,要对乡村居民进行乡村景观建设正确意识的宣传,努力向乡村居民普及城市景观建设和乡村景观建设的区别。
(二)乡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开发一定的乡村资源,但是在乡村建设中,乡村工业化的不合理推进以及乡村旅游的无组织开发导致目前乡村生态环境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乡村生态环境资源作为乡村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开发资源也应当合理保护,无论是利用还是保护都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和思想观念。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对乡村中的建筑体系等乡村固有的景观形态实际上不应当进行大的变动,而应当在保护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景观规划,使得乡村中的生态环境资源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柱。
(三)美丽乡村景观设计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
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乡村景观规划发展历史较早,已经开发出了较为完整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体系,其内容主要有乡村生态环境条件评价,乡村经济结构及地区布局,乡村土地利用及其变化,乡村人口密度,文化水平对乡村景观的影响,乡村景观类型及其主要特点、形成过程及变化趋势等[2]。而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研究乡村景观规划,由于缺乏经验和完善的理论体系,我国美丽乡村建设走了一些弯路。在近些年来研究人员的努力下,我国在景观生态学的应用性研究上逐步有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乡村生态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上还缺乏系统的研究。社會的迅速发展对我国城农村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冲击。由于需要满足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庞大需求,而缺乏时间和实践进行充分的考量,大部分乡村在从传统的农业景观向现代农业景观的转变过程中接受了大量新事物,例如农作机械、农药化肥等。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农村的景观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出现了许多发展问题,如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和耕地破坏等,这警示我们必须要尽快运用科学的景观规划方法和理论对乡村景观进行整体的规划。
综上所述,美丽乡村建设是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点内容,而景观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任务。在近些年来的发展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到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提高了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优化了乡村的居住环境等,但是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乡村发展的现实状况,思想意识存在偏差,实践经验不足等原因美丽乡村景观建设的实际效果还未能够发挥到极致,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乡村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参与乡村景观设计的相关人员应当结合以往的设计经验,总结自己的不足,做好完善的工作准备,实现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娴.“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6):136-137.
[3]刘甜田,叶喜.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研究[J].绿色科技,2016(5):143-145.
作者简介:
李文静,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风景园林。
刘龙(通讯作者),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实验中心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环境设计、风景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