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娴
摘 要: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推进使得艺术教育的地位不断提升,音乐教育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现代人才培养不仅对专业技能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也对综合素质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笔者长期从事高师器乐教育,学生们在毕业后主要从事教育及演艺工作,器乐合奏与器乐合奏编排在他们的工作中经常涉及,而器乐合奏的编排要求学生们能够具备多元知识能力,理论知识、视听练耳、和声、曲式分析、总谱阅读等等均应该有所掌握。当前高师器乐合奏课程主要以选修课形式出现,教学目标、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等等方面均存在短板,在社会需求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推动高师器乐合奏课程与时俱进发展变革是此次研究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社会需求;高师;器乐合奏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9-00-02
器乐合奏课程是高师器乐教学的重要构成,它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加全面地掌握器乐知识,既为学生们提供了器乐实践的机会,同时也推动了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学生音乐合作意识锻炼与音乐审美能力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当前,社会对于高水平器乐教育人才需求日益增加,高师音乐教育工作需要围绕课程合理规划与设计展开深入研究。
一、高师器乐合奏课程建设的价值分析
音乐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精神与文化产物,它能够唤起听众与学习者的内心共鸣,以集体形式展开音乐活动能够带来较强的影响力,同时有效呈现高师器乐教学的示范性特征。长期以来我国器乐课程设置未能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与音乐教育变化的现实情况,特别是缺少对器乐合奏教育的重视,在人才培养与人才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器乐合奏课程的重要性与价值未能得到清醒全面的认知。首先器乐合奏由众多演奏者同时演奏多个乐器声部,或是由多个器乐同时演奏同一声部,乐器涉及到“吹、拉、弹、唱”等多个方面,能够营造出丰富多样的音响效果与色彩创造力,这是最富有创造力的音乐活动,能够为情感交流与审美塑造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学生们在器乐合奏过程中需要展开群体合作,这可以让学生们获得更好而的情绪共感能力,实现集体主义与团队精神塑造,为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其次音乐合奏涉及到多方面知识,将多种音乐课程有效整合为议题,这对于学生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学生们在经过系统化的学习后不仅仅能够完成器乐合奏,更能够完成器乐合奏作品创新,实现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有效获得基本乐理知识、视听练耳、和声复调、作品分析、音乐创作能力,将学生们培养为具有更强音乐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再次器乐合奏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们强化合奏观念、演奏技能与创编意识,学生们通过学习与训练后能够逐步获得合奏知识传授能力,更好地指导中小学合奏、编排合奏作品、指导乐队排练等等;最后很多高师学生已经不满足于“一对一”器乐教学模式,他们迫切渴望参与到集体合作之中,特别是在社会对于人才需求不断改变的当下,这种呼声更为广泛,这就要求合奏课程设置必须要做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1]
二、高师器乐合奏课程建设的目标分析
高师开设器乐合奏课程视为了更好地发挥器乐合奏课程的作用与价值,使得学生们的音乐聆听能力与演奏写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合奏中扮演不同角色并实现角色的交替转换,这也是其它课程所无法替代的。高师开设器乐合奏课程不仅仅视为了提升学生演奏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素养、乐团素质,同时还要为音乐教育输送优质人才,适应全新社会形势下音乐教育人才需求。新出台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已经全面实施,很多中小学都成立了学生乐团或建立了小型合奏团体,其中既包括了民族乐团,也包括了西洋管弦乐团,而社会上的音乐教育机构及音乐组织还成立了大型交响乐团,这些乐团的配置已经非常齐全。普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可能无法胜任指挥、编曲、指导等等工作,这些乐团开始聘请专业人士指导乐团建设,高水平音乐教师的缺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因此高师开设器乐合奏课程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与视奏能力,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并演绎音乐作品;更重要的是顺应社会需求,为我国普通音乐教育事业输送优质人才,使得高师毕业生能够具备组建和编排乐队的能力,在各类型器乐合奏活动中担当组织者与指导者角色,有效完成训练、组建、排练等等工作。
三、高师器乐合奏课程建设的内容分析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器乐演奏与演唱具备有同等重要作用,器乐合奏教学要将音乐教育属性贯穿始终。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全社会对音乐素养提升保持了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儿童参与到多种多样的器乐学习之中,因此高师人才培养也必须要能够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学生们不仅仅要具备基本的弹奏能力,更要具备组织、教育、编排、指挥等等综合能力,这才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与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出自身优势。教育内容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笔者认为高师器乐合奏课程不仅仅要体现器乐教育要求,更要体现出师范性,在音乐理论知识与技能素质培养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们的操作能力与指挥教育能力。因此合奏教学不仅仅要关注学生们能否优质完成经典作品合奏,还需要开展指挥与编排教学,使得学生们能够逐步树立合奏观念帮掌握乐队训练方法。在教学曲目选择方面要更加广泛多样,特别是中小学生能够胜任的作品,尽量增加本民族优秀合奏作品。注重学生们编排能力与指挥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得学生们能够有效参与到合奏作品编排指挥之中,而不仅仅是完成器乐演奏,这才能够保证学生们在未来的工作之中表现出更强的能力,有效适应社会发展需求。[2]
四、高师器乐合奏课程建设的方法与形式分析
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既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将知识生动直观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在理论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语言讲解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多样化的知识内容全部整合起来呈现在学生们面前,例如教师可以将器乐合奏内容整理成为视频展示给学生们,通过微信等平台帮助学生们自主学习。艺术实践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够有效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们积累经验并不断成长。因此笔者在器乐合奏教学中积极尝试多种教学方式,例如每个星期举办“音乐会”,学生们共同创编作品,组织小型乐队,轮流担任创编与指挥角色,这将给学生们提供充分的锻炼机会,另外学生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组织摇滚乐队、民乐组合等等。学校方面同样给予了大力支持,每个学期都会组织音乐节,设立了声乐专场、钢琴专场、器乐专场,多元化的活动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们的潜能,使得学生们的热情与创造力被彻底激活。另外在实践活动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们多听讲座和音乐会,讲座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知识储备的深度与广度,而音乐会则能够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丰富器乐合奏课程的内容,实现学生思维的有效培养。而在教学形式方面,教师要主动打破课堂教学形态,采用更加开放的教学形式,例如校企合作、教学实习、社会演出、器乐合奏比赛等等,这既能够丰富学生们的学习体验,又能够让学生们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升。[3]
五、高师器乐合奏课程建设的课程评价分析
课程评价既能够全面反映出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又能够有效呈现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课程评价能够引导课程优化与改革,将更加丰富多样的内容持续呈现在学生们面前,有效强化课堂教学质量。高师器乐合奏课程建设过程中的课程评价要从学生发展出发,准确把握社会需求的导向作用,在基础知识与编排指挥能力全面评价基础上拓展评价内容,不仅仅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态度、艺术演出实践、同学互评等等方面,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们的学习成果与教学效果,使得学生们的器乐合奏相关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另外教师要完善传统终结性评价方式,将器乐合奏理论知识考核与指挥创编实践考核有效结合起来,发挥出课程评价的作用。[4]
六、结语
器乐合奏课在高师教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教育工作者要着眼于社会人才需求,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持续完善器乐合奏课程建设,有效助力高师音乐教育改革,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徐菲菲.高校民族器乐重奏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研究——评《中国民族器乐重奏合奏教程》[J].高教探索,2020(02):135.
[2]田光明.民族器乐教学与实践——以高校器乐合奏课程教学设置为例[J].文教资料,2019(26):124-125+192.
[3]李鑫春.高师器乐合奏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究——以牡丹江师范学院器乐合奏课程为例[J].北方音乐,2017,37(16):225.
[4]崔健.浅析少数民族器乐合奏课堂教学模式及发展方向——以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少数民族器乐系合奏课程开展为例[J].音乐时空,2015(21):64-65+103.