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钊 徐丽君
摘 要:创新金州农(渔)民画是将落后于大众审美的传统金州农(渔)民画重新拉回大众的关注之下,使这一传统文化瑰宝重新画发出光彩。与此同时,在创新金州农(渔)民画的基础上创作创新文化产品,提取元素运用到当地特色农产品的推广宣传之中,在使这一传统文化瑰宝重新焕发光彩的同时也传播关注传统文化,关心民间艺术、民间文化的态度。
关键词:新式农(渔)民画;现代价值;助农;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1-00-02
一、金州农(渔)民画现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农(渔)民画是通俗画的一种,多系农民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赏的绘画和印画,风格奇特, 手法夸张、有东方毕加索之美誉,其范围包括农民自印的纸马、门画、神像以及在炕头、灶头、房屋山墙和檐角绘制的吉祥图画。现代农民则有在纸面上绘制乡土气息很浓的绘画作品,记录着广大群众对当下时代的感受,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之林的一颗瑰宝。[1]
近年来,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和传统文化的复兴使农(渔)民画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许多的农(渔)民画家重新拿起画笔,越来越多的优秀的农(渔)民画作品被创作出来,越来越多的奖项被农(渔)民画这一古老艺术所获取,越来越多像陈德鸿、张斌、朱永金这样的农(渔)民画家被人们熟知。
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强大,与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农(渔)民画也随着潮流走向世界,画作在挪威、瑞典、阿根廷、乌拉圭、日本等地展出,普遍获得好评,更被日媒评价为“中国民间艺术的最高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欣赏喜欢农(渔)民画。部分作品被国外邮局制作成邮票,被艺术机构和艺术家收藏。 农(渔)民画突破了以水粉画的模式, 引入纸版画、磨漆画、钢笔画等多种画种并获得艺术界的认同,给传统创作注入了新的生机。[2]
(二)存在问题
虽然在学术领域取得较高的成就,获得很多奖项,成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外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但是大多形式老旧、缺乏创新、传播形式单一、社会影响力小,很难在新时代背景下被大众接受,大众对于农(渔)民画的了解程度很低,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群认为农(渔)民画是低端、拿不上台面的东西,绝大多数农(渔)民画作品只能生活在社会的偏安一隅或者冷清的画展上。农(渔)民画好比“活化石”一样,积淀着古老的民族文化,凝聚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和劳作的场面,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市场价值。但由于表现手法老旧,缺乏创新而渐渐地淡出大众的视野。
二、创新新式农(渔)民画
(一)创新重点
1.农(渔)民画表现形式的创新
采用新材料、新画风、新理念、新构图表现不同于传统又不脱离传统的新式农(渔) 民画。
2.创新农(渔)民画宣传方式
不仅通过画面进行宣传,更多地采用当下流行的文化创新产品等方式进行传播, 提升农(渔)民画的应用价值,助推产业落地。
3.作品内容的创新
创新表达内容,不仅限乡间地头的农作、日常的生活,还有契合当下火热的思政主题如新时代中国农村的新面貌等,向人们宣传新时代的农村新景象。
(二)创新意义
1.提升金州农(渔)民画在更广泛年龄段人群中的影响力,提升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
2.通过文化创新产品等方式拓宽宣传道路,提升影响力和受众人群基数,让金州农(渔)民画以新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眼球。
3.通过创新金州农(渔)民画的内容对当代农民生活进行宣传,对当地的农(渔)产品进行宣传,以“扶农助农”为主题帮助农(渔)民宣传当地特产,提高当地特产知名度,改善农民生活。
三、金州农(渔)民画的现代价值
(一)表现农民生活
农民画多是农民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赏的绘画和印画,画作表现了金州农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式农民画不仅仅注重于表现农民传统的耕作、劳动的场景,同时还注重表现当代农民丰富多彩的新生活,以及在党的领导下越来越好的生活变化。在宣传农民画,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民画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看到真实的当代农民幸福快乐的新生活,看到农村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国家对于农民生活的关心和对农村文化的支持,同时也是党关心农民生活,积极帮助农民的真实写照。
(二)扶农助农
创新农民画不仅仅只是采用新材料、新画风、新理念、新构图表现不同于传统又不脱离传统的新式农(渔) 民画。以及蕴含农(渔)民画元素的文化创新产品我们也使用不同于以往的形式更丰富的文化创新产品并且将我们的农(渔)民画中的元素融入到当地特色产品以及土特产的外包装和平面宣传中。以帮助金州当地的农(渔)产品的销售与推广,使金州农民通过农民画相关文化创新产品以及平面宣传这一途径获得真正的实惠。这件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帮助当地农(渔)民创收,更多是宣传金州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金州文化,喜爱金州文化。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才是最终的目标。
(三)宣扬传统文化
新式农(渔)民画的现代价值远远不止创作新式农(渔)民画宣传金州农(渔)民画和制作相关文化创新产品,最重要的是传播关注传统文化,关心民间艺术、民间文化的态度。
民间传统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之中共同创造、积累、传承的宝藏,既包含丰富多彩的有形文化遗产,也包括色彩斑斓的无形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民族根本和重要的精神资源。
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是文化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保护和弘扬优秀民间传统文化,既有利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業的发展,也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对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从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的高度,从延续并发扬光大中华文明的高度,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用创新的思路和手段,切实保护民间传统文化资源。
国家关于文化自信理论中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引领全民族、全社会坚定文化自信,在基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意识进一步增强,从民族文化复兴的历史高度认识民间文化的价值和发展现实,从根本上思考和实践如何更好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体现出民间文化的发展生机。
坚定文化自信,守住民间特色,关注变化发展的生活,是民间文艺创作与发展的关键。今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精神中国梦”全国农民画创作展中,广大农民画作者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守民间艺术特色,突出“农民叙事”风格,凸显了农民画的创作特色。應该说,在经历了城镇化快速发展中乡土生活变迁带来创作内容、创作体验以及情感的改变,部分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后创作环境、创作视野等发生改变,由于文化市场、艺术产品发展对创作形式、创作题材以及作品的样式、材料、规模数量产生影响等冲击和变化后,广大基层文艺工作者和农民画创作者进一步认识到农民画在承载乡愁、体现发展中的乡村文明风貌、表现农村田野上的中国梦、增强农村文化创造力和凝聚力方面的重要价值,激发了创作热情和文化使命感,深化了创作的自觉和自信,农民画创作呈现出新的气象。可以说,民间的文化自信,就是人民群众对生活的自足自信。
总之,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自信。讲文化根基,守民族心魂,重时代实践,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战略。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有力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保护好文化的根脉,势必在未来发展中产生更内在更持久更深厚的动力。我们要在更深层次上续存尊重乡愁记忆、民间工艺、礼仪习俗在内的精神纽带,增进人文关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上,让民族的优秀民间文化传统蓬勃发展、传承不息。
四、结束语
不仅仅是金州农(渔)民画,很多传统民间文化在快速发展的潮流文化洪流冲击下渐渐地被人们遗忘,我们应当更多的关注这些传统的文化遗产,用心感受其中的内涵,让这些艺术瑰宝不只是摆在展览馆中,而是真真正正地走进我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陈锋,张胜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J].学理论,2013(13):12-13.
[2]张明学.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基础[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6(0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