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前幼儿教师传统艺术素养的提升策略研究

2020-10-09 10:05蒋娟
艺术大观 2020年12期
关键词:艺术素养培养模式

蒋娟

摘 要: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肩负着传承民族传统艺术教育的重担。职前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力量,是民族传统艺术的直接传承者,其整体的艺术素养直接影响幼儿艺术教育的质量。为此,高等师范院校作为职前幼儿教师的重要培养载体,需要积极探索提升职前幼儿教师传统艺术素养的策略。例如,通过建立明确的艺术培养目标、设置合理的课程模式、开辟多元化的实践环节等方式,确保职前幼儿教师传统艺术素养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职前幼儿教师;艺术素养;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2-00-02

幼儿艺术教育的真谛不是用艺术技能对幼儿进行强化训练,而是引导幼儿直观感受艺术中的美,体验人与自然的神奇和智慧,促进幼儿大胆的想象,尽情抒发对美的理解与追求。幼儿教师作为艺术教育的首要支点,其肩负着对幼儿艺术启蒙和民族文化传承的双重任务。为此,提升职前幼儿教师的传统艺术素养,是传承民族文化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一、职前幼儿园教师传统艺术素养的重要意义

(一)重视传统艺术文化对幼儿的启蒙作用

在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艺术教育成了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对于幼儿发展的影响也日益得到重视。 [1]传统艺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对幼儿民族认同感的培养,也是对幼儿艺术天性和艺术潜力的激发。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由五十六个民族的多元文化交织而成,经过上千年的积淀与传承,不仅渊源悠长,而且博大精深,例如书法、绘画、戏剧、舞蹈、音乐等,都蕴含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和风骨。另外,随着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在世界舞台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日益被世界人民关注和喜爱。幼儿作为民族的未来和祖国的希望,不仅要具有世界的美感,也要理解和热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此,对幼儿进行传统艺术的启蒙,可以直接促进幼儿的审美与智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怀。

(二)提升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的艺术素养

对职前幼儿教师进行传统艺术的培养,不仅可以发挥幼儿教育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作用,还可以整体提升幼儿教师队伍的艺术素养。具有较高艺术素养的幼儿教师深刻懂得艺术对幼儿的重要价值,愿意用艺术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在教育目标上,淡化幼儿的技能输出,注重幼儿的艺术体验以及个性表达;在教育内容上,能够从幼儿的一日生活出发,积极挖掘身边合适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艺术文化,开拓幼儿的艺术视野;在教育方法上,能够充分将传统艺术与幼儿的学习特点相结合,利用多种手段为幼儿提供充满美感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唤醒幼儿心灵中对艺术的美好向往。[2]对职前幼儿教师进行传统艺术培养,能够增加幼儿教师对艺术教育的胜任感和使命感,实现艺术对人的一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改革职前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培养模式

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幼儿教师成长的摇篮,其培养模式决定了输出的幼儿教师的艺术素养水平。为此,积极探索职前幼儿教师艺术培养模式,肩负起传递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使命,完成培养高艺术素养幼儿教师的重任是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部分高等师范院校由于幼儿教师艺术素养认识不够充分和深刻,导致还存在对职前幼儿教师的传统艺术素养的培养表面化、简单化等问题。例如,有的高校培养目标过于追求艺术技能技巧的培养,缺少对职前幼儿教师传统艺术文化底蕴的培养;有的高校人才培养方式单一,认为开设几门艺术技能课程就是艺术素养的培养,没有充分发挥实践环节和校园文化对职前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实践能力和艺术情操的养成,导致职前幼儿教师在实际的幼儿艺术教育工作中胜任感不足。因此,高等师范院校需要重新认识职前幼儿教师传统艺术素养的培养工作,改變旧有的培养策略,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职前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质量。

二、职前幼儿园教师传统艺术素养的提升策略

(一)建立明确的艺术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基石,在职前幼儿教师培养目标中突出对传统艺术素养的要求,是对职前幼儿教师综合素养培养的价值体系的完善,也是建设传承民族艺术文化的幼儿教师队伍的重要落脚点。幼儿教师作为幼儿重要的艺术启蒙者,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艺术素养才能够将抽象的传统艺术转化为具体的幼儿能够理解和喜爱的美,从而激发幼儿表达美、创造美。为此,高等师范院校需要改变过去培养目标中只偏重对职前幼儿教师传统艺术技能的培养,将传统艺术审美能力和传统艺术教育实践能力纳入培养目标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才艺术素养的价值观来贯彻职前幼儿教师培养过程的始终,提升职前幼儿教师的培养质量,向社会输送具有较高艺术素养的幼儿教师。

(二)设置合理的艺术教育课程模式

设置合理的课程模式,有助于将中华民族的优秀艺术文化以多种形式融入课程教学,提升职前幼儿教师的艺术素养和民族文化情感,凸显专业性与艺术性。[3]首先,调整艺术课程比例。艺术综合素养不是单纯地技能培养,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艺术审美能力、艺术理解能力和艺术教育能力。为此,需要适当减少艺术技能课程,增加艺术理论课程,提高艺术教育课程的比例,避免对艺术技能的过度追求,注重对艺术理论和艺术教育能力的教育,保证职前幼儿教师艺术素养培养目标的落实。其次,将传统艺术教育渗透在专业理论学习中,注重培养职前幼儿教师对艺术教育的融会贯通能力。例如,在《幼儿游戏》课程中,启发职前幼儿教师将游戏与传统艺术相结合,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在《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中,鼓励职前幼儿教师将传统艺术教育资源与各领域教育活动融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最后,开设具有特色的传统艺术选修课程,帮助职前幼儿教师体验传统艺术的多种魅力。例如,设置戏曲欣赏、民族舞蹈赏析、民族服饰创作等课程,搭建一个多元的艺术学习平台,给予职前幼儿教师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设置全面、系统的艺术课程,才能真正提升职前幼儿教师的艺术素养,培养出艺术内涵与教育技能兼具的幼儿教师队伍。

(三)开辟多元化的艺术实践环节

开辟多元化的艺术实践环节,帮助职前幼儿教师获得艺术教育实践能力。幼儿教师的艺术素养中包括能够开展艺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能力。这种艺术实践能力需要在真实的艺术教育场域中,通过不断观察、学习和反思而获得。高等师范院校可以在教育实习、见习中,安排职前幼儿教师走进幼儿园艺术教育课堂,获得一线的艺术教育经验。通过观察和实践,引发其深入的思考与学习,获得真实的艺术教育实践能力,能够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将艺术融入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艺术审美与表达,为今后的自身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积累现实经验。另外,高等师范院校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建立校外艺术学习渠道,加深职前幼儿教师的艺术体验。例如,利用到民俗博物馆、艺术博物馆、艺术研究所等地参观,促进职前幼儿教师理解艺术的本质和艺术的智慧。高等师范院校通过提供充分的艺术实践环节,引导职前幼儿教师将艺术与教育更好的结合,获得可以指导实践的艺术教育能力。

(四)提供充分的校园艺术展示平台

高等师范院校可以利用校园文化引领职前幼儿教师的艺术发展,通过创设各种活动,营造艺术氛围,支持其个性发展,进行艺术审美熏陶。艺术之美不是简单地技能模仿,而是需要不断地吸收、表达和创造,幼儿教师作为幼儿重要的艺术文化传递者,需要将传统艺术以美的形式重现在幼儿面前,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学习。这就要求高校积极提供一个可以大胆表达和充分展示的环境,引导职前幼儿教师将自身所学到的艺术知识与技能转化成艺术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提升其身的综合艺术素养。例如,通过组织艺术社团,文艺演出、手工大赛等活动,增加职前幼儿教师艺术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开展到幼儿园为幼儿进行艺术表演等社會实践活动,将艺术贴近幼儿生活、满足幼儿兴趣,锻炼艺术表现力,同时培养职前幼儿教师利用自身艺术素养,服务幼儿、服务社会的良好师德。

职前幼儿教师艺术素养的培养不是简单的拼接而是需要从顶层设计,将人才培养价值观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并且,高校应突破知识与技能的传递者的角色,不断思考如何创造一个积极、丰富的学习环境,激发职前幼儿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持续性,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将民族文化发扬并继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张建波.常州市幼儿教师艺术素质现状调查报告[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28(04):110-114.

[2]但菲.面向21世纪培养高等应用型幼儿教育工作者——关于学前教育本科艺术教育改革的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1(05):39-41.

[3]叶平枝,夏雨璇.教育智慧视角下的学前师范艺术教育改革[J].学前教育研究,2019(09):14-23.

猜你喜欢
艺术素养培养模式
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之管窥
浅析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学生必备的艺术素养及其培养方式
分析素描训练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科艺结合视角下的幼儿艺术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