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代香港悬疑电影看电影中的人物塑造

2020-10-09 13:27叶可心
艺术大观 2020年21期
关键词:人物塑造

叶可心

摘 要:在电影中,对人物的塑造和刻画是评判电影优秀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以类型化为特征的香港悬疑电影中,情节推动给予观众抽丝剥茧的感觉,此时人物是否丰满、立体、真实则对情节的悬疑性起到了较大的影响作用。从《犯罪现场》《扫毒2》《反贪风暴4》可分析出不同的香港悬疑电影对人物刻画的优劣,从人物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旨在对当代电影人物塑造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香港悬疑电影;人物塑造;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

中图分类号:J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1-00-02

《扫毒2》《反贪风暴4》《犯罪现场》为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三部香港悬疑电影,累计票房均超过2亿,但豆瓣评分和口碑却不尽相同。《扫毒2》《反贪风暴4》豆瓣评分均仅为6.0分;而《犯罪现场》评分为7分,微博大V推荐度达到了74%。这其中,电影人物形象的复杂丰满程度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非黑即白、形象单一”是部分观众对《扫毒2》和《反贪风暴4》中主角形象的评价,而《犯罪现场》中各个人物的难以捉摸、推理困难、悬念四伏让观众感受到了人物形象的饱满和多面性,对人物性格的挖掘有较大的优势。而这一切,可从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三方面进行分析。人是复杂、全面、丰满的,真实的世界,是一个由真实地走在善恶之间的人们构成的不是非好即坏的世界。

三重属性的交织和互相作用,产生了多面的“人”。笔者将在本文中,以《犯罪现场》中的人物塑造为优秀案例,以及《扫毒2》《反贪风暴4》中人物刻画的欠缺为典型,分析电影中的人物塑造。

一、电影人物的自然属性

人具有自然性,人的自然性是人物三重属性中的第一个层面,也是最基础的层面。人不能离开自然有机体而单独存在。“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了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因此,把人的自然属性等同于动物性、抹杀在自然方面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是错误的,同时认为人仅仅拥有自然属性的观点也是不科学的。古希腊时期就曾提出“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的观点,人是动物的生命体,有基本生命活动的特征,可同时人又是政治的动物。电影中优秀的人物塑造,可刻画出人物自然属性中“兽性”与“人性”的共存。[1]

在电影《犯罪现场》中,犯罪头目汪新元作为一名悍匪,穷凶极恶,在江湖上行走,抢夺无数,直接造成了“珠宝抢劫惨案”,而他的这一切是为了拥有更多的钱财,满足自己的物质生活欲望,这就体现了他的生物属性,即“兽性”。而面对怀孕的兄弟妻子时,悍匪汪新元为了救助她而未及时逃跑。这时他所反映出来的“人性”,就体现在对女性、对新生命的保护和关爱,此时他不再是无恶不赦的贪婪的“野兽”,而是保护弱者、敬畏新生命的“人”,他散发出了人性的光芒,直击观众内心。面对警察,他一直在逃跑,当人为的火灾来临时,他并不想落到警察手中,但他依然首先完成了救助怀孕女子的使命,之后才飞速逃跑。这种矛盾的内心,挣扎的人性,使这个人物开始鮮活起来,使荧幕形象更为真实。

而在电影《反贪风暴4》中,对主角黄元元的人物形象塑造就相对单一。他作为一个富二代,拉帮结派、无视法律,勒令强拆撞死人,锤人脚趾不眨眼,已然成魔。在牢狱中,他已由一个富二代转化为“混混老大”的角色,在影片对他的呈现中,对“恶”的描绘笔墨过多,让观众可以轻易地将他归为确定的“坏人”的形象,希望他早日被打败,他的身上体现不出明显的“人性摆脱兽性”的地方,因此会让部分观众觉得稍显单一,不够丰满。

二、电影人物的社会属性

人的存在状态是社会性状态,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人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存在在与他人的关系之中,包括政治关系、经济关系、伦理关系等等。社会关系是人在生活中处在的具体关系的抽象化表达,也是人区分于动物的根本属性。

社会属性决定了自然属性的形成和完善,决定了精神属性的产生和发展,因此成为人的本质属性。在香港悬疑电影中,人的社会属性最为直观地体现出人物形象的复杂,也通过社会关系可以为人的各种矛盾行为做出解释。

在《犯罪现场》中,当悍匪头目汪新元住进女房东丁喜悦的家中后,汪新元与女房东产生了联系,多了一层社会关系。一开始他对女房东的帮助和温情带有一些拒绝,但是后来被女房东的善良和热情所感动,体会到了人性温暖的一面,也开始给予她爱,巩固了这层社会关系。影片中有一个情节尤为打动人:汪新元在吃早饭时让女房东有空时帮忙去买安神药,女房东立马下楼,后来汪新元打开门看到她在打电话,以为女房东要向警察举报自己,于是本能性地将她打晕,可后来看到电话中显示“眼科医院”,又懊悔不已。在女房东醒来抱住他,以为是他救了自己后,汪新元心中的温暖被彻底唤醒,从来没有被他人关心过的他,在此时流下了眼泪。这滴眼泪与之前他强悍霸凌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向观众证实了“残忍”和“柔软”是可以同时在一个人物身上共存的,也展现了汪新元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的可怜和可恨之处。

而警察头目叶警官原本尽职尽责、刚正不阿,可在“珠宝抢劫惨案”中,他的卧底被汪新元杀害,使得他有了公报私仇的邪念,这是依托于“同事情谊”的社会关系之上的;之后,在追踪汪新元的过程中,他与“珠宝抢劫惨案”的受害者联合,进行分赃,这时“受害者联盟”的社会关系让这批人同时产生了贪念,认为自己受到伤害就应该得到补偿,这时人物形象就由一开始的单纯向复杂化转变。叶警官也属于集受害者和加害者于一体的典型。

在《扫毒2》中,古天乐扮演的“地藏”所处的社会关系则简单得多,一条线是与南叔的师徒关系,因为被南叔误会而被割去了手指;另一条线,是与余顺天的“兄弟关系”,因为兄弟当年没为自己求情而记恨在心,刻意让自己变成了兄弟最讨厌的模样。而这部影片的败笔就在于,地藏有思想上的转变,但在人性的体现上,一直是平面化的,没有新的社会关系的出现,也没有曾经的社会关系的变化,自始至终他的诉求都极为明显,即因为被砍了手指要“复仇”,在做任何事时,他都没有思想上的犹豫,也没有善恶的碰撞和纠结,因此人物塑造、人性刻画显得较为单薄。

三、电影人物的精神属性

人的精神属性,也可以称为意识属性,是指人所特有的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自觉能动性,它以人的自然属性为基础并受社会属性的制约。精神属性是人物中相对独立的一个方面,可以把它分为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过程:认识、情感和意志。认识,是指主体的人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感受;意志,则是人控制自己的行为以便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2]

在香港悬疑电影中,真正的犯罪现场是存在在人的大脑里的,比如思维,包括嫉妒、贪婪、愤怒。意外行为是受到思维驱使的,只有思维上的激情,才有行为上的疯狂。例如《犯罪现场》中,“珠宝劫案”的受害者,坐轮椅的女伤者每天在教会里用《圣经》的语句来催眠自己,可在她的心里,根本不能平静,这本不应该是她的生活,是那次意外毁了自己一辈子,从此以后自己就像一个废人,她从没想过原谅那些人,之后便动起杀心。女伤者的男朋友也有复仇的心魔,是那次意外让他的未婚妻瘫痪,断送了他们的幸福。而他原本就在国外当过兵,在搏击、开枪方面有一技之长,之后他便从事保卫、教练方面的工作,这些技术也增加了他复仇的决心和信心。

关于人物的情感,《扫毒2》的刻画具备可圈可点之处,但也存在不足。《扫毒2》中,余顺天妻子对他的情感是无私而甘愿牺牲的,她为了能顺利怀孕,不惜多次进行医学治疗,但最终还是因为无法实现而对丈夫愧疚不堪,最终失去希望以離婚收场,这种爱能一部分反映出她的精神属性,对丈夫全盘无保留的爱,做不到完全付出就离开的带有悲剧性质的感情,体现了她的奉献精神。而对于该片中的另一个人物林警官的刻画,则略显单薄。面对毒贩,他证据不足,无助;面对女儿,他没法给出将毒贩赶尽杀绝的诺言,无助。面对妻子被毒贩割喉的场景,林警官的人物情感并没有很好地对后面的情节有很大的推动,人物不够立体化。

四、结束语

通过人的三重属性对《犯罪现场》《扫毒2》《反贪风暴4》三部香港悬疑电影的人物分析,可以看出,优秀的电影作品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是丰富而全面的,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多元统一。一个可恨的人物也会有可怜之处,加害者同时也是受害者。正是如此,荧屏人物的塑造才能更加丰满、真实可感。而若要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则需要摆脱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的束缚,达到人与人的平等。只有这样,人才能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主人,以及自身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韩允洪.浅谈《西游记》人物塑造的教学——从孙悟空看《西游记》三性一体的人物塑造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2008(02):142-143.

[2]毛克强,袁平.开创当代小说人物塑造的新阶段——《九型人格》对人物塑造的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3):178-183.

猜你喜欢
人物塑造
现实百态,人物众生
论戏剧表演与人物塑造的关系
从唐传奇到电影的文本变迁
《傲慢与偏见》之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安排论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手法与影响探析
回家之路
《大师与玛格利特》中空间变换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浅谈话剧《油漆未干》中哈医生的人物塑造
忠义之魂的绽放
论反面人物塑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