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背景下民办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研究

2020-10-10 01:19程文明
江科学术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车辆改革

易 星 张 云 程文明

(江西科技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8)

随着传感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汽车产业朝着智能网联、新能源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各汽车企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类型也随之发生改变,这就要求高校对汽车专业的建设进行改革与创新,培养满足汽车企业需求的人才[1-2]。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民办高校而言,如何对汽车专业建设进行改革与创新,直接关乎学生将来在汽车企业就业的竞争能力,间接地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和办学规模。

专业认证是一种以毕业出口要求和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估,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的重要依据。早在20 世纪60年代,美国的社区学院、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以及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从地方产业的发展出发,注重培养理论扎实、应用与创新能力兼备的工程人才。专业认证在西方国家的高校专业建设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3-4]。近年来,专业认证在国内高校汽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开展了不少研究,但是民办高校涉及的较少。刘显贵等[5]以汽车产业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产业需求的适应性工程人才,其实践经验给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提供一定借鉴。王志新等[6]以高职院校为例,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索汽车类专业的培养模式。王斌聚[7]焦智能网联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根据汽车产业新的发展方向,研究适合汽车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高伟、周冠等[8-9]以专业认证理念为导向,根据专业认证要求,分析学校车辆工程专业发展情况,通过调查研究,从人才培养方案、理论与实践教学等方面,构建与专业认证和行业需求相符的人才培养模式。陈宝[10]从新工科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出发,分析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遇到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合理匹配矛盾等问题,构建了实践型教学的体系和方法,探索实践结构表明,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高。汪选要等[11]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考虑地方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培养质量,从课程体系优化、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学生毕业要求制定等方面出发,搭建了一种闭环控制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胡钧铭等[12]结合专业办学定位和认证标准,分析车辆工程专业实验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评估改进等系列化实验教育改革,结果获得学生认可。

综上相关研究,本文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相关标准,以江西科技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为例,研究民办高校的专业建设改革。

一、民办高校车辆专业建设问题分析

民办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办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江西科技学院为例,该校作为江西省民办高校的的领头羊,连续多年在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车辆工程专业是江西科技学院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在政策保障、设施投入等方面均占有一定的优势。然而从该专业建设的现状分析,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汽车产业朝着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方向的转型发展,现有的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已经不能与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课程体系、学分设置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存在一定出入。

(二)师资队伍与硬件设施

师资队伍方面,教师职称和学历分布不合理,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还不够,目前讲师及以下职称的教师偏多;硬件设施方面,实验实训器材、设备还有待新增,部分器材设备更新不及时。

(三)应用及创新实践

对口的实践基地还不够,当前主要集中于校内传统的汽车实验实训室,及校外汽车4S店,汽车主机厂、零部件厂等对口实践基地还很匮乏;此外,学生对汽车科技创新、科学研究等创新实践不积极,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考虑专业认证的民办高校车辆专业建设改革

(一)改革总体思路及方案

分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及汽车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结合学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现状,制定专业认证背景下民办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改革总体思路及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专业认证背景下民办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改革总体思路及方案

根据总体思路及方案,首先,充分解读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和机械类专业补充标准,调研当前汽车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方向,结合学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现状,找出其差距和不足;然后,依据车辆工程专业现状与工程认证标准和企业人才需求方向之间的差距和不足,对该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重点从师生团队建设、硬件设施配置、理论课程教学、应用创新实践四个方面进行实施。最后,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毕业设计成绩、科技创新成果、考研就业率等方面进行多角度评价与对比,并由此形成循环、可持续的专业建设改革机制。

(二)重点实施内容

1.师生团队建设。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软件实力,教师团队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个人教学、科研水平,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本研究从两方面开展团队建设改革:(1)分析现有汽车专业教师的职称、学历、专长、年龄等因素,吸引其他专业教师加入,弥补专业知识的空白区,提炼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并从班级群体中选拔学习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的学生组成学生团队,组建一支师生共同参与、结构层次分明、核心队员稳定的教学与科研团队;(2)通过学术交流、企业调研,掌握汽车行业动态和人才需求,加强教学与科研融合的探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提高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以及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从而提升整个师生团队的质量。

2.硬件设施配置。硬件配置是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提供坚实的后盾。认证标准在支持条件方面指明,学校在实验实训室、创新实践基地、计算机网络资源等硬件设施上要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研。根据现有硬件配置现状,从两方面提出硬件设施的更新与完善:(1)整合现有硬件教学资源,分类有序管理,提高实验实训室、实践基地的利用率,剔除并更新已损坏或淘汰的仪器设备,根据车辆专业人才培养所需,引进相关新设备、新仪器;(2)合理规划理论与实践教学场地,如学院科研科创基地,细分教师科研区、学生科创区、会议讨论区等,提高场地的规范化和多样化,进一步提升教学资源的配置和管理。

3.理论课程教学。理论教学是使学生掌握好专业理论知识的首要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实践教学的铺垫。理论教学方面主要从教学大纲修订、课程改革、考试改革等方面进行相关改进:(1)教学大纲修订,在课程传统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汽车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更新和完善课程内容和考核考核方式。(2)课程改革,以OBE 教学理念为指导,注重成果输出为导向,通过任务驱动、翻转课堂、模块化教学等方法改变教学模式,转变学生学习理念,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3)实施“1+X+Y”考试改革,其中,1为终结性考核;X为过程性考核,包括:到课率、阶段测评、作业、读书(课堂)笔记、课堂表现等其他考核项;Y 为终结性考核的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

4.应用创新实践。实践环节是检验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实践环节能够巩固和弥补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实践环节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改革:(1)校内实践,紧密结合汽车企业人才需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进课程实验、课程设计、金工实习、毕业设计等基础应用实践环节;侧重创新实践环节的改革,引导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带领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发表科技论文、申报知识产权等系列创新实践活动。(2)校外实践,加强与汽车零部件与主机厂、通信公司、电子公司等对口企业的洽谈,促进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对口的实习岗位,让学生在实际生产岗位中检验所学专业知识及掌握的专业技能。

(三)改革成效分析

经过近四年的建设,车辆工程专业结合专业认证标准相关要求,围绕师生团队建设、硬件设施配置、理论课程教学、应用创新实践四方面开展了专业建设改革实践,获得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支持,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具体如下:

1.成立了一支师生共同参与的科研科创团队,包括青年骨干教师10余人、本专科学生15余人,其中,仅团队就新增4位教师获得中级及以上职称,该团队已获批“南昌市汽车动力学及其控制知识创新团队”建设支持;

2.最新购置了主动悬架试验台1套、轮毂电机小车台架1 套、各类电子元器件等仪器设备,并将学院J8栋204室打造成为学院的科研与科创基地,更新和丰富了学生应用和创新实践的硬件设施条件。

3.教师的科研、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有更大突破。学院教师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多项,其中代表性的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 项、江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1 项;学生在大学生“挑战杯”、智能车竞速赛、汽车创新设计赛等各级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奖40 余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学生项目5余项,学生授权实用新型等知识产权10余项,学生成果相比改革前提高近30%。

4.学生培养质量得到了较好的提升和改善。校外实践基地方面,新增了江铃新能源、秦川电器、华勤电子等企业的校企合作,扩大了校企合作范围;学生考研方面,考研上线率逐年递增,2020年上线率超过70%,许多学生被南昌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水平高校录取;学生就业方面,增加了在江铃股份、澳汰尔等知名企业的就业人数,对比改革实践前,学生的就业率有了明显提高。

三、结论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相关要求,以江西科技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为例,研究其专业建设改革问题,重点从师生团队建设、硬件设施配置、理论课程教学、应用创新实践四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经过近四年的探索,组建了师生共同参与的创新实践团队,更新并丰富了相关硬件设备,扩大了校企合作单位的数量,提高了教师科研与学生科技创新的水平和能力,学生的考研和就业率得到了有效提升,进一步改善了学生的培养质量。本研究为民办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提供了相应有效、可行的思路和经验,为其他专业建设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车辆改革
改革之路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车辆
改革备忘
冬天路滑 远离车辆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改革创新(二)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
瞧,那些改革推手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