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传统明清民居建筑设计美学

2020-10-10 02:51余心怡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美学特征空间布局

余心怡

摘 要:文章以安庆市赵朴初故居为例,以修复后的故居的建筑布局和绿化设计研究为切入点,关注传统民居所在区域空间肌理,乃至对城市历史的延续与文化传承,在阅读大量地方志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区位、人文、布局、空间、材质等角度出发,得到该场地的美学设计结论,总结解读徽州传统明清民居设计美学,并以调研实例作为补充。

关键词:徽派建筑;美学特征;空间布局;人文特色;赵朴初故居

建筑是人力、物力凝结的一定场地内的单位围合,它不仅是人文精神的承载体,也是建设技术的集中表现物,一个时期的建筑,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时代的审美性、人文性、智慧性、地域性的发展。笔者在大学本科期间开展了对安庆市赵朴初故居的调研项目,赵朴初故居位于长江中下游城市、长江文化传承纽带——安庆。

在安庆市区,有两条以英雄名命名的街道相邻,分别为吴越街及锡麟街,而在这两条南北方向的街道之间有一条东西向的狭窄街道——天台里街。1907年,赵朴初就出生在天台里街的“世太史第”。建筑初始建于明万历年,为刘尚志私宅。清同治三年被赵畇购于赵氏族中,稍为修葺始为赵氏府第,因家中自赵文楷始,赵畇、赵继元、赵曾重四代皆为翰林,故史称“世太史第”。

一、建筑所在区域空间肌理

城市空间肌理的实体结构包括街巷肌理和建筑肌理。肌理的形态特征影响着所在区域整体的空间形制与风格,丰富与细腻的肌理塑造整片区域的特殊性、地域性、归属感,是涵养城市建筑与景观视觉的重要组织形态。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将环境意象归纳分析为个性、结构和意义。它既可以是遗留的历史古建筑构成也可以是新建现代城市空间布局,都承载着当下时代的文化底蕴和空间发展,是特定时期内审美和技术相结合的人工产物,城市记忆则隐匿于其中。

街巷排布肌理是空间肌理的纹路,如同年轮的刻度承载着历史人文情感,街巷的排布线条展现着城市历史地段的组织结构。从新旧街巷的交织对比中可以感受到古今时空相互穿插融合的张力与纵深。从建筑排布层面来看,街巷肌理即为区域建筑底图;从建筑关系层面而言,街巷肌理即为空间尺度的各要素集合。例如天台里街所在街区(图1),位于安庆市旧城区市中心,相邻人民路,为市内人流量最密集的街道,商业氛围浓厚,而在其街道背后,隐匿着一处环境清雅幽静的明清古建筑群,建筑融合北方建筑的粗犷肌理及南方徽派建筑主体结构的细腻,具有十分浓郁的地域性和丰富的艺术价值、人文历史价值,亦是安徽省内保存较为完整的一组历史建筑群,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

赵朴初故居周边街道狭窄(图2),整体环境稍老旧,小区多为改造项目,故居坐落其间,展现出丰富的视觉特点及文化氛围,共同塑造出天台里街道环线极富特色的空间肌理。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历史建筑的合理留存如何与现代建筑空间相融整合、满足现代城市功能性需要又继承发展传统历史文化是亟需解决的着力点。

二、赵朴初先生与故居建筑特色

赵朴初先生,安徽安庆人,是伟大的社会活动家,曾任第九届全国政协会副主席,也是中国佛教协会的会长。在他的峥嵘岁月中,一直孜孜不倦为全人类的幸福谋福祉,振兴中华,与共产党亲密无间,风雨同舟,在教育、卫生建设中赵朴初先生从未停下脚步,不断追寻真理。

其故居南临天台里街,总建筑群坐北朝南,东西长约42米,南北宽约84米,占地面积为4463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773平方米。建筑前为花崗石铺地广场,作为停车区域,上置赵家古井,勾栏雕花,造型别致。建筑外墙为青砖勾缝清水墙,质朴敦实,砖墙瓦顶,明朗素雅。建筑主体分东西两轴依次排列,东为四进,西有三进,共七进,每进衔接皆以天井起采光、承檐水之用。于西侧有后花园一处,称为“遂园”,占地约1300平方米。

(一)各进建筑风貌肌理

对传统风貌建筑采用修缮改造的方式,维持建筑格局原貌,提升整体景观完整性,对建筑室内局部进行合理的功能置换使得赵朴初故居住宅设计中注重人文精神的传承性且满足现代日常功能性需求。砖雕、石雕、木雕工艺精彩绝伦,巧夺天工,充分体现徽派传统“三雕”技术。建筑群入门即为东一进(图3),建筑外墙为磨砖对缝,左右外墙立面各嵌入一块圆形“五福捧寿”图案砖雕。门楣上镶阳刻楷书橫匾为“世太史第”,两侧楹联为“江山如画”“物我同春”。白石门框雕鸾刻凤,细腻别致。门前廊为鹤颈轩顶,穿插别致花纹。

东二进为赵朴初先生瞻仰厅,与东一进以回廊衔接。建筑大厅立赵朴初半身铜像,铜像背后的屏墙上端悬挂着李鸿章所题写的“四代翰林”金字匾牌,建筑构架为民间抬梁式结构,具有建筑美学,用材敦厚,更显庄重。 东三进为赵朴初生平展,共有两层,上为阁楼,下为厢房,此进配以雕花门窗,更显精致,一层门厅以平棊顶雕刻以“五福捧寿”图案。东四进(图4)同样为两层,两层皆为赵朴初先生生平起居室还原,楼上为抬梁式结构,五架梁与三架梁间用柁墩作垫木,顶为彻上明造,暴露梁架,东西两侧以骑楼相连接。一层中堂为平棊顶,地面铺青灰色磨面方砖,厢房地面铺木地板。此进梁柱用材敦厚,门窗雕刻精美,起居陈列古朴典雅,富有生活气息。西一进为学术报告厅,西二进为赵朴初故居书画展,陈列全国各地投稿人为纪念赵朴初先生的书画作品,西一进与东二进以及西二进与东三进基本构成、建成时间、地面铺装相似。西三进为二层阁楼,建成时间稍晚于其他进,现为故居办公行政室,抬梁式结构。

(二)“遂园”花园设计剖析

花园修复设计以现场勘测、考古研究、寻访老人为依据,配合“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理念,秉承明清江南私家园林设计原则进行设计,对植物以季相和搭配层面进行整体配置,因地制宜,通过凿池引水、植树造景等造园手法,营造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氛围。

1.园林建筑层面而言

花园西侧空间安插34米长碑廊,单坡顶为船篷轩结构,空间将视觉引向建筑主体群落。碑廊上雕刻赵朴初先生的诗词作品,向参观者展示赵朴初先生的诗词成就和精神内涵。

池水旁边安插一处六角亭,朴素淡雅,临水而建,凭栏环顾,林池之景尽收眼底,虫鸣鸟叫,池水潺潺,坐岸听涛,好一派诗情画意动人之景。

2.植物配置层面而言

按照季相与意蕴配置使人具有不同层次观景感受的植物,突出园林的传统意境,彰显文化内涵(图5)。春季海棠、迎春斗艳,竞相绽放;夏季梧桐、合欢、玉兰树挺立,蝉鸣夏池意境深远;秋季赏枫嗅桂,一叶知秋,岂不快哉;冬季苍松翠竹,傲骨挺拔,寒冬积翠。

其中搭配梅花、天竺葵、栀子,美丽多姿,东四进墙角种植芭蕉,营造雨打芭蕉之景。

三、赵朴初故居的保护利用价值

名人故居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承载着其形成之初至今所有的文化变迁及人物变故。踏入厚重的石门之后却仿佛时光倒流,扑面的是历史质感,抚平来者内心的燥热,百年间的风云变幻,此刻化为明月清风。

“世太史第”建筑敦厚宏伟,精雕细琢,花繁叶茂,流水潺潺。随着游走路径的深入,仿佛走进赵朴初的生平,了解他的一生,感受到其家族的生生不息。建筑主体结构延续明清典型徽派建筑形式,室内布局经后期功能性改造遵循逻辑性、故事性、科学性,妥善进行了功能置换,使得古建筑与现代展示空间合理融合,营造出建筑美学与现代美学的和谐共鸣,使游客在探寻建筑风貌的同时感悟赵朴初先生的博学明辨乃至赵氏家族的繁荣变迁。院落中的植物不知道有哪些陪伴过那些历史人物的朝朝暮暮,又或是在无常的因缘中变迁着,如同主要人物赵朴初与故居一样承载着历史。传统民居的宣传和维护,可让其中寄寓的精神流传下去,如赵朴初一生的追求,荡漾在故居的小院里,也荡漾在盈盈的时光中。

同时,“世太史第”还是安庆市精神文明地标式名片,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安庆市历史文化精神载体,承担着为南来北往游客普及爱国教育的宣传职能,作为建筑文化历史遗迹的重要构成部分,起着历史文化的宣扬与延续作用。作为安庆市典型的建筑文化设施,其有助于人们了解本城市的悠久徽派文化,陶冶情操,并塑造自身在长江文化传承纽带中的重要角色。

四、结语

剖析和研究赵朴初故居的建筑价值和人文价值,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延续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同时赵朴初故居作为安庆市文化瑰宝也能使城市文化风貌得到突出展现,活跃安庆市民文化生活,对拉动安庆市旅游市场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LYNCH K.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曹宗美.世太史第 赵朴初故居:古建与园林艺术特色及成因[J].收藏界,2019(6).

[3]汪永紅.赵朴初故居花园设计简介[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4(2).

[4]单霁翔.历史文化街区保护[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5.

[5]舒乙.重视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开掘[J].北京观察,2003(10).

[6]王小斌.徽州民居营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9).

[7]何苗.徽州传统聚落与建筑空间形制及其文化价值观探析[D].北方工业大学,2017.

[8]李传玺.安庆赵朴初故居修复小记[J].中国统一战线,2004(7).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

猜你喜欢
美学特征空间布局
前置化空间布局,龙湖驱动TOD的未来模式
浅析美术馆建筑的选址与空间布局
黄山市屯溪区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局
姑臧城空间布局与五凉河西政治
空间布局图
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现代审美变迁浅论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美学规划探析
基于市场导向下的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