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其霞
摘 要:在许多音乐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借鉴元素之一就是古诗词,将古诗词教学与音乐教学完美结合,一方面能够增强音乐教育所具备的表现力,另一方面还能实现其艺术审美价值的提高。在初中音乐课堂中,通过现代化多元化的教育模式集中学生注意力,创设良好的“古诗词吟唱”教学情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吟唱”魅力。基于此,文章将对“古诗词吟唱”在音乐教学中的有关渗透路径加以简要分析。
关键词:“古诗词吟唱”教学;初中音乐;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3-00-02
曾有研究人员认为,诗词就是一首音乐。出于提高初中生文学修养与艺术审美情趣,有许多以古诗词为题材的歌曲收录在音乐课本中,通过现代化的音乐语言结合韵律悠长的古诗词,则形成了音乐与文学相融合的教育支流。而怎样将音乐感染力与古诗词意境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与音乐核心素养是初中音乐教师需要深思的课题。
一、音乐课堂教学中“古诗词吟唱”的应用分析
首先,寄托情感。因为音响音乐理念在我国的起步时间较晚,我国传统音乐操作为主导,主要流行于农耕、祭祀等方面,同时受到功能影響展现的方式为乐、歌、舞三者结合[1]。作为那个时代歌曲的古诗词,在此过程中呈现了记载与表达等多样功能,从而达到情感寄托的效果。其次,言情明志。相比于西方音乐思维,中国音乐思维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传统音乐与“古诗词吟唱”相结合,倾向于言情、明志等方面。最后,节奏独特。我国传统文化有许多代表,而太极则是典型之一,同样在古诗词中也体现该思想,例如要求平仄对仗的古诗词、注重对偶的律诗等。因此,也就受到这种独具的节奏感的影响,才让现代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诗歌。在音乐课堂当中,将“古诗词吟唱”进行合理的运用,既是一种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与发扬,也是丰富音乐教育内容,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形式,教师应当意识到“古诗词吟唱”的重要作用,找寻“古诗词吟唱”与初中音乐课堂的契合点,从而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二、提高学生体验,课堂延伸“古诗词吟唱”教育
音乐教师可以将创世佳作的古诗词展示给学生,在古诗词吟唱过程中让学生的心灵受到熏染与启发。在古诗词吟唱中还能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其中内容,从而达到“以唱促背”的目的[2]。一是,创新音乐教育。我们知道,昆曲具有其独特性,可从教学实践来看要是采用昆曲原调,部分学生无法充分掌握正确的昆曲唱法。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适度创新,可以借助降半音等手段与学生的演唱能力相符合。比如,可以把原本G大调转换成F大调等,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严格把握力度、音准以及速度等要素,更应该对节奏感进行培养,在吟唱过程中提醒学生,保证学生能精准演唱。二是,依托流行音乐,调动学生兴趣。针对大部分初中学生来讲,在生活与学习中愿意得到他人的肯定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强。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于调动学生吟唱兴趣,则可通过互联网搜索具备昆曲元素的歌曲,例如《花田错》《在梅边》,使学生能切身感受昆曲的价值。三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初中学生具有强大的想象力,音乐教师应以学生层面为切入口,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与观察予以学生自由创作空间,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借助课堂吟唱活动对学生加以锻炼。我们以《关雎》这一歌曲教学为例,课堂教学中引入了《关雎》与《关关雎鸠》等歌曲,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其中的内涵,在该教学模式下一方面能丰富音乐体验,另一方面还能充分掌握古诗词内容。将“古诗词吟唱”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渐渐渗透,则应从多元化的教育方法与模式着手,将传统文化和音乐教学改革相结合熏陶学生的文化素养,保证学生主动积极地对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承。
三、深入开发校本课程
文章认为最好不要对古诗词进行注解,因为充足的注解一定会对古诗词原有的内涵与韵味造成影响。若想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将诗词韵味更好地展现,则需认真对待吟唱教学。关于诗词文赋,吟唱是其主要的展现方式,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科学指导吟唱教学工作,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传统诗词蕴含的精神内涵,以此增强学生的艺术审美感受。将古诗词吟唱作为基础,进一步创新声律与意蕴的展现,弥补音乐教学与古诗词吟唱各自的不足,而在音乐教学中则需提高课程开发的重视,确保目标、观念和方向的科学性,在对学生学习方式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为其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我们以《使至塞上》为例,整篇节奏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原速;其次是加快一倍速度;最后则是将节奏恢复成原速。
吟唱的第一部分其节奏是每分钟五六拍,第一部分的吟唱节奏相对舒缓悠长,这样的节拍就是所谓的柔板,聆听过程中能感受一种平静祥和,如同亲身伫立在浩渺荒芜的大漠之中。在学生吟唱过程中以柔板节奏对《使至塞上》吟唱两遍,在无形中将学生引入王维的诗中,学生的思绪畅游于塞外,在脑海中自然会浮现一幅边塞风景的图景。在这部分结束的句尾,可以将“啊”这个语气词加入,借助旋律与声音的延长,在学生脑海中不断闪现沙漠风光。伴随着手鼓、艾捷克等乐器演奏拉开了第二部分吟唱的序幕,与之前相比速度快一倍,诗词旋律十分兴奋、激昂,在这样的节奏中对《使至塞上》再一次吟唱,而且在此部分的整个过程需要齐唱辅助,由此增强气势。在激昂的旋律中,一方面能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一望无垠的荒漠中,另一方面学生还会感受战鼓齐鸣、战马奔腾的疆场情境,由于用学生齐唱加以辅助不仅可以增大气势阵容,更能让学生起身感受将士们的豪气。对于第三部分,吟唱节奏渐渐放慢变为原速。学生对颈联与尾联重复吟唱,使得“圆日”与“直烟”的风景呈现在眼前。置身于苍劲的塞外风光中,王维结合亲身际遇将那一份孤寂与边塞风光相融合。在结尾部分学生对“都护在燕然”再次吟唱,而且融入学生齐唱。在重复强调歌词中借助旋律与节奏,使学生感受战士前去疆场的情景,彰显守边战士胸中那份浓厚的爱国精神。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校本课程内容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获得更加深入的学习体验,发挥出校本课程的真正效用。
四、引领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作为中华文化精髓的古诗词其自身特征不可替代,而且古诗词具有强大的意境美,因此在具體教学中音乐教师应充分借助古诗词独有的意境,以传情展现诗歌意义增强学生体验[3]。在进行《天净沙·秋思》教学过程中,首先组织学对诗篇反复朗读,之后与诗词当中的景物变化相结合引导学生感受诗词得到艺术魅力。之后采取问题导入教学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找出景物,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景物之后呈现的画面,而且将其描述出来理解背后蕴藏的情感。为了能让吟唱效果更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相应的画面展示给学,关于配乐可以选取《高山流水》《汉宫秋月》等。通过这一教学模式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另一方面在吟唱中还能让学生融入古诗词意境之后,更深入地感受诗词内涵情感。针对《天净沙·秋思》这首诗词的本事,诗人仅用常见的景物则能呈现极为深远的意蕴,因此音乐教师应进行启发教育,在学生“唱”“看”“听”的过程中感受诗词思想将教育重点突显出来。要是采取传统的吟唱教学模式所营造的教学环境相对枯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兴趣。而通过“视听结合”则可以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走入诗词意境中,进而让学生深入理解该诗词。采取意境教学,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在意境中感受诗人情感。由此可见,音乐和古诗词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将诗词作为歌词的歌曲不在少数,即使一些歌曲中的歌词并不原本的诗句,可是在吟唱中通过学生感受可以找出情感相通点。所以,初中音乐教师应将歌曲和诗词的关联点找出来,保证学生可以在吟唱歌曲中切实感受古诗词中的感情主旨,掌握内涵与思想[4]。通过古诗词吟唱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品味古诗词、学习古诗词,丰富学生亲身感受和情感体验。诗词文赋独有的魅力,温润如玉的音乐情意,都能在古诗词吟唱中缓缓流淌,从而渗透进学生心中[5-6]。
五、结束语
“古诗词吟唱”作为一种新颖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学生,突破以往音乐教育模式中的局限性,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在“古诗词吟唱”中理解音乐与古诗词独有的魅力,进而增强学生自身的思想认识,增强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也能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付蓉.浅论艺术教学中的古诗吟唱[J].教育现代化,2017,4(52):375-376.
[2]谢婷.千古诗韵长经典咏流传——古诗词歌曲音乐教学的实践[J].名师在线,2019(26):19-20.
[3]陈丹丹.古诗新唱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艺术教育,2016(12):90-91.
[4]张文亮,董青.浅谈音乐与古诗词在教学中的融合[J].音乐天地,2017(09):10-13.
[5]杜雄,李维佳.音乐艺术语言在古诗英译中的运用——以诗体派译者古诗英译为例[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40(04):78-86.
[6]郑小芸,应晓芳.诗化音乐 乐化诗歌——透过“音乐基本要素”分析“古诗新唱”多样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17(11):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