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中的“高位置”

2020-10-09 10:05任丹
艺术大观 2020年12期
关键词:鼻咽腔体面罩

任丹

摘 要:在声乐演唱中“高位置”是获得具有健康、辉煌、明亮音色的声音的一个重要技术支持,也是歌唱的一个基础条件。本文主要通过对“高位置”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什么是“高位置”、如何获得“高位置”几个问题进行简要论述,以期望能对声乐学习和演唱有所帮助。

关键词:歌唱;高位置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2-00-02

一、“高位置”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俄罗斯歌唱家马巽曾说:“没有头声的任何一个声部的任何一个声音,就如同没有珐琅的牙齿,毫无光彩。”[1]意大利美声唱法不同于任何其他唱法最大的特质在于其声音具有特别好的传送性,演唱者可以在音乐厅或是剧场不借用任何的扩音设备将声音传送到剧场的每一个角落。美声唱法这一特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对于“面罩”唱法,或是“高位置”这一技术的掌握。从声音技术层面来说,高位置的掌握使歌唱活动变得轻松,挂上高位置是使中低高三个声区统一的重要因素。日常所说的声音位置低主要是指口腔、胸腔共鸣的运用较多。声音的音色不丰富,干涩,同时歌唱中随着音高的变化会导致口腔或喉咙紧张而出现“喉音”、或“舌根音”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换声点这一难点上,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谈到对于“掩盖”或“关闭”这一问题时他认为就是使声音更多地进入面罩。从声音音色上来说,歌唱中的音色是指声带振动产生出最自然的基音后,加入了其他共鸣腔体的新的振动。进而使嗓音的全部特征如音高、音量、音质,在一定的宽度,响亮度上都展示得更显著,因而在歌唱中所谈论的音色、嗓音的特征都是由共鸣力形成的。虽然歌唱的声音是由人说话的自然的声音决定同时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每个人声音的辨识度就会有所区别,但在歌唱中人们对于声音的审美有着某共同的追求。沈湘教授总结出“通”“实”“圆”“亮”“松”“纯”“活”“柔”这八个字的音响效果。我们说到的声音的传送性正是因为在高位置上歌唱获得的是具有高频率高密度泛音的声音,声音是‘结实的具有穿透力的。同时获得“高位置”的声音是经过鼻咽腔的过滤而到达头腔的,声音是圆润的明亮的柔和的。在声乐学习中我们常说的唱法、学派划分问题,笔者认为所谓的学派或是唱法都是由语言决定的而不是技术,同时从声乐美学原则出发,声乐审美共性都是建立在歌唱的科学性上的,歌唱发声要建立在人體生理规律之上。高位置理论也是基于对人体生理结构以及发声原理之上的,因此在唱法上,不论是美声还是我们常说的中国民族唱法,我们要求的声音明亮,富有色彩。或是中国传统戏曲训练或是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讲求的声音的焦点、位置都是在科学性上表现出的语言上的个性。

二、“高位置”概述

从共鸣腔体分析,声音的共鸣腔体主要分为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声音主要指头骨中各空窦腔体: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共振的结果。将歌唱时声带的不同振动状态分为轻机能与重机能,头声或头腔共鸣称为轻机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雷斯克,首创面罩唱法,他认为头腔共鸣或者头声实际上都是鼻腔共鸣,鼻腔共鸣是面罩唱法的理论依据和途径。著名歌唱家多吉次仁也曾说过头腔共鸣实际上是更高位置的鼻咽腔共鸣。用想象的“高位置”歌唱发声,能产生令人满意的头腔共鸣的印象效果。这个“高位置”出现在咽壁顶端,小舌头后面鼻咽口上方的鼻咽腔[2]。鼻咽腔对于获得头腔共鸣有重要作用,头腔共鸣或是面罩都是声音通过腔体反射出的一种结果,那么这个所谓的腔体也就是鼻咽腔,是口腔与鼻腔相通的过道,生活中用鼻子吸气,或是感觉闻花香时鼻子后面的空间感。声音进入鼻咽腔之后再反射至我们的面部前方,此时就会有人们常描述的前额、眉心、鼻梁处的微微震动感。著名歌唱家库尔特鲍姆在谈论声音的位置时谈道:“共鸣感觉是在前面,通过双腮指向鼻梁,是声音在那里蜂鸣,而不是将声音放置进面罩,声音像是管风琴,通过管子把气打进去,声音从上膛的后面弹出去。”[3]高位置的获得对于每一个歌唱者都是重要的,不同的人对于“高位置”声音的获得感受可能各有差异,但笔者认为在谈论声音的高位置这个问题时,最重要的是要强调高位置是一个结果或是一个现象,要对这个声音概念有正确清晰的理解。如果把它具体到面部的某一个点,或者一个具体的位置都会引起身体的紧张,从而导致声音的紧张。沈湘教授曾提到过一句话:“面罩是结果而非手段,以面罩找面罩的教或学的途径并非捷径,甚至是危险的途径”。[4]多吉次仁教授曾总结说歌唱活动是“三点一线”,三点为声音的支点或是胸腔共鸣、声音的高位置、气息支持,然后通过训练在歌唱活动形成一个整体。笔者认为高位置的获得也就是歌唱整体运动的一个结果。

三、如何获得高位置

(一)哼鸣

在声乐学习训练中,针对高位置训练运用较多的是哼鸣练习。邹文琴老师曾说“哼鸣的位置就是歌唱的位置,哼鸣如果掌握不好就会影响头腔共鸣”。在生活中生气或者对莫种东西不屑一顾时发出的“哼”,或是女生撒娇时感觉从眉心处发出的声音,这就是最自然的哼鸣。在歌唱训练中的哼鸣特别是对初学者来说应该注意一些要求。[5]哼鸣首先用半打哈欠或者刚开始打哈欠的感觉打开喉咙,使喉头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胸部放松胸腔打开。舌头自然放平,颌关节向上打开,也就是平时我们说的打开牙关,下颌像是悬挂着一样的放松。颌关节向上打开的同时抬起上口盖,音越高上口盖向上抬得越明显,音越高打哈欠的感觉也更明显,使鼻道保持畅通,鼻咽腔充分打开。哼鸣分为开口哼鸣和闭口哼鸣,练习时可以张口与闭口交替进行以此进行检验,要求声音一致并且是在硬腭以上。笔者认为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更多地运用开口哼鸣,可以相对减少下巴及其喉部紧张的可能性。哼出来的声音应该是柔和的不能有任何主动加劲的感觉。[6]

(二)呼吸

“共鸣状态和呼吸状态特别密切,好的共鸣状态就是深呼吸的状态。胸腹之间的气儿和上面的各种腔体都互相通着气儿,上下通气,里外通气。音越高,气儿越通。”[2]深呼吸与高位置是辩证统一的,没有深呼吸就没有高位置。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如果将“高位置”在歌唱活动中单独分离而盲目地寻找,会出现气息浅而用上半身歌唱的状态,或是出现气息僵而声音不流动,最后导致的结果最常见的则是没有声音,同时还会导致声音虚、卡、挤。在舞台上检验一个演唱者的演唱水准主要看声音的穿透力,如果没有良好气息的支撑,就算再追求高位置也不会有理想的效果。“呼吸”一词本身包含着三个不同的动作,呼气、吸气、呼吸的对抗与支持。从生理上来说,呼吸器官主要有胸腔、肺以及横膈膜。生活中的呼吸较浅,主要运用胸腔呼吸器官,而歌唱的深呼吸还需要横膈膜的参与。在歌唱中呼吸时,横膈膜被迫收缩使胸腔底部空间扩大,呼气时压缩了胸腔底部的空间将空气呼出体外。众多歌唱家在谈论吸气时都会强调胸廓而随着使相关联的后背部分产生扩张感,呼吸的支持笔者认为声音倚在气息上,气息吸到横膈膜之后在呼气的同时保持吸气的感觉使横膈膜有托着的感觉,同时小腹的地方会有收紧的感觉。在辩证统一的呼吸运动中能避免漏气导致大量气息冲击声带的情况,同时也能使共鸣腔体保持兴奋打开的状态。歌唱的呼吸虽然与生活的呼吸有所区别,但是在歌唱呼吸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让呼吸运动自然,“尽可能地平稳吸入气息之后使之流畅走动”。[3]整个呼吸运动的训练大致为用鼻子闻花香的感觉吸气后使气息保持静止状态然后在胸口声音的支点上叹出来。

(三)声音支点

金铁霖教授在他的声乐教学中提出了歌唱的“支点”一词,声音支点主要是讲声音的合适的安放位置。从生理上说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在声乐学习通常说声音要放在我们胸口的第一或是第二颗纽扣的位置。所谓的声音安放的位置是一种想象的结果,有了一个合适的安放位置之后首先声音会有一个轴心,声音能有清晰的焦点,同时有效地将发声过程中喉部的注意力转移,从而‘解放喉部多余的力量。支点与声音共鸣关系,笔者认为获得整体共鸣首先要基于一个自然声音基础之上,声音必须有一个合适的支点,就像一个东西要实实在在地落在袋子的底部才会发出自然的声音。

四、整体歌唱理念

在歌唱中我们应该树立良好的歌唱理念,要明白歌唱是一个整体活动。沈湘教授强调:“学生必须树立歌唱发声的整体概念,即,在全身放松的基础上,将歌唱发声各有关的部位积极调动起来。”[2]共鸣,气息,声音的支点这些局部的问题都应该放在歌唱整个运动中去思考。整体共鸣、整体歌唱,以达到声音的统一,不能将每一个问题单独来看,没有气息的支持不会获得共鸣,只有气息支持没有摆好共鸣腔体状态也不会有好的声音,如果将高位置想成一个具体的位置而忽略其他腔体的运用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在强调“高位置”或是其他共鸣腔体的获得都应该在整体歌唱中去进行思考。

参考文献:

[1]巩守强.美声学派之“头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2]邹本初.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

[3]杰罗姆·汉涅斯.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4]李晋伟,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5]金铁霖著.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6]马腊费奥迪著.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鼻咽腔体面罩
LED面罩,创造有吸引力的面貌
鼻咽癌的鉴别诊断:反复鼻出血VS鼻咽癌
大功率连续波磁控管腔体一体化的研究
教学体会之歌唱的共鸣
镇巴民歌的演唱特点及风格研究
浅谈民族唱法中共鸣腔体的运用
LED矩阵面罩
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CT初步诊断
初治鼻咽癌患者调强适形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身边的便携式火灾救生面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