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扬
关键词:女权运动;中国;启示
第一次女权主义思潮。第一次女权主义思潮一般指18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其目的是追求法律上的权利和男性平等的权利,比如选举权、受教育权、就业权等,这些是男性与生俱来的权利, 妇女却经过了许多年的努力才得到。从19世纪90年代起,新西兰、芬兰、挪威、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这些国家的女性陆续获得了同男性平等的选举权。关于女性的教育问题和就业问题,在女性的不断斗争和努力下,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女性就业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增加。尽管如此,女性还是在很多方面受到男性的压迫。
第二次女权主义思潮。第二次女权主义思潮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的女权运动不再以实现两性的平等为目标,而是把实现社会领域内的公平作为目标。她们极力倡导女性具备男性没有的多样化的特征。比如,女性更具有耐心,可以更好的照顾老人和儿童,为家庭的贡献非常大。女性具有独立意识,多样的经历,也可以像男性一般胜任合适的工作,甚至弥补男性工作的不足。女性感情更加柔软细腻,可以避免许多人漠视生命的现象。总之,女性的这些特点需要社会的肯定和赞美,使这些特征成为女性文化的源泉。
第三次女权主义思潮。第三次女性主义思潮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延续至今,这一时期的女权主义运动的形式更加的多元化,他们对男权统治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挑战,反对性别、阶级、种族等问题,她们开始为争取平等的发言权和平等的身份地位做斗争,女性以其严厉的批判精神和强大的创新精神推动着女性运动的进行,对女性彻底解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女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获得了多样的政治、经济等权利,但是受中国封建思想的影响,当代中国社会当中女性问题依然存在。
就业问题。新中国成立至今,性别歧视依然存在。在就业方面,首先,女性的就业率普遍低于男性,而女性的失业率远高于男性,很多用人单位在应聘者当中优先选用男性而排斥女性,甚至很多的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直接拒绝女性,在就业过程当中很多女性面临照顾家庭、哺乳婴儿的原因被很多用人单位辞退,这极大的扼杀了女性展示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也助长了性别歧视之风,使女性就业变得异常艰难。其次,即使就业的女性也普遍面临一种现象,即与男性的收入存在差距。很多用人单位给予女性的薪酬普遍低于男性,甚至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女性的工作很多时候完成的比男性的工作更出色,却得不到同等的待遇。
家庭暴力问题。男权主义和父权主义思想的存在是家庭暴力的根源,根据最新的妇联统计,在我国的家庭当中,30%的女性遭受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更有因为家庭暴力致死的情况。尤其是在农村,家庭暴力司空见惯,丈夫殴打妻子的现象屡见不鲜,由于种种原因,女性往往不能诉诸法律,家庭暴力的认定也存在着种种困难。参与家庭暴力调解的街道办事处和司法机关调解的方式成效甚微,同时,法律的不完善也导致家庭暴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有些女性由于冲动以过激的行为对抗家庭暴力最后沦为罪犯或者损害了自身的生命健康。目前,家庭暴力严重的损害了女性的权利甚至也上升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参政问题。随着中国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女性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政治舞台上也时不时可以看到女性的身影,但是综合来看,女性参政依然存在着问题。首先,女性参政的比例不高,从1945年至今女性参政比例浮动不大,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且我国女性参政的比例在国际上的排名持续下降,女性参政的比例增长十分缓慢。其次,女性担任职务的结构不合理,在中国,女性担任高级职务的比例很低,女性职务中副职居多,虚职居多,妇女参政权力尖端缺失严重。在农村和偏远的乡镇,妇女参政的意识很低,在乡镇的直接选举过程中,女性被提名的概率很低,基层女性的参与并不积极。
转变用人观念,加强女性就业。劳动力市场对女性的歧视现象普遍存在,面对这种情况,全社会应该转变用人理念,树立平等的人才观,对同样是重要劳动力的女性一视同仁。女性与男性的智商并无多大差异,甚至女性在某些方面拥有男性不具备的优势。目前,中国社会里,存在大批女性因為没有学历、没有知识,或者为了补贴家用外出打工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没有专一的技能,只是靠简单的重复劳动或者体力劳动来换取有限的经济收入,在这群女性当中,农村女性占很大一部分。针对这一部分女性,政府应该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使这一部分女性至少掌握一种技能,有利于她们的就业和长足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就业率,女性的经济独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男女的平等。
完善法律,增加社会救济。目前,有关保护女性权益的法律主要有《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暴法》以及《婚姻法》等,对于这些法律国家要不断进行完善,不断对法律条文进行补充和细化,将女性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细致描述并出台相应的法律条文,加强侵害女性权益行为的制裁,确保女性的各项权益不再受到侵害,保障女性的各项权利和诉求。同时,国家应该优化法律援助和社会援助,为有需要的女性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为其获得公平的权利提供帮助。
落实男女平等的国策,保障女性参政。社会应该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男性与女性同样享受各项经济和政治权利,落实女性参政,我国应该切实把女性参政落实到日常和党政工作中,通过严格选拔,应该在各级领导班子中配备独当一面的女性领导。同时,对那些潜力巨大,能力不断提高的女性,国家应该加大培养和教育的力度,不断提高其思想觉悟、参政意识、参政能力。在每届干部选拔过程中适当提高女性参政人数的比例。
加强女性教育,提高女性受教育程度。虽然女性受教育的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城乡之间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在农村,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比较低,导致其思想觉悟也不高,对男性的依赖度比较高,家庭地位比较低,在生活中缺少话语权。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女性的教育建设,积极发挥各项妇女组织的作用,让农村妇女了解中国的女性政策,督促其学习基本的文化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政治的参与能力。同时,政府应该根据当地以及女性的特点有针对的进行各种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某项技能,在经济上有利于摆脱男性的束缚。
移风易俗,扫清封建思想。在城市尤其是农村当中,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各类有益讲座,移风易俗,扫清阻碍农村进步的陈规陋习。积极弘扬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在社会中积极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对丑化和侮辱、歧视女性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制止,同时还要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在多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下营造良性的两性关系。
马克思曾经说过:“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的衡量”由于封建思想的影响,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要彻底打破这种思想必须使全社会改善对女性的认识,也需要女性自身意识的觉醒,只有这样才能扫清各种障碍, 才能实现女性自由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西蒙·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年版.
[2]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主编,邓正来主泽.布来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3]吉尔·里波韦兹基.田常晖,张峰译.第三类女性:女性地位的不变性与可变性[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年版.
[4]文晓夏.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与当代中国女性问题研究[D].西安外国语学院,2015
[5]单丹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6]潘锦棠.经济转轨中的中国女性就业与社会保障[J]管理世界,2002(07)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586
[8]秦美珠.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M]重庆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