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中心城区品牌便利店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0-10-10 00:30:02管欣程昝张云彬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主城区合肥市便利店

管欣,程昝,张云彬

(1.安徽农业大学 林学与园林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2.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水环境分院,江苏 南京 210000)

0 引言

商业空间的分布情况对城市经济活动以及居民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城市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1]。商业中便利店这一类型是对居民生活影响较为明显的新兴空间,其主要功能是为居民提供日常用品购买的便利服务,以满足当今的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方式。中心城区作为地区商业活动的核心节点,便利店的迅速发展使得中心城区的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

21 世纪我国的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实体零售行业普遍受到影响,却促进了便利店的持续增长。便利店是唯一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实体零售空间,其强劲的增长趋势吸引了大量的市场资本。纵观近几年,我国便利店空间的增长率在2018 年达到17%,市场规模超过1 900 亿元,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百货商店和超市等实体零售业[2]。因此,研究便利店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背后影响因素和内在逻辑,对于城市各实体商业的合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

当前国内对于便利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区位选择及运营模式上,对整体空间分布以及形成机制的探讨较少。李雪等在《上海市品牌便利店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运用空间回归分析法分析了上海市品牌便利店的空间分布,以及人口密度、道路密度、商铺售价对于品牌便利店空间分布的影响。本文基于合肥市中心城区便利的POI数据,通过GIS 空间分析方法和生态位理论,探寻品牌便利店街道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背后的影响机制,以期为合肥市商业空间布局提供指导性意见,指导城市的科学发展。

1 研究区域、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

本文以合肥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中心城区是以城市主城区为主体,并包括邻近各功能组团的城市发展核心地区。品牌便利店多分布于城市的中心城区内部,因此选择合肥市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区域更能体现品牌便利店的分布特征[4]。合肥作为安徽省省会,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江淮小邑,到改革开放后的科教基地,再到21 世纪的全国科研教育中心,合肥呈现出快速良好的态势发展。

图1 合肥市中心城区范围

1.2 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便利店指以经营即时性商品或服务为主,其第一宗旨是满足便利性需求,是一种基于自选式购物方式的小型零售店。便利店根据是否加盟品牌连锁可分为个体便利店与品牌便利店两类,而品牌便利店因加盟成本较高,受品牌制约等因素,在选址时考虑得更为周全、客观[4],因此本文以合肥市主城区品牌便利店为研究对象。

合肥市品牌便利店数据类型主要以POI 的形式存在,POI 即“Point of Interest”(兴趣点),是一种简洁的点状数据,代表真实地理实体。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一个POI 可以是餐馆、酒店、公司或居住区等任一类型[5]。本文研究以百度地图作为数据源,利用“迈高图”提供的“POI 查询”工具,获取合肥市品牌便利店POI 网点。而品牌便利店的筛选则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发布的2019 中国连锁百强名单中的便利店品牌为标准,最后得到了297 个样本数据,以期比较准确地反映合肥市主城区便利店空间的特点。

1.3 研究方法

主要通过文本分析、数理统计分析和GIS 空间分析等方法以及生态位理论对品牌便利店的空间分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其中文本分析主要是在POI 信息的基础上挖掘提取便利店的其他相关信息,如便利店服务对象、地址、电话、行政区划等。数理统计分析则通过SPSS 软件分析品牌便利店各类属性数据的相关性。空间分析方法包括核密度分析、近邻分析、空间相关性分析、缓冲区分析,分别从分布形态、集聚和邻域特征等方面对合肥市中心城区品牌便利店的空间格局和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生态位理论则可从生态位资源、生态位竞争及生态位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

2 合肥市主城区品牌便利店空间分布特征

2.1 整体呈现“中北部密度高的分散型多核心结构”分布特征

合肥市中心城区品牌便利店的空间分布呈现分散型多核心结构。依据核密度分析结果,品牌便利店的空间分布形成了6 个高密度区、16 个中密度区,但各自分散,没有形成高密度的连绵区,且大部分都分布在合肥市中心城区的中部偏北。

品牌便利店的分布与城市空间格局有较大的关系,合肥市中心城区空间格局的提取主要参考百度的人群分布热力图以及合肥市总体规划中对于主城区空间格局的划分。若将品牌便利店分布情况与合肥市主城区空间格局对比可知,品牌便利店主要围绕老城区主核心、政务区次核心与滨湖新区次核心分布,且在三个核心圈层内分布的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在老城区核心圈层内呈核心-边缘的分布特征,由于老城区圈层内用地开发强度高,人口较为密集,因此品牌便利店在老城区中心至较外的圈层中分布相对均匀,距离衰减效应不明显,只有在老城区圈层边缘地带品牌便利店分布数量才明显减少。而在政务区次核心圈层内,品牌便利店较为均匀,即使在边缘也没有明显的数量变化,这是因为政务区次核心圈层离老城区主核心圈层较近,边缘效应被抵消。在滨湖新区次核心圈层中,由于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低,因此品牌便利店分布较少且不均匀。

结合从谷歌地球获取的合肥市历史影像以及《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 年)》,确定合肥市老城区范围后可以发现,品牌便利店大部分中高密度区都围绕在老城区周边,而老城区内部品牌便利店分布较少。这是由于老城区及其周边地区作为城市“重心”交通便利、人口密度高,包含大量居住、办公用地,但老城区内部缺少高密度、高容积率的公司办公空间,因此老城区内部品牌便利店较少,而周边较多。而品牌便利店属于“扁平化”“网络化”的商业类型,不存在等级差异,且服务半径较短,过于集聚则会降低效益,因此整体分布呈分散型,没有形成中高密度的连绵区[6]。

图2 合肥市中心城区品牌便利店空间分布

图3 合肥市中心城区品牌便利店核密度分析(标注六个高密度区)

2.2 呈现邻近公司、社区等空间入口的分布特征

品牌便利店强调便利,一般会邻近其服务对象分布,因此从街区尺度对合肥市主城区品牌便利店的区位选择特征进行分析。以品牌便利店为中心,500 m 为半径筛选出周边邻近设施(社区、公司、工业园、商场等)及其出入口,并依据上一步核密度分析的结果,将品牌便利店分为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三类。

通过spss 软件对品牌便利店周边空间类型的统计分析,合肥市中心城区周边空间类型以公司办公、居住社区、行政机构、医疗机构为主。这是由于品牌便利店邻近服务对象选址,公司、居住区、行政及医疗机构是便利店主要服务对象高度长时间集聚的场所,相对而言,大型商场及其周边则很少分布品牌便利店,这是由于大型商场只有在傍晚到晚上才有高密度的人群。另外,公司办公与居住社区在其中占比极大,二者之和超过80%,是品牌便利店选址的最重要的依托空间,这是因为公司与居住区在通常情况下是人流密度最高的区域,包含着极大的便利消费需求[7]。且由于品牌便利店的服务对象对于出行距离较为敏感,因此品牌便利店通常邻近居住社区、公司办公的出入口,经统计分析,83.2%的品牌便利店位于各类空间出入口的300 m距离以内。

若根据品牌便利店核密度分析结果,且仅分析公司办公与居住社区这两类最重要的空间类型,将品牌便利店分为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三类,再分别统计不同密度区品牌便利店的周边空间占比,可以看出,随着品牌便利店分布密度的不断提高。公司办公的占比逐渐增大,低密度占比38.1%,而高密度则提升到了59.97%。相对而言居住社区的占比则不断下降,低密度的41.74%下降到了高密度的21.43。其他空间类型的占比则没有显著的变化。这是由于随着品牌便利店密度的逐渐升高,对服务人群的密度的需求也逐渐升高,一般而言单位空间公司的人流密度要高于居住区,因此随着品牌便利店分布密度的不断增加,公司办公的占比才会逐渐提高,而居住社区的占比则逐渐下降[8]。

图4 品牌便利店周边居住社区与公司办公占比

3 合肥市主城区品牌便利店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便利店作为一种商业设施,在空间分布上既受周边环境、服务对象的影响,又受其它商业设施市场竞争的影响,这种空间分布同时受环境、资源(服务对象)、竞争所影响的模式与自然界中的种群较为接近,因此可引入解释种群分布的生态位理论分析合肥市主城区品牌便利店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

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以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而生态位理论则从生态位资源、生态位竞争、生态位环境三个方面解释了种群生态位形成的原因与作用机制。因此对合肥市主城区品牌便利店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也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9]。

表1 品牌便利店周边空间统计表

表2 品牌便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3.1 生态位资源

资源是一个物种存续的根本,这对于便利店也是类似,便利店作为一种商业设施,其功能为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因此便利店所服务的对象即是其资源,服务对象的空间分布情况奠定了便利店空间分布的基础。由上文可知,合肥市主城区的品牌便利店服务对象主要为居民与办公人群,因此其服务对象的空间分布情况可由上文提取的居住、办公的POI 空间分布情况与百度地图提供的实时人群分布热力图相叠合来反映。在百度地图的实时人群分布热力图中,用颜色冷暖来反应人群密度,颜色越暖则密度越高,反之则越低。为了客观反映合肥市主城区人群空间分布情况,连续截取了一个星期每天12∶00-19∶00 的热力图,这两个时间点为便利店购物的高峰时间,能较为客观的反映便利店服务人群分布情况,并在ARCGIS 中使用栅格计算工具叠加并取其平均值,获得了能反映一般情况人群分布的热力图,并通过上文提取的居住社区及公司办公空间数据,剔除非便利店服务人群,可得合肥市中心城区品牌便利店服务人群空间分布图[10]。

将其与品牌便利店的核密度分析图在ARCGIS 中使用空间相关性分析工具比对可知,相关程度为0.87,属于强相关(相关程度0.7~1 之间为强相关)。因此服务人群作为品牌便利店的生态位资源,对品牌便利店的空间分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由图5、图6 对比可知,服务人群的空间分布与品牌便利店的空间分布极为相似,正是服务人群的空间分布决定了合肥市主城区品牌便利店呈现“中北部密度高的分散型多核心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但仍有部分区域服务对象分布情况与品牌便利店分布情况并不一致,这是由于品牌便利店的生态位竞争与环境所造成的,在下文中有进一步的阐述。

3.2 生态位竞争

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对于资源的竞争影响物种的分布,而城市中不同商业类型对市场的竞争对于其空间分布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在生态位理论中,只有生态位相近的物种之间才会对同一种资源进行竞争,产生生态位的重叠与分离从而影响物种的分布,因此分析品牌便利店的生态位竞争情况,首先要分析哪些商业类型与品牌便利店存在生态位相近[11]。由上文可知,品牌便利店满足的是便利地购买日常用品这一需求,因此存在生态位竞争的主要商业类型为个体便利店,个体便利店的空间分布情况对于品牌便利店有着较大的影响。

为了更深入地分析这一影响的情况与成因,可在ARCGIS 中先对个体便利店进行核密度分析,再将结果与品牌便利店的核密度分析结果使用栅格计算工具进行计算,二者之和可反映品牌便利店与个体便利店生态位重叠程度,二者相加后密度高的区域说明该地区品牌与个体便利店均有大量分布,存在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反之重叠程度则较低。而二者之差的则可反映品牌便利店与个体便利店的生态位分离程度,二者相减并取绝对值后,密度较高的区域则表明该地区品牌或个体便利店占主导地位,可反映品牌便利店与个体便利店的生态位分离情况[12]。

图5 品牌便利店核密度分析

图6 品牌便利店服务人群核密度分析

通过对生态位高度重叠及分离区域统分析可以发现,生态位高度重叠的区域周边空间中居住社区与公司办公两类占比较为接近,高重叠区域居住社区平均占比39.5%,公司办公平均占比40.2%,这是由于品牌便利店更倾向于服务公司办公人群,而个体便利店更倾向居住社区的人群,因此在这两类空间占比接近的区域,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而生态位高度分离的区域周边空间中居住社区与公司办公两类占比差异较大,例如徽州大道与南京路交叉口附近是典型的办公区,几乎没有居住社区。正是因为个体便利店在生态位上与品牌便利店有一定的重叠,二者争夺同样的资源,影响了品牌便利店的空间分布。

图7 生态位重叠分析

图8 生态位分离分析

3.3 生态位环境

生态系统中,物种所处环境影响物种获取资源的效率以及与其它物种竞争的能力,在城市中,不同的环境对品牌便利店的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张珣等在《北京城区商业网点空间分布与集聚特征》中认为,地价与交通是影响零售业环境的重要因素[13]。因此对品牌便利店的生态位环境分析也分为地价与交通两个方面。

地价的获取是从“房天下”网站中抓取合肥市主城区各个街道的商铺单位售价,并在ARCGIS中给街道赋值,最终得到合肥市主城区商铺单位售价分布图,并通过ARCGIS 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工具将商铺售价分布与品牌便利店核密度分析进行比对,分析商铺单位售价与品牌便利店分布的相关性。通过计算发现,品牌便利店在商铺单位售价处于中低价时处于峰值,地价较高的区域分布较少。这与加纳在1966 年提出的零售业区位地价理论相符,加纳认为随着地价的上升,零售业也呈现近邻型、社区型、地区型的等级变化,而品牌便利店属于典型的近邻型零售业,因此在地价较低的区域分布较多[14]。

交通系统为城市提供了通达的功能,为客观评价合肥市主城区道路交通的通达程度,首先采用空间句法量化分析道路交通,并以分析结果的“集成度”这一指标结合道路等级作为ARCGIS 中道路核密度分析的权重,得到合肥市主城区道路交通通达性分析结果。这一方法兼顾了拓扑通达性、道路密度、道路等级三个方面,能客观、高效地反映出道路交通的通达程度[15]。最后通过ARCGIS 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工具分析道路交通的通达程度与品牌便利店空间分布的关系。通过计算发现,在道路交通通达程度处于中等时,品牌便利店分布数量最多,通达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得品牌便利店分布数量降低,这是因为通达程度较高的区域通常也是地价较高的区域,品牌便利店作为低级的近邻型零售业无法支付高额的地价。而通达程度较低的区域通常人群分布也较少,服务人群较少,且品牌便利店一般同样的品牌采用同一的货物配送方式,较低的通达程度不利于品牌便利店商品进货。因此通达程度中等的区域品牌便利店分布较多。

图9 商铺单位售价及道路通达性对于品牌便利店数量的影响

4 结论

(1)合肥市主城区品牌便利店空间分布呈现“中北部密度高的分散型多核心结构”的特征,但相互分散并未形成连绵。

(2)合肥市主城区品牌便利店呈现邻近公司、社区等空间入口的分布特征,更倾向于靠近公司办公空间分布。

(3)服务人群作为品牌便利店的生态位资源,对品牌便利店的空间分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4)个体便利店是品牌便利店的主要生态位竞争对象,对品牌便利店的空间分布产生了重叠与分离两种影响,而影响的程度主要受便利店周边的居住社区与公司办公这两类空间占比所决定。

(5)合肥市主城区品牌便利店的空间分布受地价与交通通达性影响较大。品牌便利店在商铺售价处于中低价时处于峰值,地价较高的区域便利店分布较少,在道路交通通达性处于中等时,品牌便利店分布数量最多,通达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得品牌便利店分布数量降低。

本文虽然针对合肥品牌便利店的空间分布得出了一定的结论,但是尚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例如本文主要考虑品牌便利店线下服务,而线上配送将在未来的生活中愈发重要,可综合考虑线上线下两种模式对于其空间分布的综合影响。

猜你喜欢
主城区合肥市便利店
便利店
幼儿画刊(2023年7期)2023-07-17 03:38:28
新时期单元控规动态维护探索实践——以龙岩主城区为例
醒狮
一克拉便利店
中国宝玉石(2021年5期)2021-11-18 07:42:26
季付荣:肩上扛着便利店
送你一盆小多肉
合肥市朝霞小学
换汤不换药的樽享便利店
西安主城区砂层工程地质特征分析
主城区重要道路围挡施工交通组织研究
工业设计(2016年1期)2016-05-04 03:5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