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部合唱教学在小学低年段的运用研究

2020-10-09 19:11汪昳晨金铭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合唱

汪昳晨 金铭

摘 要:说到多声部音乐,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合唱”,那什么是合唱呢?合唱是一种具有丰富表现力的音乐形式。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合唱训练能够充分发展学生的多声思维,所创造的和谐之美,可以造就集体感和友谊,能给人生带来精神升华的时刻。”《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也明确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关键词:多声部;合唱;小学低年段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5-031-1

多声部合唱作为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加强学生对音高、节奏等内容的熟练程度外,还可以起到净化学生心灵,促使其积极向上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多声部合唱的重要性,并运用多元化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多声部合唱能力,培养其音乐思维、合作精神以及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运用音乐节奏进行多声部训练

在音樂众多的元素中,节奏对于刚接触音乐学科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突破口。因为节奏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环境之中,如:我们的心跳,每一下都是均匀不变的;我们的钟表,每一秒走的间隔时间也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平时的走路,平时说的话,其实都有一定的节奏性。所以对于孩子们来说,节奏是他们最熟悉的一种音乐元素了。

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声势节奏进行训练。声势,是指以身体作为乐器,通过手、脚拍打而形成的音乐节奏。这种声势训练十分适合小学低年段的孩子们。处于低年段的孩子们,活泼好动,喜欢“游戏”,那么声势节奏能满足孩子们心理和身体上的需求。他们既能学习一定的音乐知识,又能放松他们的身体。另外,声势的节奏往往是较为简单的,容易模仿容易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先做出规范的、固定的节奏型的拍击。学生在观察中,模仿、慢慢加入节奏型的拍打,在稳定了孩子们的节奏以后,教师可以慢慢加入二声部的演唱或者是二声部的声势节奏创编。这样多声部的音乐就形成了。

例如:小学音乐课本中《打掌掌》一曲,在歌唱声部的下方出现了声势谱。

这个声势图谱,孩子们可以直接读谱并进行拍打。当然,对于初次拍打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反应的。一开始,我们可以先把歌曲唱熟,在孩子们歌唱的同时,教师加入声势节奏,让孩子们对最后完整的形式形态有一个初步了解。同时,在有多个声部时,孩子们能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感受到多声部的存在,建立多声部感知,为后续的一人多声部做好铺垫。同样,孩子们可以通过拍打的方式再次巩固ti和ta的节奏。后期可以用ti和ta进行节奏的创编,加入到自己熟悉的歌曲当中,如《小星星》、《两只老虎》等歌曲,形成自己的创编风格,体验多声部合作乐趣。

延伸:在拍打了固定节奏以后,我们可以把声势节奏转化为口头的固定口号,或者带有音高的旋律,让孩子们在听觉上得到更大的满足。

二、运用童谣、绕口令进行多声部训练

教师可以把孩子们熟知的童谣、绕口令引进课堂,在已有的认知上加入新的知识,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运用童谣和绕口令进行节奏的训练是极为有效的方式。如:《唐僧骑马》,可以先根据每一个人物特点进行节奏速度的变化,以此来吸引学生。在熟悉了速度变化之后,可以加入一定的固定节奏型或者加入多声部的“轮说”,为后面的“轮唱”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运用“轮唱”进行多声部训练

“轮唱”:是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即在同一个旋律下,分部唱,轮到哪部就哪部唱,每一部之间要相差两拍,是合唱的一种表现形式,不管分多少部,但结尾都要统一到一部才能结束;它属于多声部音乐,各声部既演唱同一个旋律,而又形成互相对比、交叉的效果。我国现代群众歌曲中常用轮唱这种形式。复调音乐中称之为“卡农”。

“轮唱”作为训练多声部合唱的一种手法,它是快速有效的。原因有二,一是“轮唱”的形式实则为齐唱的分解,较简单,易于学生接受。二是小学阶段许多教材是可以用于轮唱的,短小精悍,并且在多声部音乐中,它能带给学生和声上的立体感受,有助于学生建立和声感。

例如:《甲克弟弟》,这首歌曲是由法国儿歌《两只老虎》改编而来。儿童对旋律线条很熟悉,并且在节奏上是以两句一重复的形式展开。所以孩子们在这样的基础上唱多声部是较容易的,并且能达到较好的听觉效果,帮助他们建立多声部合唱的信心,为中高年级加入合唱做好良好的铺垫。另外在低年段中,教材中的许多歌曲能够进行简单而巧妙的加工,既能丰富听觉又能增加孩子们创编的意识,对于歌唱教学会有极大的帮助。

总之,在学习多声部合唱中,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意识,认识到多声部音乐是一个基础的,并且在小学低年段中技术性要求是可以达到的。其次我们在教学中要认识到孩子们对多声部音乐学习的一个特点和规律,不能盲目地选择教材,要选择符合每个年龄段特点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多多从孩子们熟悉的领域入手,化繁为简,努力发挥教师的特长,做到深入浅出,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秀军,李晓亮.小学多声部音乐训练策略初探[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3(02).

[2]陈小静.探索多声部节奏训练,让孩子拥有丰富的立体节奏感——小学音乐课堂多声部节奏训练的探究[J].学术评论,2014(06).

[3]陈琳.音乐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多声部合唱的方法初探[J].亚太教育,2019(08).

(作者单位: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乐山路分校,江苏 南京210000)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段合唱
行之有效的小学低年段英语作业设计
论游戏在小学低年段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探小学低年段英语教学如何衔接词汇和句子课
《初中合唱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低年段体育课活动的有效实施
小学低年段英语字母的发音教学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浅谈合唱与独唱声音训练之比较
立体化字词教学初探
感受魅力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