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产品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探索

2020-10-09 10:05汤澜
艺术大观 2020年15期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产品设计创新创业

汤澜

摘 要:产品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应用型学科,随着互联网+日益成熟,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也随着发生改变,由传统使用方便易于使用的产品设计逐渐转向结合互联网思维与技术的智能产品设计。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应用实践,不仅能够合理的运用专业基础知识,还能结合专业核心内容进行应用于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贯穿专业的各个课程。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课程是基于互联网思维与智能产品设计要求相结合,以创新创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教学改革,对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产品设计;创新创业;教学模式;互联网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5-00-02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意味着互联网技术作为媒介将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互联网思维方式也将贯穿整个新兴产业。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到创新创业,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应用型大学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职业为导向的原则,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日益成熟,产品设计由使用方便易于使用渐转向结合互联网技术的智能产品设计。本文以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课程为例,基于互联网思维与智能产品设计要求相结合,以创新创业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教学改革,对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1]

一、互联网思维在产品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利用互联网思维促进产品设计专业的创新发展

随着互联网思维日益成熟,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思维的发展也发生了改变,产品设计由使用方便易于使用渐转向结合互联网技术的智能产品设计。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于互联网思维融合了新技术新理念,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课程,紧随市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将互联网思维引入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原有的产品设计理念做出快速的调整,不断地创新改善,使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够符合市场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具有有益的影响。[2]

(二)利用互联网思维实现与市场的契合

产品设计专业在已有的设计调研、系统设计、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专业优势上结合网联网思维与智能产品的设计要求,产品设计专业的课程可以形成课程群与市场需求进行紧密的结合,能够更好地对接市场,实现课程项目的转化率。例如餐厅排队点餐小程序,借助互联网技术模型制作,能够在编程没有介入的前提下实现产品的交互使用,让用户能够直观地感受使用环境和操作,充分展示创意设计,能够提升项目孵化率。

二、基于互联网背景下产品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产品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应用型学科,在互联网背景下产品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以需求为导向。随着互联网+日益成熟,产品设计由使用方便易于使用渐转向结合互联网技术的智能产品设计,产品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以智能产品设计为方向进行课程设置;一方面能够结合专业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培养市场缺乏的人才,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竞争能力,为社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产品设计专业在原有的基础专业课程下可设置设计调研、交互设计、用户体验等新兴的课程,进一步完善课程系统为社会和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而服务。[3]

目前,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以“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应用实践”三个模块组成。专业基础课程以手绘、软件课程为主,为学生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夯实的基础技术知识和工具运用知识;专业核心课程注重与企业对接的课程,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应用实践主要对设计项目进行设计与制作,让学生参与项目完整的流程,缩短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阶段。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应用实践,不仅能够合理的运用专业基础知识,还能结合专业核心内容进行应用于实践。首先,需要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核心的作用,教师必须对实践课程和实践全流程有充分的认识。其次,对实践课程进行优化。实践课程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课程,实践课程的设置要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项目的来源最好能够对接企业项目或者创业项目。最后,建立创新创业设计平台。可在校内建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第二课堂“工作室”,除了专业的课程知识和应用实践项目之外,可以通过工作室进一步学习创新创业能力。专业讲座能够为学生带来新思维、新方法和新技术,行业设计人员对设计的过程的讲解能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设计的理解,组队参加校内、市级、省级的创新创业比赛为学生系统化的训练创业能力。因此,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贯穿专业的各个课程。

三、互联网思维在产品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以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课程为例

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课程是基于互联网思维与智能产品设计要求相结合,以创新创业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教学改革,课程主要内容基于对商家用户、项目实际痛点为切入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展开教学。教学方法上主要是實践教学为主,借鉴线上平台展,开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模块分为前期调研、中期设计、后期输出三个阶段。前期调研:了解商家用户、项目实际痛点找准目标,挖掘目标用户深层次的需求。中期设计分为交互设计和视觉设计,交互设计:针对互联网背景下目标用户特征进行交互设计,满足商家功能和用户使用习惯;视觉设计:互联网背景下设计审美以简约为特点进行设计,符合现代美学的特征。后期输出:编程不介入的情况下利用Demo设计与制作为商家和用户展示完整的功能与使用。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课程通过对市场的调研、痛点的设计、项目的输出三个板块的设置,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利用互联网思维解决问题并进行设计的习惯,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思维,最终以互联网思维为中心,延伸前期调研、中期设计、后期输出的完整教学服务。

(一)前期调研(观察事物、发现问题)

前期调研分为用户研究和竞品分析,目的在于了解人群,了解产品的优势、劣势,并为整个的研发制定标杆,使设计往后的阶段不会偏离标杆路线。用户研究可以利用实地调研和用户访谈的方法了解用户痛点和需求;竞品分析可以利用文献查找、数据分析等方法查找、收集、分析数据为设计创意点提供基石。前期调研结合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可以锻炼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的能力。

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使用产品的行为习惯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在前期设计调研和竞品分析中需要结合互联网环境下用户的特点和思维方式,针对目标用户了解行为,为设计开发打下基础。

(二)中期设计(分析问题)

中期设计是设计师展示专业能力的重要阶段,在设计阶段结合行业的评判标准,严格按照行业的要求对设计进行评价。中期设计分为交互设计和视觉设计,交互设计主要以目标用户特征为切入点结合用户行为,设计一套符合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品逻辑结构设计和功能流程设计。在交互设计阶段教学方法上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思维逻辑对产品的结构和流程思考,养成以互联网思维为主分析问题的习惯。

(三)后期输出(解决问题)

后期输出主目的为了向用户展示最终的产品效果,以便用户使用时能够具象化的了解产品创意和产品使用,后期输出具有可视化的特点。在后期输出板块中,通过Demo的制作能够对设计创意的仿真构建、测试、展示,不仅能够将抽象的互联网思维转化为生动的实物模型,有助于学生对设计、思维的抽象概念转化为与市场结合的具体模型理论知识点的理解。

四、结束语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仅是简单的互联网思维載体的创新,更对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带来了巨大革新。产品设计专业应追随时代特征并基于自身特色,不断加大改革与创新的力度,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重视设计创意及互联网思维的培养,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以能力培养为根本,更好地推进双创教学培养。

参考文献:

[1]高伟霞,杨艳石,苗静.应用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探究[J].艺术科技,2019(06):81.

[2]周屹.基于大数据时代下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研究[J].高教学刊,2019(16):48-50.

[3]郑祎峰,邢小刚,宋湲.艺术设计类专业基于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以产品设计专业为例[J].科技风,2020(16):66-67.

猜你喜欢
互联网思维产品设计创新创业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绳结文创产品设计作品选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青花·木 产品设计
论述互联网思维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