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人参政问题初析

2017-04-12 11:02房振群
现代交际 2017年1期
关键词:参政美国华人

房振群

摘要:美国特朗普政府于2017年1月任命关籍华裔政治家赵小兰担任交通部长.再次引发人们对美国华人参政的关注。美国华人在19世纪后期至二战前受到排华法案限制,没有参政权利。战后70年来,美国各级政府、议会机构涌现出邝友良、陈香梅、骆家辉、赵关心、孟昭文等一批有代表性的华人政治精英。美国华人参政对在关华人社会和中关关系都有重要影响。目前美国华人参政水平仍有待提高,面临参政意识与参政能力的双重挑战。

关键词:美国 华人 参政 赵小兰

2017年1月30日,美国共和党籍华人政治家、前劳工部长赵小兰(Elaine Chao)宣誓就任美国特朗普政府交通部长,再次吸引了太平洋两岸人们的目光。赵小兰再次“入阁”。成为美国华人参政史上又一个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赵小兰的参政之路,折射出美国华人50年来参政的不平凡历程。

一、美国华人参政的历史背景

100多年来的美国华人历史。大部分时期处在美国排华法律阴影下。根据明确的史料记载,至少在1785年就有华人登上美国国土。1848年加州发现金矿以后,华人开始大规模涌入美国。此后美国又开始修建横贯美国大陆的太平洋铁路。专门到中国招募华工。1870年美国华人数量达到6万多人。但是好景不长,受187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影响。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历史上第一个排华法案(The Chinese Restriction Act),该法案是美國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明确指定某个种族不得人籍的法案,华人被剥夺了归化入籍的权利。此后数十年间,多个排华法案先后出台,这些排华法案主要内容包括,宣布美国停止接纳华工,所有在美华人均为非法居留者。华人在美国的发展受到极大阻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成为盟国,美国华人积极参战,美国开始改变对华人的看法。1943年12月,罗斯福总统正式签署马格努森法案(Magnuson Act),持续60年的排华法案宣告结束。此后.受20世纪50年代后期民权运动影响,特别是1964年《民权法案》宣布各族裔有平等权利,美国于1965年通过新移民法,成为美国华人社会发展史的分水岭。根据新的移民法,美国每年给予中国2万移民配额,主要给来自台湾的中国人使用。1979年中美建交,美国又另外给中国大陆每年2万移民配额,中国大陆移民从此开始较快增长。1965年美国华人人口约23万,到2000年已达到287万。2016年美国华人人口估计约430万。

从1848年加州发现金矿到1965年这100多年里,美国华人以华工身份来到美国。后又长期处于排法法案阴影下,心理上总体倾向于“落叶归根”回到中国。在美参政活动无从谈起。二战以后,特别是1965年至今这50多年间,美国华人获得平等权利和合法的移民渠道,华人总体上倾向于“落地生根”,参政现象逐渐增多。

二、二战后美国华人参政的基本情况

二战结束后,美国华人开始获得参政权利,通过竞选联邦、州、市各级政府、议会公职,或以委任方式担任公职,通过投票、助选、政治捐款等形式逐步深入参与美国政治。其中担任公职是最主要、最突出的表现形式。战后70多年来,美国各级政府、议会机构涌现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华人政治精英。

1.成功参选或就任重要职务的代表性华人(有关资料系依据权威互联网资源整合。)

第一位华人联邦参议员(1959年)、迄今唯一一位曾向美国总统“宝座”发起冲击的华人(1964年)——邝友良(Hiram Leong Fong或Yau Leong Fong,1906年10月15-日2004年8月18日),男,共和党人,生、卒于美国夏威夷州,祖籍广东香山县。1959年至1977年担任联邦参议员,1964年参加共和党总统初选,也是迄今唯一一位参加过美国共和党总统初选的亚裔。邝友良堪称“美国华人参政先驱”。

第一位进入白宫工作的华人(1963年)——陈香梅(Anna Chan Chennault,1925年6月23日一),女,共和党人,生于中国北京。抗战期间先后在香港、昆明、上海等地生活。1947年与美军飞虎队队长陈纳德结婚并定居华盛顿,积极从事中美交流事务。1958年陈纳德病逝后,陈香梅事业并未受到打击。于1963年成为第一位进入白宫工作的华人,先后担任白宫出口委员会副主席等职。陈香梅是资深共和党人,曾担任多项全国性重要党职。

第一位华人副州长(1985年)——吴仙标(Shien Bi an Woo,1937年-),男,民主党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中国浙江。早年受教于香港,18岁赴美留学,1985年任特拉华州(Delaware)副州长,1989年卸任。其当选副州长是美国华人在州政府担任要职的突破。

第一位华人部长(1989年)——赵小兰(Elaine Chao,1953年3月26日-),女,共和党人,生于中国台湾,祖籍上海嘉定。幼年在台北度过,8岁随家人移民美国纽约。曾任职于纽约花旗银行、旧金山美国银行。1989年任老布什内阁交通部副部长。2001年任小布什政府劳工部长,成为美国内阁首位华人部长。如前所述,2017年1月31日赵小兰再次人阁担任交通部长。

第一位华人州长(1997年)——骆家辉(Gary Locke,1950年1月21日-),男,民主党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祖籍广东台山,1997年至2005年间担任华盛顿州州长,成为全美首位华裔州长。2009年至2011年任商务部长。2011年至2014年任美国驻华大使。

第一位华人联邦众议员(1998年)——吴振伟(DavidWu,1955年4月8日-),男,民主党人,生于中国台湾,祖籍江苏苏州,6岁移民美国,1998年当选联邦众议员,其后六度连任。代表俄勒冈州第一选区(波特兰西北),为美国史上首位华裔国会众议员。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耶鲁大学法学院,获耶鲁大学法律博士。

第二位华人部长(2009年)——朱棣文(Steven Chu.1948年2月28日-),男,民主党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祖籍江苏太仓,199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第四位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2009年任美国能源部部长,2013年卸任。

奥巴马内阁秘书长(2009年)——卢沛宁(Christopher P.Lu,1966年6月12日-),男,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祖籍中国天津。2009年至2013年任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内阁的秘书长。

除了以上国会、内阁和州政府重要职位外,更多的华人投身参选州议会、市议会、市长的竞争中。1990年以来,当选为州议员的美国华人人数越来越多。华裔候选人在华裔或亚裔居住较为集中的选区参加州议员竞选成功率越来越高,表明华人在州一级的参政实力有了明显增强。在市议员和市长一级,华人参政具有相当的实力,担任过美国市议员、市长职务的华人估计不下百人。

2.现任美国政界重要职位华人

目前(2017年1月底),美国联邦政府和国会中有四位华人担任要职,分别是联邦众议员赵美心、孟昭文、刘云平和交通部长赵小兰。在州政府层面,目前无华人担任州长、副州长,但有多名华人担任州议员,如纽约州众议員牛毓琳(Yuh-Line Niou)、德克萨斯州众议员吴元之(Gene Wu)等。

现任联邦众议员(2010年)——赵美心(Judv MayChu,1953年7月7日一),女,民主党人,生于美国加州,祖籍广东,2010年代表加州任联邦众议员,是首位华人女性联邦众议员。

现任联邦众议员(2013年)——孟昭文(Grace Meng,1975年10月1日-),女,民主党人,生于美国纽约州,祖籍山东,2013年代表纽约州任联邦众议员,是第三位华裔众议员。

现任联邦众议员(2015年)——刘云平(Ted w.Lieu,1969年3月29日-),男,民主党人,生于中国台湾,幼年随父母移民到美国,2015年代表加州任联邦众议员。

现任交通部长(2017年)——赵小兰。

3.特点分析

综合以上11位华人参政精英身份信息。可总结出如下特点:11人中有6人为美国本土出生的华人,另外3人生于中国大陆、2人生于中国台湾,体现出美国本土出生的华人在参选或担任美国政府要职方面更有优势和竞争力。但同时他们对中国的认知与了解相对受限。除陈香梅外,其他非美国出生的4人均在幼年或成年之前移民美国。反映出华人移民对美国政治文化和规则的接受需要从未成年阶段开始培育。成年后的移美华人较难进入政界担任高级职位。在政治倾向上,11人中8人为民主党人,3人为共和党人。体现出美国华人历史上更多的是通过民主党参政参选。另外,美国联邦众议院席位有435个,而现任华人众议员共3人(目前无华人担任联邦参议员),仅占0.6%,而美国华人人口(约430万)占美国人口比例为13%,华人在联邦众议院的代表性还不够,表明华人参政水平仍须提高。

三、美国华人参政的影响与挑战

1.对美国华人社会和中美关系的影响

华人在美国参政,对美国华人社会和中美两国关系都有重要影响。对华人社会而言,在各级政府、议会机构中有适当比例的华人官员和议员,是华人声音得以被听取、华人权益得以被保障的有利条件。美国的犹太人虽不及美国人口总数的3%,但其政治影响力却远超其他少数族裔。犹太人在美国参政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本民族谋福利的参政理念。美国华人应当向犹太人学习,将维护华人权益、促进华人社区发展作为首要的参政价值追求。对中美关系而言,中美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美之间的摩擦、竞争不时出现。华人是美国社会众多少数族裔之一,如同其他少数族裔一样,有自身认同的双重性问题。这种双重性使得美国华人也是中美关系利益的攸关方,对中美关系平稳发展有极强烈的愿望。进入美国政界的华人,掌握更多行政资源,在促进中美政治互信、支持中美友好交流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华人参政是考察中美关系发展趋势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视角。

2.参政意识与参政能力的双重挑战

美国华人参政目前也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主要是参政意识与参政能力的问题。近年来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致力于提高华人参政意识的“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主席薛海培先生认为,华裔美国人参政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自己参政意识不强。很多华人不积极参与政治,并不是没有精力,而是只关注自己的个人生活,缺乏对公众生活的兴趣。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华人整体参政能力无法适应在美竞选和任职的要求。来美华人移民普遍年龄较大,面临语言、文化上差异,对美国政治制度缺乏了解,阻碍了新移民华人进入美国政坛。美国华人社区人数不断增多,却是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这些不同文化背景的地区,在支持华人竞选方面难以形成强大合力。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美国华人社会有识之士努力推动。更需要等待在美出生、成长并且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华人新生代成长起来,成为华人参政大潮中更为勇猛的弄潮儿。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参政美国华人
颜回之乐
基于农村妇女党员的农村基层自治管理探讨
浙南华人华侨海外参政的路径选择
湖南农村妇女参政问题研究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