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础形态构成的包装设计差异化表现研究

2020-10-09 10:05葛鑫
艺术大观 2020年15期
关键词:包装设计人工智能

葛鑫

摘 要:设计基础形态构成包括色彩、基础形态、线形体、肌理和综合形态构成等。在包装设计中同样离不开这些基础形态的构成。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深度学习快速模仿生成多样的包装设计方案,在同版式包装设计中,也可以运用人工智能快速生成差异化的包装设计,通过深度学习控制视觉元素合理变化。这种设计会使人造形态有了自然差异性,符合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设计思想。人工智能未来在各行各业都有应用,与包装设计的结合值得深入探究。

关键词:包装设计;基础形态构成;人工智能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5-00-02

道路两旁的行道树,远观整齐划一,近看千姿百态。这正是自然形态的差异性,在人工形态设计中设计师时间精力有限,有时数量巨大的设计非设计师力所能及,无法在大量设计生产中运用自然差异性;有时则遵循行业设计规范,设计必须统一。在包装设计中可以运用自然差异性,在相同版式设计包装中产生差异化的包装效果,不同的包装版式,产生差异性的效果不同;但都离不开基础形态构成,差异性存在于基础形态构成的变化中。

一、差异性

差异是在哲学范畴内的名词,表示一件事物与其他事物和自身的区别,又称差别。差异分为外在差异与内在差异,外在差异指事物间彼此的不同,内在差异则指事物内部对立的部分和对立的趋势,即事物本身尚未激化的矛盾。从辩证的角度看,异中有同,同中有异。

差异产生原因可以分为内因与外因两方面:内因可追溯到生命基因序列的排列组合,物质组成单元(原子、分子)的相互作用与结合;外因则有物理的划刻、褶皱、拉伸、压缩、融化与蒸发等;化学的燃烧、生锈、腐烂与酿造等;生物的病症、生物钟(昼夜节律)、感情等。

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人不能脱离自然而存在,因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不是孤立或对立的存在。自然分为自然与人化自然,自然先于人类存在,贯穿且超越人类历史发展;人化自然,经由人类实践改造的自然,与人类的认识、实践密切相连。[1]自然形态总存在差异性,有着自然差异化的美感,这种美感中包含节奏韵律、变化统一。人以自然界为对象,形成人化自然,因此自然差异性同样广泛存在于人化自然中。

二、包装设计与基础形态构成

包装设计是设计与自然科学的结合,设计考虑产品包装的保护与美化两方面,是含科学、艺术、材料、经济、心理、市场等综合要素的多功能的体现。包装设计有众多考虑要素,考虑需要包装产品的功能性质、面向的顾客群体、售卖的时间、销售的场合以及做这种设计的原因。本文在已经考虑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研究。包装设计应当首要考虑产品的保护功能,之后考虑美感,为了让产品在市场内更好的流通,获得更好的销售成绩。[2]

基础形态构成可以分为形态与构成两部分:形态中包括形状、色彩、肌理等,这些形态的美感体现与设计考虑都离不开节奏韵律与变化统一规律。在节奏韵律与变化统一中表现形态美感。构成则分为自然构成与机械构成,以自然为主的构成中含有机械构成、以机械为主的构成中含有自然构成。综合构成离不开基主辅调,即基本形态、主要形态、辅助形态与调和形态,它们共同构成一张完整的综合构成设计。[3]

基础形态构成关系如图1:

三、基于基础形态构成的包装设计差异化

形态包括色彩、形状、肌理等。这些参数差异化的阈值主要考虑三点,一是保证包装的安全性,起到符合标准的保护功能;二是在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的考虑下保证设计美感不被破坏;三是不能破坏版式特征,导致产品形象难以被辨别。

(一)色彩

色彩需要考虑三要素与色调构成。色调构成包括基色、主色、辅色与点缀色,它们之间满足一定色彩比例。其中基色、主色与辅色占画面绝大部分。因此他们变化大小直接影响画面的变化大小,在不破坏画面版式特征与美感的考虑下,基色、主色、辅色的差异变化范围要有明确限定,在合理范围内变化,产生差异感的同时不破坏版式特征与美感。而点缀色在画面中占比极小,不易被第一眼发现,起点缀作用。因此其差异变化范围在不破坏美感的前提下可以有无限的选择范围。[4]

色彩三要素中色相的差异化:色相变化应当在同类色范围内,即在色环内左右各30度范围内选择。在这个范围内色彩处在同一色系,不至于打破整个画面的色调感受,造成版式特征被破坏。色彩三要素中明度的差异化:明度分为高调、中调与低调。明度的差异变化范围不能跳出画面所处的高调、中调或低调;或构成元素的高调、中调或低调。色彩三要素中纯度的差异化:纯度分为高纯度,中纯度与低纯度。纯度的差异变化同样不能跳出画面所处的高纯度、中純度或低纯度,或构成元素的高纯度、中纯度或低纯度。[5]

(二)形状

形状包括点线面体,它们构成的最终形状,通过节奏韵律、变化统一,形成美感。通过点线面体的连接组合,形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元素。它们在画面中比例大小,与对比关系可以分为基本形态、主要形态、辅助形态与调和形态。这些形态在构成中十分灵活,没有精确的比例关系,基本形态大约占画面70%左右;主要形态在画面内与基本形态有强烈对比,占画面大约10%-15%;辅助形态在基本形态与主要形态间起连接与过渡作用,大约占画面5%-10%;调和形态用来调和画面使画面获得均衡感,大约占画面5%。[6]

根据这些形态占据画面比例不同,可变化范围大小也不同,占据画面比例越大的形态,可变化范围越小。因此它们可变化的范围在不破坏版式特征与美感前提下:基本形态远远小于主要形态,主要形态小于辅助形态,辅助形态小于调和形态。即每个形态变化范围的比例与实际形态构成比例成反比。

(三)肌理

自然肌理本身具有自然差异性,人工肌理有些为突显与自然肌理的区别,以及人工形态美感,而制作重复统一的纹理。自然肌理运用自然差异化的纹理,人工纹理则采用点线面多种构造元素的变化来实现纹理自然差异化。

同样在四部分形态构成中,这些差异变化的范围大小也有不同。在不破坏版式特征与美感前提下:基本形态远远小于主要形态,主要形态小于辅助形态,辅助形态小于调和形态。即每个形态变化范围的比例与实际形态构成比例成反比。

四、结束语

人造的装饰树,再精心摆放,也经不起细看。因为每颗“自然形态下的树”一模一样,甚至上面开花结果的数量都相同,这违背自然形态的差异性,会令人产生不适感。在人直接取材于自然材料设计的产品中,有许多得益于自然形态的差异性,而使得人工形态具有了自然差异性的美感。在原始手工工艺品中,也因手工过程难以量化控制而自然产生差异性的美感,具有一种不可控的自然差异美感。当工业革命后大量机械化生产的产品涌现,从流水线下来的产品被量化控制后一模一样,具有简单易于批量生产的线条形状。这种机械形态所具有的统一美感,被包豪斯现代主义推崇备至。现代主义探索影响深远,到后现代主义又有了不一样的设计表达。[7]

现代设计丰富多元,人工机械产品不必只有机械形态美感,同样可以具有自然形态美感。自然形态的差异美感可以运用在人工产品设计中。不论平面设计、工业设计还是环境设计都能运用自然差异美感,增加设计的趣味与温度。

参考文献:

[1]翁洁.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与现实路径——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建构视角[J].学术论坛,2018,41(04):81-85.

[2]朱永明.形式构成基础形态、组织与艺术建构——形式构成基础课程教学中相关问题与反思[J].美术教育研究,2017(12):97-99.

[3]柯胜海,廖然婧.可计量式包装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8,39(24):98-102.

[4]刘文良.基于安全策略的药品智能包装设计[J].裝饰,2015(11):96-97.

[5]黎英.包装连续性体验设计探究——以好丽友木糖醇“粒粒出”口香糖包装为例[J].装饰,2013(06):100-101.

[6]朱和平,姚进.智能化包装设计的方法研究——以老年人智能药品包装为例[J].装饰,2013(05):96-97.

[7]杨雪松,李斯.论包装设计的结构美[J].包装工程,2007(11):157-159.

猜你喜欢
包装设计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以人为本,生态和谐”理念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渗透
包装设计中字体的形式美研究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螺旋上升教学策略在包装设计项目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九嶷山瑶族文化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创意研究
立体趣味性计算机包装设计课程开发的研究与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