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国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思考与实践

2020-10-09 10:05王育姝
艺术大观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中国画传统文化实践

王育姝

摘 要: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表现形式,并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根深蒂固的移植到传统文化的土壤当中。博大深邃的传统文化不仅展现了高超的绘画技巧,同时也展现了传统文化的水乳交融。中国画在千百年来的发展面貌上,随着时代的变化,导入思想,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繁花众放的时代当中,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体现了深邃的艺术精神和厚重的文化积淀精神,讲求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的时候,深刻的注重了自然之物的传神写照。把民族文化元素和艺术精髓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人文特质的同时,也契合了高校中國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思考与实践。珍视传统,立足当代。在传统文化浸润下,提高高校中国画教学质量,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获取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国画;传统文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2-00-02

一、高校中国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画是以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不仅展现了优秀的艺术形式,同时也展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在长期的潜移默化当中,成了于是瞩目的“东方艺术”代表[1]。因此,中国画教学也应该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塑造民族特色,将传统文化意识融入其中,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一,中国画的艺术本质使然。需要追求较高的艺术技巧的同时,还可以将自身的情感体验与自身的审美风格,自身的个人修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中国画的形式,呈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引发大家的共鸣。例如:诸多名家的中国画作品气韵生动,存在书卷气息,他们在现实的生活当中,也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对中国画的母体与创作、传播、品评等进行有效的移植,并深深地烙印在传统文化当中。第二,现代化中国画教学质量的提高需求。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西方美术教育理念在思维的碰撞当中,曾经推动了中国画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由于本质与教育理念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传统文化修养的缺失,中国画艺术的精髓也很难得到长足的发展。第三,当代中国画发展的需要。从视觉艺术的角度看,人类的文化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作为中国画的学习者来讲,需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文化涵养,彰显民族精髓,呈现民族风格,体现中国画的价值,融入协同性[2]。

二、现今中国画教学的教学现状

第一,中国画教学的基本思路以及知识结构还不够明确。随着高校课程设置教学的扩张,这样就导致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艺术修养参差不齐。在学习中国画的时候,需要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提高诗书画技巧。但是,大部分的高校,在开展中国画教学的时候,主要通过临摹 ——写生——创作等形式来完成学习的[3]。中国画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的文化本质不尽相同。我国属于历史优秀的文明古国,在中国画的传承上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审美。因此,高校在构建教学的时候,需要明确基本的教学思路,确定中国画的教学方向,理清中国画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分析独特发展规律。第二,中国画的教学思路不明确,相比之下不具有稳定性。从一定程度上看,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老一辈人才已经退休或者修养。这样就导致了中国画在教学过程受到了阻碍。如果高校的认知太过浅显,那么,传统文化视域下的中国画教育就很难得到长足的发展。这个时候,就需要高校中国画教学明确教学思想,融入传统文化,解除思想禁锢。

三、高校中国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实践措施

(一)夯实文化基础, 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画的精髓

从一定程度上看,在传统文化浸润下的高校中国画教学,需要明确的是中国画的文化基础是什么样的,什么样才是真正的中国画。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下,哲学背景是什么样的,在中国画发展的过程中,将中国画与书法紧密结合起来。中国的艺术精神展现出来,务实基础,将诗词文赋融入中国艺术特征的文化形式当中。

(二)促进教学手段完善,激发学生对传统中国画兴趣

中国画教学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传承中国画传统文化精神。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认可能力。在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展现民族文化的精神符号。尊重传统文化,掌握艺术规律,在中国画的内涵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宋代出版的 《梅花喜神谱》,就是专门讲解梅花画法的画谱,接着,还对梅花的形态进行形象的描绘[4]。在经典的案例当中,让学生进入“立象以尽意”的层面。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经典,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中国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三)多元文化影响下促进美学概念的形成

在多元化趋势的影响下,传统文化想要与中国画进行有效的融合,那么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美德。中国传统的审美理念不仅对中国画具有独到的见解,同时,对中国画的品评也具有不一样的理念。从目前的形式上看,文化观念在不该百年的情况下,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中国画的意境与趣味性、导向性。因此,构建在传统文化艺术上的学科,想要在世界文化视角下站稳脚步,那么,就需要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立足传统文化,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寻求完善与发展,提高文化品质。例如:高校在进行中国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参加关于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5]。让学生感受生活,体验大自然,发现传统文化的美好。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积累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审美价值,提高个人修养,完善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素质

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照搬西方美术教育体系。另外一个方面是技轻艺。另外,我国在不同时期都存在不同的中国画教学模式。例如:徐悲鸿、潘天寿、林风眠、刘海粟等美术教育家,都对中国画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构建了属于中国画艺术的发展规律与教学模式。另外,一味追求技法提升,就算走得再快,脚下还是一条小路。但是从传统知识与涵养上进行构建,这样才能展现中国画的内涵。中国画教师也需要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在哲学、美学、文学、历史学等知识的学习与审视中,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中国画的积极作用[6]。与此同时,也可以坚持个人创作,参加比赛、展览等活动。在创作实践的过程中,五是基础,提高传统文化对中国画的重要感受与体验,鼓励教师进行学习,要求专业举办讲座。在学生面前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引导学生重视传统文化。革新课程设置,还原创作过程。在技法性、思想性、丰富性当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对画家生平、艺术主张、格等多方面的了解,达到欲知笔墨,临摹古人的境界。然后在写生的基础上,善于选择和取舍,重视积累和思考。对山水、树木、花鸟等,进行状态的提取。在不同时期的创作心境、理念上,体验和感悟中国画的寄情于山水之间的情景,并把创作实践与理论技法结合起来,敢于尝试和创新[7]。在不断地探索当中,创作出具有文化传统内涵的中国画佳作。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整体大发展视角下,应该从整体的角度,重新审视高等教育中国画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在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的指导下,发现文化教育缺失,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提高自身的认知。实现了原态发展、创新发展和材料发展。在社会、自然、历史文化当中,实践感悟,形成自身的风格,树立中国画优秀传统文化观念。在继承传统文基础上再创经典,赋予艺术作品文化内涵和思想灵魂。

参考文献:

[1]段汶利.在高师中国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J].美与时代(下), 2017(03):125-126.

[2]康强.中国画教学中应重视诗书修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18):99-100.

[3]郭薇.学以致用——关于综合性大学中国画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 2017(36):12-13.

[4]陈岱昇.以审美为基础的高校中国画教学谈[J].美术大观,2016(12):78-79.

[5]吉木色.现阶段高校中国画教学思考举隅[J].美术教育研究,2017(16):12-13.

[6]罗涛.探讨高校中国画教学中的文化缺失现象[J].大众文艺,2017(21):123-124.

[7]张伟.传统中国画教育对当今中国画教学改革的启示[J].美术教育研究, 2016(19):56-57.

猜你喜欢
中国画传统文化实践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