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艺术融合背景下的高校校媒发展策略研究

2020-10-09 10:05董九阳
艺术大观 2020年12期
关键词:媒体融媒体高校

董九阳

摘 要:在媒体艺术融合背景下,既为高校校媒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高校校媒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随着高校校媒受众群体的信息接收特点发生变化,传统的高校校媒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师生日新月异的信息获取需求,必须利用科学的融媒体转型,构建新型的高校校媒发展模式。本文基于媒体艺术融合背景下的高校校媒发展现状分析,对高校校媒的发展策略进行了相应研究,并对媒体艺术融合背景下的高校校媒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希望能够探寻出一条崭新的高校校媒发展路径。

关键词:媒体;高校;融媒体;校媒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2-0-02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与普及,以媒体艺术融合为基础的融媒体发展,已经成了当今媒体领域一种崭新的发展趋势。在高校校媒而言,传统的校媒形式主要有校报、校园广播、学校官网等,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为这些传统校媒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而有效利用媒体艺术融合,发挥传统校媒传播优势,积极推进校园微博、校园公众号等校园新媒体的建设,能够促进校园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焕发出更为优质的传媒价值。以下结合具体高校校媒发展情况,进行详细介绍。[1]

一、媒体艺术融合背景下的高校校媒发展现状分析

高校校媒是具有特定媒体受众的特殊媒体形式,随着媒体艺术融合时代的到来,传统高校校媒既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同时也为高校校媒的创新发展带来了一次独特的发展机遇。以下就媒体艺术融合背景下的高校校媒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一)高校校媒受众群体分析

高校校媒不仅是高校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更是为学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高校校媒的受众群体,主要是高校学生与高校教职工,其中高校学生所占的比重最大。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具有年龄低、接受能力强、思想观念创新的具体特点。当代的高校学生,普遍对于新媒体更加关注,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微信账号,很多的学生开通了微博账号。而在高校学生中,关注传统校园广播、校报的学生比例却在逐年降低。据我们的调查而知,有87%的高校学生不会主动阅读校报,有90%的高校学生不会每天定时收听校园广播;而有95%的高校学生会每天使用微信,有60%的学生会持续关注微博。这样的高校校媒受众群体的信息获取习惯变化,倒逼着传统高校校媒必须进行融媒体发展才能走出困局。因此,高校媒体应针对高校学生的受众特点,有效地进行转型升级。[2]

(二)新媒体传播方式为传统高校校媒带来挑战

随着高校学生信息获取习惯的变化,新媒体传播方式为传统高校校媒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传统的校报、校园广播等高校校媒,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学生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了,而更多的高校学生,习惯通过微信、微博等各种新媒体途径,获取相关的学习、娱乐、文化、生活信息。对于高校校媒而言,造成这样新媒体挑战的原因,一方面是传统高校校媒的信息内容过于古板,单纯注重校媒的官方宣传作用,使得校媒信息不被学生所关注;而另一方面,在新媒体背景下,学生接收信息的途径更为便捷,新媒体的信息也更加侧重于娱乐方向,使高校学生对于新媒体信息更加乐于接受。[3]

(三)高校校媒的融媒体发展机遇分析

虽然新媒体对于高校校媒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高校校媒的传播优势仍是新媒体所无法取代的,高校校媒运营者应当有效利用融媒体发展思维,促使高校校媒转型升级,将新媒体所带来的影响转化为高校校媒的发展机遇。具体而言,通过传统高校校媒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能够促进学生在更加便捷的新媒体环境下,有效获取高校校媒信息,并且利用高校校媒的新媒體发展,为学生有效地拓展校媒信息接收渠道,从而令高校校媒获得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

二、高校校媒发展策略研究

(一)发挥媒体艺术融合优势创办高质量校报

校报是传统高校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报不仅能够为高校学生带来院校信息资源,同样也是丰富高校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高校校报的创办,应当有效地依托融媒体发展思维,进行相应的完善与创新。对于高校校报的稿件来源而言,可以通过设置校报电子邮箱,面向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校报征文,从而引导学生在更加关注校报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校报的出版发行。校报还可以在版面中,加入校园微信公众号或微博账号的二维码,促使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校园新媒体信息。此外,利用WEB技术,在校园官网上开设电子版校报板块,也能够进一步地拓展校报的传播途径,为学生带来更为便捷的校报信息资源。通过多种渠道的校报融媒体发展,实现创办高质量校报的目的。[4]

(二)借助媒体艺术融合资源促进校园广播质量提升

校园广播是高校学生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的新媒体环境下,校园广播应当有效借助媒体艺术融合,实现传播质量的提升。在提升校园广播传播质量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确保校园广播的舆论宣传价值,确保校园广播传播正面价值观。之后,利用融媒体理念,实现校园广播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互动发展,引导学生通过新媒体途径参与校园广播的投稿与互动活动等等,从而有效提升校园广播的关注度与宣传价值。

(三)通过媒体艺术融合建设多功能校园官网

校园官网是校园媒体中最为重要的媒体构成部分,校园官网不仅是学校的“门面”,更是学生通过官方媒体有效了解校园信息的主要平台。在校园官网的媒体艺术融合过程中,校园官网需要以实用为导向,为学生开设更为便捷的功能板块,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对于校园官网的浏览,实现更多的拓展功能。例如在校园官网中加入“选修课选课”“动态学分查询”“高校名师展示”等功能性内容,既可以方便学生的校园生活,同时又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校园官网的关注程度,从而有效地建成多功能的服务型校园官网。

(四)基于媒体艺术融合背景开设优质校园微博

在媒体艺术融合背景下,高校校媒需要为学生开设优质校园微博,为高校学生及时发布院校信息,并吸引高中学生通过网络浏览了解院校情况,进而帮助他们合理选择报考院校。高校的校园微博的开设,应有专门负责的教职工人员进行运维,通过发布高校信息,与学生展开线上互动,在实现院校信息有效传播的基础上,能够第一时间地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开展下一步的院校管理工作,从而在微博的信息传播与互动过程中,有效建成优质校园微博。

(五)利用媒体艺术融合机遇有效运营校园公众号

在高校校媒的融媒体发展过程中,有效利用微信公众号的资源优势,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在更为便捷的浏览过程中,获取院校信息、丰富文娱生活。在高校校园公众号的运维过程中,运维人员应当准确把握学生受众群体的接受特点,为学生提供更为便于阅读、利于学习、有益成长的微信公众信息资源。通过校园公众号的开设,还能够吸引更多有报考意向的高中生加深对于相应高校的了解,帮助高校教职工掌握高校信息等等。因此,通过校园公众号的运营,能够切实地拓展高校校媒的宣传维度,促使更多的受众群体通过关注校园公众号,更为便捷地掌握校园信息。

三、媒体艺术融合背景下的高校校媒未来发展展望

在高校媒体的未来发展领域中,高校校媒应当更为注重新媒体发展途径,促使校媒在融媒体发展的过程中,更为适应高校学生的信息获取需求以及信息接收习惯。如利用手机平台,为学生开设高校校媒APP等途径,促使高校校媒在学生受众群体中能够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或者利用基于校报、校园广播等传统校媒的拓展,吸引更多高校学生参与媒体活动等,促使高校学生享受高校校媒优势,更好地丰富他们的文化娱乐生活。

总之,高校校媒的传播途径需要多角度发展,但是高校校媒的宣传导向作用不能有所偏颇,需要在发挥传统校媒舆论宣传优势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融媒体等手段,加强高校校媒对于学生的思想建设力度,从而促使高校学生通过接受校媒信息,养成更加积极正面的思想观念。

在媒体艺术融合背景下,高校传统校媒应当有效与新媒体校媒开展融合,促使高校校媒的传播力,能够更为适应当代学生的接受习惯。在有效进行高校校报、广播、官网的新媒体融合基础上,高校校媒应积极拓展校园微博、校园公众号等新媒体校媒发展空间,从而令高校校媒在新媒体时代能够有效地为学生与教师传播正能量,实现高质量的高校校媒融媒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刚,王任.高校媒体议程设置与网络民主环境优化研究——以高校微信公众号运营实践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9(07):132-134.

[2]王昆,彭志翔.提升影响力塑造新形象——数字时代高校媒体融合发展与对策研究[J].今传媒,2019(06):83-86.

[3]孙伟.浅析校报在高校媒体融合中主导机制作用的发挥[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3):80-83.

[4]余輝.从“叠加”到“相融”:高校媒体融合路径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01):71-74.

猜你喜欢
媒体融媒体高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