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秀平
【内容摘要】结合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实现的社会发展新形势,初中思政课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才能做到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自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基于此,本文以“八个统一”课程开设要求为指导,提出了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策略,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思政课教育 思政课教师 专业素养
引言
在2019年3月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力量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要求教师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到“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面对这种重任,思政课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达到总书记提出的要求的同时,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一、新形势背景下初中思政课开设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统一”要求,是在对思政课长期建设经验和发展规律产生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得到的。作为初中思政课教师,只有把握其精髓要义,才能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做到在思政课上守正创新。首先,教师需要做到以理服人,使思政课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在坚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回应学生,对社会问题进行透彻学理分析,真正做到引导学生。而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需要落实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首要任务,利用知识对价值观进行涵养。使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教师需要不断反思,直面现实生活,带领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追求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要求教师重视课内外结合,引导学生践行理论。强调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要求教师在读懂教材基础上落实国家意志,同时能够因地制宜的开展教学。实现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要求学生明确自身位置,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发挥激发学生主动性的作用。实现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教师需要准确传递党和国家政策方针,并对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启发,确保学生能够自己发现结论。最后对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强调发挥思政课作用的同时,对其他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挖掘,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全面落实。
二、基于初中思政课开设要求的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策略
1.强化理论学习
结合思政课开设要求,教师首先需要强化理论学习,才能保持宽广视野和实现思维创新,做到运用理论为实践提供指导,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发挥理论引领作用。为此,教师需要做到熟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真正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教育学、心理学等各学科知识进行涉猎,形成深厚的知识底蕴和文化素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需要教师反复、深入的学习①。而理论的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还要对社会现象进行洞察,才能做到深耕本质,弄懂党理论创新成果。对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知识进行涉猎,可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态度,做到“有滋有味”讲解思政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提出,就建立在对人类全部知识进行吸收和批判的基础上。教师只有拥有一定理论基础,教师才能在思政课上做到辨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方法创新。
2.提高政治格局
作为初中思政课教师,还应认识到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复杂,而初中生尚未形成稳固的思想价值观念,容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潮侵蚀。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还要从时代高度看待各种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才能在学生面前直面各种歪理邪说,为学生解释疑惑,将科学道理正确传授给学生,真正获得学生的信任。想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需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思想、政治层面保证行动与党中央一致,拥有高度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敢于对歪风邪气亮剑。在坚定政治信念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提高政治格局,能够从历史、国际视角解读问题,通过横纵比较将道理讲清楚,确保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掌握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现状和未来态势,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盲目崇拜理念得到破除,做到对国家制度心悦诚服②。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发展未来,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角度讨论中国模式给世界发展带来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大局观,重新审视各种生活问题,完成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这一根本任务。
3.培植教学信仰
从本质上来讲,思政课教学需要完成精神、价值、信仰、道德的培育,确保学生能够形成符合民族、社会发展需要的精神、思想。而教师想要全身心投入精神塑造、价值传播等育人的伟大事业中,需要得到崇高教学信仰的培育,肩负起培养社会接班人的重任,从而在教学中自觉践行使命,成为有抱负、有担当、有情怀的人民教师。因此作为思政课教师,需要心系国家和民族,始终坚持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拥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工作中实现报国志向,才能甘愿奉献自身,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面对学生时传播正确思想价值理念。拥有教学信仰,可以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做到以立德为先,将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将内化意识外化于行。在面对学生时,则能做到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需求角度思考教学问题,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做到关爱和帮助学生,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通过真心实意的与学生交流,展现自身价值观念、思想信仰和人格魅力,能够使教师本身成为重要隐性教育资源,起到感化、教化学生的作用。
4.储蓄职业能力
面对思政课创新需求,教师想要做到运用丰富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还要拥有职业本领,完成教研、教学能力储蓄。作为初中思政课教师,还应认识到教学需要以科学为基础,日常应做到搜集文献资料、追踪学术动态,以便及时接收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多元视角分析教学问题,明确教学创新发展方向。积极参与各种搞科研活动,可以使思政课广度、深度得到一再增加,利用理论对实践进行指导,推动思政课改革③。为提高教学能力,教师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在技术与教学融合发展趋势下加强新技术运用,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新动能。教师需要积极尝试将慕课、APP等网络教育形式引入到课堂中,使思政课教学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以学生喜闻乐见形式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加快党的新理论传播,帮助教师抢占舆论制高点,能够及时结合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通过从民族话语中萃取精髓体现话语魅力,促使思政课教学对学生产生更大吸引力和影响力。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思政课教学方法、教学途径创新,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研究式等各种教学模式开展教学,通过反思丰富教学手段。在持续加强自身职业能力锻炼的同时,教师可以得到核心素养培养,做到确保学生在思政课上听得懂和有所悟。
结论
新时代,中央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使命要求,初中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开好初中思政课,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较高专业水平要求。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赋予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教师还应做到深入理解“八个统一”内涵,通过强化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格局、培植教学信仰和储蓄职业能力实现自身的不断修炼,达到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专业性要求,最终成为乐为、敢为和有为的思政课教师。
【注釋】
① 孙坤丽. 对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考——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视角[J]. 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9(10):21-23.
② 夏波. 落实“八个相统一”的道德与法治课[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08):30-33.
③ 郑建松、王秀阁. 铸造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职业信仰[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10):9-12.
【本论文系2019年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初中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JK19024。】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琥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