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体育“弱生” 构建快乐体育课堂

2020-10-09 19:23祁彩维
关键词:产生原因体育课堂转化

祁彩维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我们经常碰到一些体育“弱生”,有的教师对这些学生好像很棘手,觉得不知如何去教他们才能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运用访谈法、资料法等,对高中体育“弱生”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转化“弱生”的策略,为更好地构建幸福的体育课堂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育“弱生”;产生原因;转化;体育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5-052-1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只是少数“精英”参与和表演,而是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并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名学生都体验到体育学习的成功、快乐和幸福。

我们在体育教学中经常碰到一些体育“弱生”,“弱生”是指由于某些原因造成,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成不了学习任务,体验不到体育课堂带来的快乐和幸福的学生。这些“弱生”各种各样的学生都有,有的教师主观认为这些学生好像很棘手,觉得不知如何去教他们才能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运用访谈法、资料法等,对高中体育“弱生”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转化“弱生”的策略,为更好地构建幸福的体育课堂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一、对高中体育“弱生”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一)“弱生”自身原因分析

1.体能与接受能力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后期,身体发育渐趋成熟,体形有了明显的变化,少数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引起过胖或过瘦且身体素质差。他们对自己信心不足,体验不到肌肉活动带来的积极感受,从而使这些学生主动进行锻炼的努力不够,体育成绩提高较慢,对体育运动产生了厌烦心理,没有幸福感。

2.学习态度

有的学生在当前高考指挥棒下,出现认识上的偏差,思想上重文轻体,认为只要文化知识好就行,体育成绩不好也不影响考大学;还有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上体育课的时候怕苦、怕累、怕脏,不愿意练习或很少练习,自己觉得上体育偷懒没什么大不了,从而形成了无所谓的心理。久而久之对体育学习失去了兴趣。

(二)体育课堂原因

教材选择不加分析,不区别对待,难度大,使这部分学生难以掌握,因此,在体育活动中往往自尊心被打击而对体育丧失信心。一些“胖墩”,平时看上去活泼好动,可是一到体育课上就不行了,跑不快,跳不远,班级参与学校一系列体育竞赛活动没他们的份,久而久之,他们逐渐对体育运动失去信心。

二、转化体育“弱生”,构建快乐体育课堂

(一)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上好体育课的意义

体育课是高中必修课,上好高中体育课,是促进身心发展进而促进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功能及从事体育锻炼的价值。学会将紧张的学习、体育锻炼与积极性休息结合起来,懂得7+1>8的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二)课堂上注重兴趣引导,树立终身体育观

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因此在转化“弱生”问题上,教材选择上应从“弱生”实际、兴趣和爱好出发,通过趣味性、娱乐性的活动来改变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戒备心理,如武术、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让他们认识到这些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身心健康,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节奏感、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对今后走向社会也有好处。此外还可以多增加一些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知识,使他们了解运动健身、健美的生理机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育“弱生”必将和其他学生一样成为终身体育者,获得一辈子健康和幸福。

(三)课堂上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体育“弱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在体育教学中要兼顾其生理、心理和兴趣爱好等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例如,对于一些体能较差的学生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当的降低标准和要求,注重其学习过程的表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运动中获得成功的乐趣,逐步树立自尊心,自信心。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对学生而言,体育课程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察自己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自己的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自己的发展。合理、全面、公正的评价体系,是学生体验成功、展示自我的一个平台。对“弱生”要降低标准、同等评优,在学习同一技术动作或课堂练习时,适当降低难度,减轻重量或放慢速度要求,使“弱生”感到课有所练,练有所获。体育评价应以过程评价为主,结果为辅。

(五)提高教师素质,耐心施教

体育教师要关心“弱生”,耐心施教。不要轻易给他们戴上“弱生”的帽子,要分清情况,不要随意批评、指责。而应对他们倍加关心和爱护,与他们交朋友,经常鼓励引导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集体的温暖,体验到体育课堂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對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获得一辈子的健康和幸福。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水平五(十至十二年级)教师用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江苏 泰州225300)

猜你喜欢
产生原因体育课堂转化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浅析企业劳资纠纷产生原因及化解对策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