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铜版画的思考

2020-10-09 10:06路凯
艺术大观 2020年17期
关键词:再认识技术

路凯

摘 要:本文从铜版画在当下存在问题的角度出发,分析和论证了铜版画作为一种当代艺术媒介其本身并不存在问题,并通过对铜版画不同的制作方法和工作室的技术研究推进中分析了铜版画中潜在的思维意识和方法,揭示了铜版画中的创造性思维在当代艺术发展中的可能性,从而阐述了作者对铜版画的一种思考。

关键词:铜版画;技术;再认识

中图分类号:J2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7-00-02

2018年在第十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版画教学与创作年会上提出“版画外延的扩展,导致了版画的艺术表现性及媒介材质美感等变得模糊不清的倾向,是继续“出走”版画 还是“回归”于版画本体?”[1]其问题的提出是对今天的版画应以何种方式前行而进行的一种选择,而人们通常对事物选择的理由都是基于对事物的某种认识。因此,再次讨论对铜版画的认识,对于推动院校版画教学与创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铜版画在当下存在的问题

当下一些人认为铜版画是素描的复制品,是一种技术的实验和探索行为。的确,早期的铜版画是从社会需要的功能性出发,通过在金属铜板上手工造型和用凹刻制版的方法印刷和复制了素描作品,可以说早期的铜版画是从素描而来。然而,重要的是它已不再是素描,它通过间接性表达而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已经形成了具有独立价值的艺术存在方式。当时身为雕塑家和油画家的艺术大师,他们不会认为自己是版画家,而是把自己当作喜欢通过铜版画进行创作的人,是出于一种爱好。他们并没有思考铜版画还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思维方式和方法。现在的铜版画和以前铜版画已有了明显的区别,这不仅与社会发展所形成的在哲学,美学,科学方面的影响有关,而且也与人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文化知识结构的差异性有关。在当代艺术家和版画家确定使用铜版这个媒介作为自己的语言方式和手段进行艺术创作和表达时,素描和铜版在铜版画创作过程中的意义、作用和价值已完全不同了。诚然,获得一种铜版画的专业技术难能可贵,但在铜版的画创作过程中,虽然说每个人的技术和手段的能力有所差别,但其中的重要问题是画面中通过选择的技法而产生所需的形象,会随着艺术家的创作想法而随时发生改变。当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对于版面所形成的图像,使用的技法和手段,与自己创作的主题思想和意图进行对照时,并思考这些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图像和手段,它们离我想要传达的信息还有多远,怎样再去加减画面的形象因素,保留哪些部分和怎样把不必要使用的技法和形象去掉,直到表达出自己的创作意图等问题时。这样的选择和判斷对于创作的质量和价值才有意义,每当将这样的思考都与绘画的形象性相联系时,我们才能够得到一幅“得意”的铜版画作品,因此,它也不只是技法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还有一些版画家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码技术依托于电子大脑的计算功能,可以高度仿真并输出现有绘画的众多效果。” [2]利用电脑和打印机方便省时完全可以替代铜版画的技术环节。数码技术的出现确实给版画创作在技术上带来了一些方便。如,在电脑上绘制图片,复制和打印画稿等,但用和不用是艺术家的自由选择。技术对铜版画创作来说,是连接着作者和作品的中间环节,失去专业技术的过程,将无法精确的获得艺术家在版面上想要的形象和信息,更不能呈现出耳目一新的艺术语言,使用专业技术探索艺术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传达艺术家的特殊审美意图,而不是出于生产力提高和生活方便的需要的思考。技术和手段不仅是制版、上墨和印刷的具体操作行为,它更是对画面的审美监督的一个过程,本身具有审美性,讲究创造和精益求精的技术精神。铜版画技术的存在,给做版画的人带来不同的心理状态,一种是追求视觉效果,将每种技法运用到极致。另一种是,从内心感受出发,完全根据版性的变化去推进,没有固定的技法预设,随着感觉走。因此,对于铜版画专业人士而言,铜版画的创作制版技术环节是直接获取结果的照片或是3D喷墨打印技术不可替代的。

综上所述,铜版画发展到今天我们没有充分的理由来证明铜版画作为一种艺术语言的方式在表达上存在着某种困境。

二、铜版画的推进方式及思维意识

怎样将铜版画转变为能够传达出画家的思想和观念的一种重要的艺术语言方式,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我们从铜版画不同的制作方法和工作室的技术研究推进中分析铜版画潜在的思维意识。

(一)肖恩.靠菲尔德是版画出身的艺术家,他认为每种材料都可以成为一种艺术媒介,当艺术家认为时机成熟后,就应该去运用这种媒介去表达。他的作品《黑风》是运用了铜版画的美柔汀、蚀刻、技法结合托纸印的技法完成了他的创作。首先,他在铜版上运用的蚀刻和美柔汀技法,堪称完美,技法精湛。而他并没有停止这幅作品的构思和想法,在第二次制版时,他却在最后完成的时候,放弃了铜版画的细点技法飞尘,使用了托纸技法。因为他知道在铜版画行进过程中,每种技法都可以被有效调用的权利,这不是与由铜版自身来决定的,而是由版画家或艺术家的思想意图来确定的。两次印刷作品的不同自之处是将原有版面运用了托纸印技法又添加了形象。他解释说“在绘画性的创作过程中,不要停止你的感受,要随时去发现和寻找更好的办法和技术,不要停止在已有的成果上”,这种在创作上实验的方法,它不是向我们揭示“终点同时也是起点”的哲学道理,而是阐述了“版画是一种作者能在同一时间上可以回望和展望的媒介。”[3]它深化了对铜版画创作的理解,也使技法走向了精深。

(二)我的铜版画制作方法也是来源于对铜版画的凹版着墨深度的理解,由于铜版画中的形象都被分布在铜板版面的不同的深度中,在铜板有一定的厚度情况下,只要刻痕的深度不超过版本身的厚度,我们就可以在版上继续刻画所需要的形象。因此,当我想要用铜版去创作一幅作品的时候,首先在制版之前,确定画面黑、白、灰的层次,然后将版面处理成灰色的层次,刻画版面上最重的形象,最后在灰色区域里刻画出所需要的亮部形象。这种制作方法的难点是对版面随时产生的局部变化,要有整体把握和控制的能力,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可进退自由的处理版面。重点是它让你很容易进入创作状态,任你运用各种手段淋漓尽致的在铜版上获得形象,在铜版与腐蚀液接触的化学反应及时间的控制过程中,它会给你带来一定的惊险性,使你产生一种刺激感。它会使你在技术有限的边缘上去突破,让你去精益求精。它会在制版的过程中,让你发现更“得意”的形象,随时迫使你去重构版面的视觉形象和结构,在偶然性的情况下,它有时也会给带意外的惊喜。但是,如果不是从画面思考的形象出发,而是为了实现黑白灰色调,其结果就会产生更多的装饰性。

(三)当代一些版画工作室的技术进步也为铜版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2RC版画工作室,他们与艺术家合作的规则是“艺术家想要表达的任何一部分内容都不能缺少”他们坚持艺术带动技术的研发,技术反过来又促进艺术发展的思想和主张。为了解决艺术家在技术上遇到的问题,他们在铜版画套色技术上,突破了单纯依靠凹版印刷的原理,采用了凸,凹并用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在版上增加不同的介质颗粒,实现了艺术家想单纯用一块铜版印刷色彩作品的想法。他们对铜版照相制版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改变,通过传统飞尘技法和数码输出打印技术的结合,突破了原有照相制版的技术限定,使制作更显灵活性,使作品的画面视觉效果更加沉稳、厚重。在制版和印刷各个环节他们还为艺术家研发了各种各样的方便灵活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然而,其中重要的问题是,他们从凸凹版原理两个角度出发来解决在一块板上完成套色的问题,表面上看似推进了套色技法的进步,是一种方便和灵活的体现,但可增高,可結合的思维方法,能够帮助版画家或艺术家从定向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而其中所隐含的可发挥、可生成,可灵活的思维层次在不断地拓展和增加,这种从解决现实问题出发去创造无限可能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是最重要的,是值得所有人去重新思考和再认识的。

因此,当下如何看待和认识作为一门艺术语言的铜版画?笔者认为“向内”和“向外”都可以推进铜版画的当代性发展,而问题的关键是能否运用铜版画来传达出你独特的艺术精神和思想。

三、结束语

铜版画是一门偏重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使我们去挑战、去回答所有存在的疑问、回探源头和展望未来,让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提升对它的认识。无论是使用百年前的铜版画传统的干刻技术以二维平面的方式呈现,还是以现代的多种材料的三维立体的方式呈现,我们都要对铜版画的过去和现在有一个整体客观的认识,坚定当下,展望于未来。相信,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和未来铜版画艺术会以更加独特和深刻的视觉语言方式向世人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文中言.第十四届全国高等院校版画年会论文集[C].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8:1.

[2]董喆.多元融合——对数码版画中“版”的认知[J].美术大观,2019(04):76-77.

[3]贝丝·格拉博夫斯基,比尔·菲克.版画观念与技法大全[M].于洪,张俊,译.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再认识技术
对夏衍讽喻史剧《赛金花》的再认识
对民主平等教育思想的再认识和再实践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校园戏剧丰富中小学教育提升学生认知能力
《中国小说史略》对《水浒传》的分类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